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腺肽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和胸腺肽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补体C3、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尿蛋白的实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本院的分组对比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补体C3、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尿蛋白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个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来看,观察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本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分组治疗研究,采用胸腺肽辅助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的不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玲  齐文成 《天津医药》2010,38(12):1094
目的:探讨老年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1例2007-2009年间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并随机抽取同期81例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女:男显著降低(p<0.01); 出现纳差、肌痛肌无力、乏力、体重下降、肺损害、继发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因子(RF)、抗Ro抗体(SSA)阳性比例明显升高(p<0.05);但狼疮肾炎、光过敏、血液学损害、蝶型红斑、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升高及补体C3、C4降低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中青年SLE患者相比,老年发病的SLE患者症状多不典型,疾病活动指数低,但存在较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张健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42-42,5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经治疗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滴度(ANA)、抗ds-DNA抗体滴度(ds-DNA)和补体C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经冲击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8%;治疗后抗核抗体滴度和抗ds-DNA抗体滴度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而补体C3水平吸附前后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但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采用DNA免疫吸附柱对1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别治疗3次,观察抗核抗体、抗DNA抗体、IgG和总蛋白、白蛋白变化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IgG明显减少或降低(P〈0.01);总蛋白、白蛋白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免疫吸附能有效控制SLE活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重症SL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检查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资料,给予常规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检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水平、并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抗-dsDNA和ANA的检出率为62.5%和89.6%。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各血清指标有明显区别,治疗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血清指标趋于正常化。结论血液免疫检查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观察疾病的转归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随机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72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71例单纯采用GP方案化疗,3周为1个周期,化疗2~4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统计外周血Hb、WBC、PLT水平、T细胞亚群及血清Ig含量等变化情况的差异以及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体力状况等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外周血WBC、PLT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P<0.01)。T细胞亚群方面,试验组CD+8有明显下降,CD+4/CD+8有明显上升趋势,对照组结果与之相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试验组化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试验组血清IgM、IgG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清Ig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SLE患者进行小剂量环磷酰胺与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缓解情况和活动性指标(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Scr、24小时尿蛋白、血沉、补体C3)等变化。结果20例重症SLE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快,活动性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较快地控制重症SLE活动,联合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_3(MMP_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浆中MMP_3的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浆中 ,MMP_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中 ,出现临床肾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血浆MMP_3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上述临床症状者 (P<0.01) ;而出现颊部红斑和 (或 )光敏感以及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 ,与无上述症状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IgG血症以及血肌酐升高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者 (P<0.05)。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MMP_3呈高水平表达 ,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系统性病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兰索拉唑、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上海建工医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间,经临床以及胃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46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及法莫替丁对照组,病人同时口服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两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兰索拉唑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7%,法莫替丁对照组症状改善率60.6%.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有效率兰索拉唑组为91.3%,法莫替丁组52.2%.经Radit和秩和检验,两组症状改善和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病人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运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收治的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资料。比较治疗2~3周后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IgA、IgG、IgM、白蛋白、C3、C4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治疗前后ANA、抗-dsDNA、IgA、IgG、IgM、白蛋白、C3、C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清除血液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改善血生化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00例黄褐斑受试者,按黄褐斑颜色、面积情况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受试组连续服用茶多酚30d,黄褐斑颜色积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黄褐斑面积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受试组有效28例,总有效率56%,与对照组(12%)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茶多酚具有祛黄褐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胺(CTX)]和血府逐瘀组(XZOL联合PDN+CTX),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免疫指标[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血清补体C3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胸腺肽β4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LN患者,每组各30例。血府逐瘀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LEDAI评分、血清胸腺肽β4、IgG、C3、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B、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31-13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SLE患者,81例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及6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为SLE组、非SLE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三组,检测各组血清自身抗体的表达。将SLE组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成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按抗SmD1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阳性分别分成抗SmD1(+)组、抗SmD1(-)组、抗dsDNA(+)组、抗dsDNA(-)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起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将以上各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和非SLE疾病组自身抗体谱中各指标(除Jo-1外)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中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uNA)、抗组蛋白抗体(AHA)、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阳性率均比非SLE疾病组高(P<0.05)。SLE活动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高于SLE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而血清补体C3,C4水平低于SLE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SLE稳定期组血清IgG,C3,C4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补体C3,C4水平更低,IgG水平则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中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低于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阴性组(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及自身抗体谱可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轻度慢性乙型肝炎77例,随机分为胸腺肽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和乙肝标记物的作用,及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胸腺肽治疗组ALT复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促进HBeAg的阴转,抑制HBV的复制(P<0.05),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P<0.05).结论胸腺肽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ALT的复常,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gA、IgM、IgG、C3、C4、可提取核抗原(ENA)、抗核抗体(ANAS)、抗双链脱氧核糖抗体(ds-DNA)几种免疫学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方法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健康者进行免疫学联合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组的IgA、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3、C4指标明显低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非活动组的IgA、IgG水平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与健康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可用于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雷贝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及泮托拉唑对照组,分别在服药第1天、第2天及第6天,观察上腹疼痛、返酸等症状的缓解率及治疗4周后溃疡愈合率.结果两组溃疡愈合率93.55%和90.32%,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7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腹痛消失率第1天分别为20.97%和25.80%, P<0.05;第2天分别为90.32%和45.16%,P<0.01.第1天返酸消失率分别为74.19%和19.34%,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抑酸作用起效快,症状缓解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胸腺肽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胸腺肽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类(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值(IgGI、gA)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肽可使患儿免疫功能增强,对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斑块治疗及管理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地苯醌,每次30 mg,饭后口服,tid.疗程14 d.对两组治疗前后失语程度、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阅读能力、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自发言语、阅读能力、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艾地苯醌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腺肽辅助治疗对COPD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在本院确诊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6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胸腺肽α1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总体有效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CD8、CD4/CD8指标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CD4、CD8、CD4/CD8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腺肽辅助治疗对COPD患者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研究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及免疫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尿蛋白、白蛋白、ESR及补体C3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