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妊娠中晚期和哺乳期接触磺胺二甲嘧啶对子代大鼠海马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母鼠在受孕第7日起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每日喂饲磺胺二甲嘧啶50、100和200mg/kg,取其30日龄仔鼠的大脑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内NGF和BDNF的表达.结果 大脑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50、100、200mg/kg组子代大鼠海马Cal和CA3区NGF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mg/kg剂量组BDNF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磺胺二甲嘧啶喂饲染毒围生期母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的甲状腺素浓度使脑组织NGF、BDNF表达下调,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醋酸铅对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 (NGF)表达的影响及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SD大鼠用 2 5、5 0、10 0mg/kg体重的醋酸铅腹腔注射 ;用丙基硫氧嘧啶 (PTU)制作甲状腺机能减退大鼠模型 ,再给予 5 0mg/kg体重的醋酸铅 ,分别以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中NGF蛋白的表达。以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含量及脑组织中T3 、T4的含量。结果 中、高剂量组皮层组织NGF平均灰度 (180 .4 9± 10 .33、16 9.72±19 .75 )与对照组 (2 0 0 .75± 3.2 7)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各剂量组海马组织NGF面密度 (0 .0 8± 0 .14、0 .12± 0 .0 2、0 .13± 0 .0 4 )与对照组 (0 .0 2 5± 0 .0 15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甲状腺机能减退后再用醋酸铅处理 ,皮层、海马组织NGF面密度和平均灰度未见明显改变。各剂量染铅组大鼠血清中T3 [(0 .6 8± 0 .0 2 )、(0 .5 7± 0 .0 4 )、(0 .5 4± 0 .0 2 ) μg/L]和T4[(2 8.30± 1.83)、(2 7.35± 2 .5 5 )、(2 4 .0 0± 3.0 1) μg/L]含量明显下降 ,而TSH[(6 .34± 1.13)、(7.74± 0 .79)、(9.16± 0 .77)IU]增高 ,与对照组T3 [(0 .97± 0 .14 ) μg/L]、T4[(5 4 .5 0± 3.70 ) μg/L]和TSH  相似文献   

3.
醋酸铅对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醋酸铅 (PbAc)对大鼠脑细胞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分别注射PbAc 2 5、5 0、10 0mg/kg 5d ,第 6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其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bcl 2基因的表达产物Bcl 2蛋白含量。结果 染铅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细胞凋亡率 (% ) :2 5mg/kgPbAc组为 5 .80± 0 .87、4.82± 0 .37、4.82± 1.2 3 ,5 0 mg/kg组值高于 2 5mg/kg组 ,10 0mg/kg组值高于 5 0mg/kg组 ,均比对照组 (1.40± 0 .70、2 .0 0± 0 .6 3、1.6 6±0 .49)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并有剂量 -反应关系 (r值分别为 0 .998、0 .989、0 .997)。染铅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bcl 2基因表达 (FI指数 ) :2 5mg/kgPbAc组为 0 .6 8± 0 .0 3、0 .6 1± 0 .0 6、0 .6 9± 0 .0 5 ;5 0mg/kg、10 0mg/kg组值均与 2 5mg/kg组接近 ,但均比对照组 (1.0 0± 0 .13、1.0 0±0 .17、1.0 0± 0 .13)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并有剂量 -反应关系 (r值分别为 0 .886、0 .787、0 .832 )。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细胞凋亡率与Bcl 2含量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75 0、- 0 .5 0 9、- 0 .6 6 7)。结论 铅可以诱发大鼠脑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内bcl 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刺五加胶囊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刺五加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法(CUM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灌胃,刺五加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刺五加胶囊(200mg/kg,400mg/kg,800mg/kg)灌胃,取大鼠海马组织.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结果:刺五加胶囊低剂量组能升高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P<0.05,P<0.01),降低大鼠逃避潜伏期(EL)时间,提高大鼠空间探索时间(SET) (P<0.05,p<0.01).结论:刺五加胶囊能升高抑郁大鼠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提升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DM)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通透性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个不同染毒时间)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按12.5 mg/kg DM一次腹腔注射,5、24、48、72 h后处死;对照组一次腹腔注射5 mg/kg的色拉油,分别提取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细胞色素C氧化酶,并测定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CA2、CA3、CA4区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5、24、48、72 h组的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皮层和海马CA1区、CA2区5、24、48 h组(0.57±.04、0.67±0.09、0.58±0.04)、CA4区24 h组(0.81±0.18)细胞色素C表达增强,吸光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2区72 h组、CA3区及CA4区5、48、72 h组细胞色素C表达,吸光度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力则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能明显增加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通透性,促使细胞色素C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6.
铅对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积胜  闫蓓  张进  易建华  汪超 《卫生研究》2003,32(4):313-315
研究铅对大鼠海马不同亚区生长抑素 (SS)神经元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Wistar大鼠采用饮水加2 0 0 0 μg ml醋酸铅 (PbAc)方法染毒 3个月后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和海马铅的含量 ,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SS和SSmRNA阳性神经元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显示 ,染铅组大鼠血液和海马铅含量分别为 (1 30 0 5± 1 4 2 1 )mg L和 (1 0 1 1 62± 59 54)ng L ,较对照组的 (5 54± 0 76)mg L和 (1 81 98±47 2 7)ng L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染铅组大鼠海马CA1 区SS和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分别为 (2 3 2 7± 4 58)和 (37 60± 9 69) ,较对照组的 (40 38± 7 61 )和 (53 48± 1 0 2 2 )明显减少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 ;染铅组大鼠海马CA3 区SS和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为 (1 2 1 6± 3 40 )和 (1 6 1 8± 6 1 9) ,较对照组的 (1 7 68± 5 86)和 (2 5 93± 7 47)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提示染铅后大鼠海马各区SS阳性神经元的蛋白、基因表达能力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溴氰菊酯(DM)引起的大鼠大脑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橄榄油对照组(1 ml/kg橄榄油)、单纯DM组(12.5 mg/kg DM)、DM+MT25组(25.0 mg/kg MT+12.5mg/kg DM)、DM+MT50组(50 mg/kg MT+12.5 mg/kg DM)、DM+MT100组(100 mg/kg MT+12.5 mg/kg DM),每组8只,一次性给药24 h后,每组大鼠分别断头处死.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DM+MT25、DM+MT50、DM+MT100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5.26±3.84)、(39.40±4.04)、(34.40±4.52),明显低于对照组(59.33±4.03),但明显高于单纯DM组(20.73±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T25、DM+MT50、DM+MT100组的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分别为(20.53±3.17)、(28.73±2.61)、(28.66±4.82),DM+MT50、DM+MT100组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MT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对单纯DM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MT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0±1.77)%、(14.88±1.84)%、(11.75±1.93)%,明显低于单纯DM组(23.06±3.63)%,但高于对照组(5.69±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能够抑制DM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水平的降低和细胞色素C的升高,抑制细胞凋亡率,MT可能通过改变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抗凋亡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铅染毒对仔鼠海马蛋白激酶C(PKC)、钙调蛋白(CaM)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铅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2%醋酸铅染毒组和1.0%醋酸铅染毒组,从妊娠第0天开始通过自由饮水染毒.幼鼠出生后,先通过哺乳接触铅,断乳后则自行饮用与其母鼠相同的饮用水.出生后8 d内行悬崖回避试验,50 d行跳台试验,随后处死仔鼠,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铅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各组仔鼠海马PKC、CaM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同一发育时期的染铅组仔鼠脑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剂量染铅组出生后50 d仔鼠脑铅含量明显高于生后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铅组仔鼠悬崖回避试验完成率和跳台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发育时期的1.0%醋酸铅染毒组仔鼠海马的PKC、CaM的mRNA表达下降(分别为0.53±0.04、0.59±0.02和0.65±0.01、0.62±0.01),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慢性铅染毒可使仔鼠海马PKC、CaM的mRNA表达降低,这可能是铅致仔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铅对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通过对醋酸铅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及对fos、jun癌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作用机制,预防和治疗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成年SD大鼠,每组6只,醋酸铅染毒剂量分别为25,50,100mg/kg体重,连续染毒5d,经升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内固定后分别取海马、皮层部位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海马、皮层组织中fos、jun的蛋白含量以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 (1)醋酸铅染毒后各剂量组大鼠海马、皮层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显高于对照组,并和染铅剂量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2)大鼠脑组织海马、皮层fos、jun阳性细胞数显增加,表达强度并升高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铅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与fos、jun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1)醋酸铅可以诱发大鼠皮层、海马细胞的凋亡,且和染铅剂量呈正相关。(2)醋酸铅可以促进大鼠海马、皮层细胞中fos、jun基因的表达,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fos、jun可能作为凋亡的调控因子参与了铅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亚慢性染毒苯并[a]芘(B[a]P)对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 Hsp70)的影响。方法 选择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饲养1周后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0.5、1.5、4.5、10.0 mg/kg B[a]P染毒组,隔日腹腔注射染毒90d,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免疫印迹(Westem-blot)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Hsp70蛋白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各区Hsp70表达情况,图像分析系统测定Hsp70平均灰度值。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4.5、10.0 mg/kg B[a]P组大鼠平均潜伏期和平均总路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0.5、1.5 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g/kg B[a]P组平台象限滞留时间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0.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染毒组大鼠海马hsp70蛋白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染毒剂量增高而下降。其中,4.5、10.0 mg/kgB[a]P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0.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O.05);0.5、4.5、10.0 mg/kg B[a]P组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 mg/kg B[a]P组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染毒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海马CA1、CA2、CA3、DG区Hsp70表达平均灰度值均随着B[a]P染毒剂量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海马Hsp70表达水平与平均潜伏期呈负相关(r=-0.428,P<O.05);大鼠海马hsp70 mRNA表达水平与平均潜伏期、平均总路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7、-0.594,P<0.01),与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597,P<O.01)。结论 亚慢性染毒B[a]P可抑制大鼠海马Hsp70的表达,与大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损害相关,该抑制作用无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溴氰菊酯对大鼠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溴氰菊酯(DM)在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DM3.12 5、12 .5 0 0mg/kg染毒大鼠,测定其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 ,包括Mn SOD和CuZn 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脑组织细胞质碎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力和GSH含量用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结果 DM染毒5d ,(1) 12 .5 0 0mg/kgDM组大鼠大脑皮层MDA含量高于3.12 5mg/kgDM组,海马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3.12 5mg/kgDM组。(2 )两组DM染毒大鼠大脑皮层T SOD和CuZn 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3) 12 .5 0 0mg/kgDM组大鼠大脑皮层GSH含量高于对照组,海马GSH含量低于对照组和3.12 5mg/kgDM组;3.12 5mg/kgDM组大鼠大脑皮层GR活力[(11.80±5 .15 )U/mgpro]低于对照组和12 .5 0 0mg/kgDM组[(18.98±3.6 8)、(17.35±2 .4 7)U/mgpro],3.12 5、12 .5 0 0mg/kgDM组大鼠海马GR活力[(2 1.4 6±8.89)、(2 1.6 3±4 .92 )U/mgpro]均低于对照组[(31.2 2±6 .97)U/mgpro];12 .5 0 0mg/kgDM组海马γGCS活力[(1.75±0 .6 0 )nmol·mgpro-1·min-1]低于对照组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DM)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流式细胞分析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溴氰菊酯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NDF)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鼠经DM一次大剂量(DM1)和多次小剂量(DM2)处理后,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升高。RT-PCR结果表明,DM1和DM2组大鼠皮层和海马BDNF mRNA的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高出48%、56%、59%、和54%;斑点杂交结果亦显示,DM1和DM2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分别是对照组的186%、161%、148%和158%,与RT-PCR结构基本一致;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DM1组和DM2组大鼠皮层和海马BDNF蛋白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高53%、8%和45%、46%;免疫组化结果表明,DM1和DM2组大鼠皮层的蛋白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129%和147%,与流式细胞分析一致;而海马主要是DM1组的CA1、DG区和DM2组CA3、DG区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DM在体内明显诱导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BDNF的表达,可能在其神经损伤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组织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组织γ 氨基丁酸转氨酶 (GABAT)活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偶联酶学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体外和整体实验中 ,观察溴氰菊酯 (DM)和氯菊酯 (PM)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GABAT活力的影响。结果 在体外 ,终浓度为 10 -9~ 10 -4mol/L的DM或PM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的GABAT活力无明显影响 ;一次性经口给予 37.5mg/kg的DM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GABAT活力分别为 (2 .96± 0 .4 3)、(2 .13± 0 .4 4 )、(5 .12± 1.36 )nmol·mgpro-1·min-1,低于对照组 [(3.4 3± 0 .4 1)、(2 .6 8± 0 .4 7)、(6 .74± 1.6 4 )nmol·mgpro-1·min-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6 0 0mg/kgPM一次性染毒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GABAT活力分别为(4.5 7± 0 .30 )、(4.18± 0 .6 3)nmol·mgpro-1·min-1,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连续 5d每天 1次经口给予 12 .5mg/kg的DM或 2 0 0mg/kg的PM ,均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的GABAT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体外 ,DM和PM均对大鼠脑组织GABAT活力无明显影响 ;在整体实验中 ,DM和PM对大鼠脑组织GABAT活力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水平铅暴露对生长发育期大鼠不同脑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经饮含 0 .0 2 5 %、0 .0 5 0 %、0 .0 75 %醋酸铅水方法染毒 ,建立生长发育期低水平铅中毒的大鼠模型 ,应用荧光测定法测定大鼠海马、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的NOS活力。结果 出生 2 1d ,3组铅暴露组海马、小脑NOS活力 [海马 :(1.5 3± 0 .2 0 )、(1.6 6± 0 .2 3)、(1.88± 0 .32 )U mgpro ,小脑 :(0 .87± 0 .2 4 )、(0 .85± 0 .0 9)、(0 .91± 0 .18)U mgpro]明显低于对照组 [海马 :(2 .36± 0 .18)、小脑 (1.4 1± 0 .18)U mgpro](海马F =14 .4 15 ;小脑F =7.933,均P <0 .0 1) ;出生 7、14、2 1d ,0 .0 75 %醋酸铅组大鼠大脑皮层NOS活力 [7d :(1.2 9± 0 .14 )、14d :(1.0 3± 0 .15 )、2 1d :(0 .6 9± 0 .10 )U mgpro]明显低于对照组 [7d :(2 .5 4± 0 .31)、14d :(1.6 4± 0 .2 2 )、2 1d :(1.2 4± 0 .14 )U mgpro],0 .0 2 5 %组 [7d :(2 .4 2±0 .19)、14d :(1.5 9± 0 .17)、2 1d :(1.2 7± 0 .12 )U mgpro],0 .0 5 0 %组 [7d :(2 .5 6± 0 .5 3)、14d :(1.77±0 .19)、2 1d :(1.2 4± 0 .10 )U mgpro](F =4 2 .6 30 ,P <0 .0 5 ) ,对照组、0 .0 2 5 %组、0 .0 5 0 %组之间两两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雄性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活性的影响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PFOS所致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44只雄性昆明系小鼠按体重分为4组,每组11只。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2%吐温.80,连续经口染毒10d。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法测定PKC和PKA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 10、20mg/kg染毒组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分别为(1.57±0.11)、(1.62±0.16)mmol/g蛋白,与对照组[(1.45±0.13)mmol/g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9,P〈0.05);5、10、20mg/kg染毒组PKC活性分别为(29.05±2.89)、(33.65±3.82)和(34.20±3.16)pmol·min^-1·(mg蛋白)^-1,与对照组[(24.53±2.88)pmol·min^-1·(mg蛋白)^-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P〈0.05)。5、10、20mg/kg染毒组PK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24.12±3.86)%、(34.02±3.04)%和(33.42±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7,P〈0.01)。但PKC和PKA活性的升高趋势在PFOS剂量为20mg/kg时趋缓。给予小鼠PFOS可对大脑皮质细胞造成细胞核膜凹陷的超微结构损伤。结论 PFOS染毒导致小鼠脑组织谷氨酸含量、PKC和PKA活性升高,并对大脑皮质细胞造成超微结构损伤,可能是PFOS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苯并[a]芘(B[a]P)染毒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探讨B[a]P对大鼠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染毒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126.2、63.1、31.5 μg/kg的B[a]P溶液),并设溶剂对照组(50 μl/kg橄榄油),均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染毒处理,每周1次,连续3周;在染毒3周后采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分布及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在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的细胞核中可以见到棕黄色的凋亡小体,而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出现凋亡小体的细胞数逐渐增多.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大脑皮质及各剂量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各组大鼠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的Bcl-2/Bax比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AI与Bel-2呈负相关(r=-0.927,P<0.01;r=-0.934,P<0.01),AI与Bax呈正相关(r=0.858,P<0.01;r=0.874,P<0.01),AI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939,P<0.01;r=-0.942,P<0.01).结论 B[a]P可引起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且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在B[a]P致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溴氰菊酯对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Caspase-3在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诱导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12.5 mg/kg的DM染毒,并分成不同时间观察组;以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海马和皮层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四肽化合物Ac-DEVD-pNa为底物测其神经细胞Caspase-3活力。结果 DM染毒后24 h、48 h、5 d组大鼠海马、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海马:(8.45±1.02)%、(9.44±1.14)%、(7.58±0.75)%,皮层:(7.90±0.49)%、(8.01±0.87)%、(7.97±0.41)%]均高于对照组[海马:(2.97±0.36)%,皮层:(3.5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5 h组未见明显变化;DM染毒后5、24、48 h,大鼠海马、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活力(A405nm吸光度值,海马:0.389±0.038、0.472±0.041、0.295±0.049,皮层:0.321±0.068、0.429±0.077、0.344±0.047)与5 d组大鼠海马Caspase-3活力(0.246±0.0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0.184±0.054,皮层:0.198±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M染毒后5、24、48h,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5 d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DM可影响大鼠脑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及蛋白表达;Caspase-3活力及蛋白表达升高发生在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8.
大鼠海马中氟浓度与胆碱酯酶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氟在大鼠海马中的蓄积及其对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用氟化钠对大鼠进行亚慢性染毒 ,测定大鼠海马中氟浓度及胆碱酯酶活力。结果 大鼠海马内氟浓度与接触剂量呈正相关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 [(1 3 .0 3± 1 .79)、(9.83± 0 .92 ) μg/g]与对照组 [(8.2 7± 1 .1 1 ) μg/g]比较或两剂量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为 (0 .1 1 1± 0 .0 31 )、(0 .1 4 3± 0 .0 2 5) μmol/mg ,与对照组 (0 .1 83± 0 .0 2 7) μmol/mg比较或两剂量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且与海马内氟浓度呈负相关 (r=- 0 .70 0 ,P <0 .0 1 ) ;丁酰胆碱酯酶(TChE)活力在高剂量组 [(0 .0 4 1± 0 .0 1 0 ) μmol/mg]与对照组 [(0 .0 67± 0 .0 2 5) μmol/mg]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海马内氟浓度的负相关关系不明显 (r =- 0 .31 7,P =0 .0 94)。结论 氟可透过血 脑屏障在大鼠海马内蓄积 ,进而抑制胆碱酯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