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医疗用品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与配送的中心,被称之为医院的“心脏”,是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病人安危、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承担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整理包装、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工作,是全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去除热原、微生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关键。结果:狠抓使用后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结论:保证了无菌物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供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质控管理,保证无菌物品的供应,杜绝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回收、清洗、保养、包装、灭菌处理,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灭菌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结果:消毒供应中心通过集中管理,改变以往对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分散在临床各科室的无序管理状态,加强质量管理。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医疗器械集中下收下送,提高了器械灭菌质量管理水平,是减少医院感染,加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再生物品清洗质量的管理,确保物品灭菌质量,控制医院内感染。方法: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监测工作,制定严格的物品清洗质量标准。结果:提高了再生物品清洗、消毒质量,为医疗物品最终达到灭菌要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医院供应室感染监控程序。方法:严格执行物流过程感染监控要点。结果:供应室实施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十个环节点的严格管理,可以确保无菌物品的可靠质量。结论:医院供应室实施感染监控要点程序,可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文章就目前一些医院供应室在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尚存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无菌物品供应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及强化人员质控等管理手段,对回收、消毒清洗、打包、灭菌储存、发放等每个环节实施符合供应流程的严格灭菌、监测及全程质量控制,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器械、物品的供应质量,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消除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是负责回收全院的污染手术器械和各临床专科污染的诊疗或手术器械,并且负责清洗、整理、包装、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发放,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的护士经常接触污染物品,如致病源、锐器、化学消毒液等。因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JCI标准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清洗间中的作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各类再生物品清洗质量的控制,确保物品灭菌质量,控制医院内感染。方法:根据JCI要求,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逐项分析,制订和实施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清洗、检测工作流程,制定严格的各类物品清洗质量标准。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返回数目减少,提高了清洗物品清洗消毒质量,为医疗物品最终达到灭菌要求提供了有力保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8.
谈民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70-1771
随着医院科学的进步,院内感染控制的观念已上升到新的高度,要求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最终结果的控制。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向全院提供无菌器材、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的科室,担负着临床各科室重复使用的诊疗器具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储存、发放,是医院控制感染的核心科室。自卫生部颁发消毒供应中心的三项规范后,医院积极重建新的消毒供应中心,自2010年10月起开始回收了手术及妇科、口腔科等器械,经过两年的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郎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F0003-F0003
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器材、敷料的供应和回收的科室,其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全院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是医院易发生感染的高发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将就消毒供应中心常见危害因素及防护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防止医院感染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消毒、灭菌循环系统,它就是医院中心的消毒供应中心它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消毒供应中心是将医院所有需要各种医疗器械敷料及其他物品清洗以及保存、发放各种无菌物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学习并运用卫生部颁布的三个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同时制定标准化器械清洗流程,采用目测及放大镜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各科室反映器械清洗质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各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茵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清洗方法是保证各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和无茵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适合供应室末改建完成的医院的湿化瓶集中处理的流程.方法:将临床使用后的湿化瓶及过滤管经过统一回收集中冲洗,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95%医用酒精及高压气枪干燥湿化瓶及过滤管,用无菌封口袋整副包装,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由供应室工作人员统一送回临床各科室.结论:将统一回收的湿化瓶及过滤管经过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及保存,细菌培养合格,完全符合感染管理要求,并且临床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消毒供应室承担医院大量的临床医疗物品处理供应工作,在回收、洗涤、消毒、灭菌过程中接触各类感染性物质,随时会发生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等造成的暴露性感染和职业性伤害.该文就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加以探讨,旨在提高医院高危科室职业安全教育,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医院加大对消毒供应室监督,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消毒灭菌各环节质量检测,强化人员教育和培训。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了消毒灭菌合格率,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安危,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在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常见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方法: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各工作环节发生缺陷的种类及其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不断组织学习和总结改进工作.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思想意识和知识水平,全员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有效地确保了工作质量.结论: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缺陷的管理加强环节质量及终未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方法:加强供应室护士自身素质教育,健全工作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再生物品环节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监测工作。结果:为全院各临床科室提花了合格的清洁、无菌物品器材,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污染医疗器械和用品的集中场所,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高的科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污染物品、各种锐利器械及各种化学、物理有害物质,发生职业危害的概率较高.以下笔者就医院消度供应中心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加强护士对职业的防护意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自身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纸朔包装材料的特点,使其能合理使用。方法:根据物品合理选择包装材料的尺寸,正确包装。结果:鲰塑包蓑材料使用率高,储存时间长,封口失败少。结论:重视纸塑选择,保证灭菌物品包装规范,封口规范,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卫生标准》,对10所二级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清洗灭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10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均未实现集中管理,器械清洗地点均在使用科室,清洗质量差,缺乏基本的清洗消毒设备,清洁剂、润滑剂配备不符合要求,无水处理系统,清洗灭菌监测不到位。结论: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国家卫计委要求差距很大,主要是设备投入的不足,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尽快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20.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地,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受到各种危险因子的伤害,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因此,供应室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防范职业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标准的职业防护是保护供应室人员健康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对职业防护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强职业防护的细节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