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行为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急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都给予急诊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行为护理干预,持续1个月。记录两组的疗效,并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进行调查,治疗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行为护理干预能促进治疗疗效的改善,提高预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疾病康复护理期间采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9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针灸以及高压氧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按照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运动组采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且运动组(75.36±6.25)分高于对照组的(48.95±5.8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疾病康复护理期间采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共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 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高欣 《中国医药指南》2014,(35):312-3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按照采取护理干预或常规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总治疗效果及癫痫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24例(96%),对照组总有效20例(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惊厥时间及意识障碍情况四个方面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待此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疗效的重要举措,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提高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同时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更快缓解,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ADL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26 例和对照组 24 例,治疗组 50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2.3% ,对照组 70.8%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护理措施。方法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HBC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显著提高,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降低。实验组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以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药物治疗,观察组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结果观察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采取阿昔洛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儿童神经内科病毒脑炎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患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感觉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占28.00%;而改良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占88.00%,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护理时,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感觉刺激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其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8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18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快更好地帮助患儿减轻病痛,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护理的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薛丽静  姜红 《河北医药》2022,(5):791-793,797
目的 观察全面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全面护理模式.观察2组神经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炎性因子[白介素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施行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全面护理干预组采用环境护理、发热护理、昏迷护理、瘫痪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病毒性脑炎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消除时间、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脑脊液水平;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全面护理干预组病毒性脑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全面护理干预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消除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干预前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脑脊液水平相近,P>0.05;出院时全面护理干预组C反应蛋白水平、脑脊液水平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全面护理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方式施行价值高,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退,促使意识恢复正常,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和脑脊液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心肌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等检查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心肌炎疾病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曾师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49-550
目的研究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加阿昔洛韦;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外,加阿昔洛韦与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91.7%、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2.78%、13.9%,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远期后遗症,是一种较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内江市第六人民医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28d后评定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均为66分,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护理28d后干预组总分为144分,对照组总分为88分,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脑部受到继发性损害,对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方法 对治疗组4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HBO治疗,观察疗效,并与53例仅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分别为84.44%和66.26%,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7.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在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无不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