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瑞丽地处亚热带地区,三面与缅甸接壤,系疟疾地理区划分的高流行区。因此,及时准确的对疟原虫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对有效治疗疟疾和控制其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对疟原虫的检查效率,本文应用疟原虫乳酸脱氢酶(Malaria PLDH)快速检测技术与疟原虫传统染色镜检法对247例疑似疟疾患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疟疾可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来检查疟原虫或疟原虫抗原阳性是实验室确诊疟疾的关键.利用人体组织切片查见疟原虫,取代血涂片镜检确诊疟疾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法医病理鉴定中遇到1例,对组织切片进行了Giemsa染色,并尝试摸索最适宜的染色条件,清楚地显示了疟原虫在脑、肝脏组织深部血管内的形态及发育状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在检测疟疾感染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省疟疾流行区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及家庭成员的耳垂血79份,同时制作厚血片和滤纸血样本各1份,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所采集滤纸血样本中的疟原虫,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79份样本中,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检出间日疟原虫阳性6例,镜检初检出10例间日疟原虫阳性,经复查血片后有4例排除了疟疾感染。镜检复核阳性的6例样本PCR均为阳性。以镜检复核为标准,两法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疟疾鉴别诊断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并与常规PCR方法作比较。方法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Mg2+浓度、dNTPs浓度、BstDNA聚合酶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以及设计引物缺省试验。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133份患者血样,以显微镜检方法为金标准,比较LAMP和多重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LAMP法检测重组质粒DNA(Pv-rDNA)的灵敏度达到10-10,为传统PCR方法的100倍。镜检确诊的68例间日疟、43例恶性疟和22例非疟疾患者中,LAMP法和多重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为98.53%和97.06%,两法基本相当(χ2=0.34,P〉0.05);特异性为86.15%和100%,LAMP法低于多重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5)。LAMP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6%和98.25%,多重PCR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7.01%。结论 LAMP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制免疫胶体金层析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适合于基层使用的自测式免疫胶体金层析(GICA)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单抗2A5,并以另外4株单抗作为包被抗体,制成诊断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层析条,探索最佳配对模式及估计最低检测量,以镜检和PCR法为对照,用GICA条检测门诊“四热”病人血样,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GICA检测重组LDHpf,最低检测量为1ng,以镜检法和PCR法为标准,GICA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分别为88.37%和86.67%,GICA与镜检法的符合率均为91.55%,并且当虫体密度>200个/μl时,GICA的敏感性为100%,GICA条在4℃下可保存3个月以上。结论:GICA检测恶性疟原虫简易快速,灵敏度高,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望成为一种恶性疟原虫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疟原虫的厚薄血膜涂片镜检法,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疟疾诊断和防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疟疾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已表现出它的局限性。疟疾发病率的下降及抗疟药的广泛使用,病人血中原虫数量的降低,加上传统的镜检方法费时、费力,且易误诊,在疟疾防治后期的控制与监测中,已越来越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应临床和现场的快速、简易、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镜检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3例疑难恶性疟病例进行实验室快速检测,评价快速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3例因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和显微镜检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液疟原虫,采用核酸荧光染料和FCM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色素(Hg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采用酶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等水平.结果 3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以畏寒、发热为主要症状,均出现血小板降低、CRP升高,和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胶体金快速检测和血涂片疟原虫显微镜检结果相同,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结论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有助于临床快速诊断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消除疟疾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省实施消除疟疾所面临的问题,为制定全省消除疟疾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然后采用回归流行病学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方法。结果Ⅱ类疟区惠城区与Ⅲ类疟区兴宁市村民疟防知识平均知晓率、媒介按蚊密度、镜检员镜检技术熟练程度、医务人员疟疾诊治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率或密度分别为73.8%和35.0%;6只和454只;69.2%和37.5%;75.0%和54.5%。两市(区)村民的防蚊设施覆盖率分别是93.9%和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市(区)中小学生疟疾抗体检测都为阴性,两市(区)镜检设备均较为残旧,大部分不能用于疟原虫镜检。结论广东省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消除疟疾,Ⅲ类疟区县比Ⅱ类疟区县难度更大,不论Ⅱ类、Ⅲ类疟区县,通过加强卫生宣教和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补充镜检设备,全省消除疟疾的目标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免疫荧光检测平台联合快速HE染色检测对阴道炎三种病原体的诊断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在妇科就诊的250例疑似阴道炎患者,分别用免疫荧光法联合HE染色及湿片镜检法检测,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做出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免疫荧光联合HE染色和湿片镜检诊断阴道炎三种病原体的灵敏度、特异性、Kappa系数和约登指数.结果 与湿片镜检法相比,免疫荧光联合HE染色法诊断阴道加德纳菌的灵敏度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P<0.001),特异性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227);诊断白色念珠菌的灵敏度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P<0.001),特异性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227);诊断阴道毛滴虫的灵敏度92.3%,特异性9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1;χ2=0.25,P=0.625),HE染色评定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15,P=0.078).结论 免疫荧光检测平台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阴道病原微生物,有助于妇科医生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评定,尽早予以针对性治疗.HE染色可获得与湿片镜检相当的清洁度评定结果,而且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在临床诊断中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结形态对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 3月-2022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86 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未行新辅助放化疗,均接受增强CT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增强CT的形态学标准与传统标准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两种标准与金标准一致性.结果:86 例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有 38 例;未转移有 48 例.增强CT淋巴结形态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传统标准.形态学标准与金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64).结论:增强CT淋巴结形态对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传统标准更高,与金标准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用E LISA作疟疾流行病学的血清学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与放射免疫相似。从感染弥猴或体外培养制备的恶性疟抗原作ELISA以诊断疟疾已获成功。由于恶性疟抗原在提纯方面尚存在问题,作者由诺氏猴疟原虫(P.knowlesi)裂殖体制备抗原,并评价用于诊断人体疟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UF50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在快速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20年5月至10月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对中段尿标本同时进行尿培养、UF5000尿有形成分分析及尿沉渣涂片镜检,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以中段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UF5000检测革兰阴性菌(GN)符合率为90.0%,灵敏度为86.0%,特异性为99.5%;革兰阳性菌(GP)符合率为83.4%,灵敏度为78.2%,特异性为99.3%.以尿真菌培养为金标准,UF5000检测真菌的符合率为80%,灵敏度为72.7%,特异性为81.1%;尿沉渣镜检检测真菌的符合率为96.4%,灵敏度为80.7%,特异性为98.9%.以尿沉渣镜检为参考标准,UF5000检测真菌的真阳性率为38.0%,假阳性率为18.6%.结论 UF5000自动细菌革兰染色分型、UTI细菌及真菌提示信息,对UTI早期筛查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UF5000区分革兰阴性菌的能力优于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严重危险性疾病,在疟原虫感染机体的过程中,会引起许多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化多种炎性细胞的募集浸润从而对疟原虫进行清除,同时在脑型疟疾、妊娠疟疾等重症疟疾中,趋化因子募集的炎性细胞也会进一步加重病理反应.CC型趋化因子是趋化因子中的一个亚家族,在疟原虫感染的过程中大量表达,参与疟原虫入侵所引发的相关炎性过程,其中CCL2、CCL3、CCL5、CCL7、CCL11、CCL20和CCI21趋化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同疟原虫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下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筛查与确诊,探求疟疾的快速诊断路径.新冠疫情期间,病例1于2020年2月返京,因新型冠状病毒Ig G、Ig M阳性,致疟疾确诊延迟;病例2于10月返京,因认识不足,未充分考虑疟疾致确诊延迟.两病例均由非洲返回,样本送本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送检当日明确诊断为疟疾,确诊时限均为9d.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需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仔细甄别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有效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保有检测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的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活体荧光染料Hydroethidine(HE)和结合流式细胞术,对实验室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虫血率及其生长周期进行了相对定量研究和分析,以期寻求一种可替代血涂片镜检法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染料Hydroethidine工作浓度10μg/ml即可获得与50μg/ml相同的效果;Hydroethidine-流式细胞术法与常规血涂片镜检法具有强相关性;此外,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分析培养恶性疟原虫中早期(环期、滋养体期)和晚期(裂殖体期)的组成和比例。因此,Hydroethidine.流式细胞术法作为一种客观、准确、快速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在疟原虫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以替代血涂片镜检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编码恶性疟原虫(P.f)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的部分DNA片段和间日疟原虫(P.v.)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各一对并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标本。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可见在P.f.样本中扩增出特异的492bp大小的DNA片段,P.v.样本中扩增出特异的714bp大小的DNA片段。而在健康人血的白细胞、伯氏疟原虫样本和食触猴疟原虫样本中均不能扩增出以上片段。其结果与镜检符合率分别达95%和93.3%以上,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滤纸干血滴上用Chelex处理洗脱下的疟原虫DNA,经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异性121bp片段,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7例血样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当原虫密度低至25个原虫/uL血时仍可成功检测到该特异条带,且其它三种人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血样均为阴性。提示滤纸干血滴与PCR扩增技术相结合,是疟疾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深圳控制疟疾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及蚊的种群分布。方法分析深圳控制疟疾综合防治的措施,对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群使用氟氯氰菊酯缓释剂型防蚊蚊帐预防疟疾感染,利用金标层析试纸条快速筛查来自疟疾流行区人群,筛选传播疟疾蚊媒遗传标志并建立传疟蚊媒分子诊断技术;利用多基因遗传分析系统监测蚊媒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深圳市疟疾的年发病率从1981年的1097.89/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10万以内,在1985-1990年疟疾高度流行期间制作防蚊蚊帐148万顶,保护了60多万暴露在疟疾感染下的人群,金标层析试纸条检测与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筛选了ITS2基因用于快速鉴别不同蚊媒的种类。结论疟疾控制必须采取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媒介监测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疟疾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勐捧乡经镜检确诊的疟疾患者计102例,当地正常人1011名同时进行ABO血型检测;A,B,O和AB血型者依次分别为26、29、40和7例及162、345、450和54名。通过对两组人群的ABO血型基因频率及各血型人群罹患疟疾相对危险率的计算,发现A血型人群较易感染疟原虫,其相对危险率较其他血型者高1.79倍(X~2=5.9146,P<0.05)。  相似文献   

20.
尿液常规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尿液分析以其操作简便,实验快捷,取材简单,对临床诊断高帮助性深得临床认可。尿液分析及其形态学可用以临床诊断和鉴别多种疾病(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随着医学科技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液沉渣分析仪相继出现,更新发展快速,极大提高了尿液分析的准确率,缩短了检测时间,具有快速化和自动化的优势,为临床快速诊断疾病提供了条件。显微镜检法费时费力,被逐渐取代,在一些医院镜检率相当低,甚至无人工镜检意识。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524例尿液标本分析,对尿液分析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人工镜检法3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干化学法和沉渣分析仪法相关因素,以及传统的人工镜检法在尿液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