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芪月降脂片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芪月降脂片(QHT)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QHT 1.75、3.50、7.00 g·kg-1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同时灌胃QHT,连续4周,观察QHT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采用喂饲高脂饲料1周后灌胃QHT,连续3周,观察QHT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QHT预防和治疗方式给药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C及LDL-C/HDL-C比值(P<0.05或P<0.001),治疗给药亦能明显提高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 结论:QHT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米蜂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纳米蜂胶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肝重、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及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蜂胶对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肝重及HDL-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各剂量组纳米蜂胶均可显著提高LPL、HL的活力(P<0.01,P<0.05),中、高剂量纳米蜂胶可显著降低血清TC值和显著提高LCAT活力(P<0.05,P<0.01),高剂量组纳米蜂胶可使LDL-C含量、肝指数和动脉硬化指数(AI)显著下降(P<0.05).结论 纳米蜂胶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酯蛋白相关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何岳 《右江医学》2013,(6):854-856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与脂必泰胶囊治疗单纯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8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两组治疗后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葛根素合用二甲双胍(P-M,2:1)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慢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P-M合剂组(140mg/kg)、葛根素组(100mg/kg)、二甲双胍组(50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21天,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尾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P-M合剂组(200mg/kg)、葛根素组(140mg/kg)、二甲双胍组(70mg/kg),每组10只,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给药,造模后24h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结果 P-M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葛根素组血清TC、LDL-C水平及二甲双胍组血清LDL-C水平与P-M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组相比,P-M合剂组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葛根素组血清HDL-C水平与P-M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合用二甲双胍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国产亚麻籽(低、中、高3种剂量)喂饲Wistar大鼠32d,观察其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比值(HDL-C/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动脉硬化指标(AI)的影响,并与高脂饲料组和基础饲料组进行比较。结果,亚麻籽粉低、中、高剂量组的TC和LDL-C均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TG、Apo-B及AI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HDL-C/TC、AI显著高于高脂饲料组(P<0.05),而HDL-C则与高脂饲料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富含α-亚麻酸的国产亚麻籽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冠心病合并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为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为辛伐他汀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TG、HDL-C血脂参数变化的影响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为8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可提高调脂疗效及控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是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理想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血脂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从"肾"治疗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肌注氢化可的松造成大鼠血脂紊乱,检测右归丸治疗前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结果大鼠肾阳虚模型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右归丸混悬液灌胃治疗后,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肌注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通过抑制大鼠肾上腺造成高脂血症模型成立,为临床上高脂血症从"肾"治提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血脂康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和HDL-C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能够使TC和LDL-C下降,HDL-C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降脂消斑片对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脂消斑片对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加免疫损伤制备家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降脂消斑方口服给药治疗8周,检测血TC、TG、LDC-C、HDL-C、ApoA、ApoB,并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消斑方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Apo-B及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降脂消斑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改善高脂血症的血脂代谢,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熊胆注射剂的降血脂作用。熊胆注射剂0.4、0.2g/kg静脉注射4d,明显地降低正常大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AI)(P<0.05,P<0.01)。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HDL-C/TC比值(P<0.05,P<0.01或P<0.001)。更明显地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及鸡的TC、TG、LDL-C及AI(P<0.001),增加HDL-C及HDL-C/TC比值(P<0.01,P<0.001)。提示,熊胆注射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其作用优于脉通及熊胆口服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脂迪(Guan Zhi Di,GZD) 对鹌鹑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鹌鹑高脂血症,同时给予3个剂量冠脂油,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非诺贝特组,观察冠脂迪对鹌鹑高脂血症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冠脂迪能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但对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无明显影响(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冠脂迪给药组在鹌鹑主动脉管壁增厚的病理改变明显较高脂模型组轻。结论:冠脂迪有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肾病综合征患者脂质代谢异常情况,采用酶法测定67例(病例组)肾病综合征患者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含量.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TC、TG、LDL-C、APOB明显增高,HDL-C、APOA1明显降低,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严重脂质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可能是导致其合并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高脂血症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探讨高脂血症大鼠前列腺增生病理状态。 方法 3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体重 18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0周;实验组10只大鼠高脂饲料饲养10周,构建高脂血症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氧化酶偶联比色终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消除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LISA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瘦素(LEP)、白细胞介素(IL)-6、IL-8;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组织变化。结果 实验组TC、TG、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EP、IL-6、IL-8、PS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饲料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测定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G、TC、LDL-C、HDL-C、HL及LPL,并以此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冠心指数R-CHR。结果:新脂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不同程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冠心指数R-CHR。结论:新脂康预防给药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平车前活性部位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毛平车前活性部位(PDMAF)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蛋黄乳剂造成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PDMAF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以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为模型,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PDMAF,连续28 d.测定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TC与TG含量以及肝指数.观察PDMAF对高脂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释放NO的影响.结果:PDMAF 30,60 mg/kg 明显降低蛋黄乳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和TG.PDMAF 60 mg/kg 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肝指数;PDMAF 30,60 mg/kg 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TC、TG、LDL-C、MDA含量、TC/HDL-C比值,肝组织的TC与TG,并明显升高血清HDL-C和NO含量以及SOD活性.PDMAF 10,30,100 mg/L 明显逆转高脂血清损伤的ECV304细胞释放NO.结论:毛平车前具有显著的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的功能,提示其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B-M合剂,2∶1)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慢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合剂三个剂量组(280 mg/kg、140 mg/kg、70 mg/kg)、二甲双胍组(14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21d,取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尾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合剂三个剂量组(400 mg/kg、200 mg/kg、100 mg/kg)、二甲双胍组(200 mg/kg),每组10只,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造模后24h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结果 B-M合剂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B-M合剂各剂量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其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比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TG、TC和LDL-C水平(P<0.05或P<0.01),低剂量组则主要降低血清LDL-C水平(P<0.05).降血脂效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吴国政  闵晓梅  罗杰 《西部医学》2010,22(7):1292-129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高脂血症的19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A组)100例,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脂必妥组(B组)92例,予脂必妥1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TC、TG、LDL-C的浓度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降脂作用明显优于脂必妥,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好,而且安全,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SBP及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VST、LVPWT及LV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这3项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逆转左心室肥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脂丸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脂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例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脂丸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8w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NO含量,8w后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率及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结果:8w后正脂丸组血清TC,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高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正脂丸有较好的防止As形成的作用,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TC含量处,还与其防止LDL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