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6.1±2.7) mmHgvs (18.6±19)mmHg]、术后1个月[(16.7±1.8)mmHgvs (17.8±1.6) mmHg)]、术后3个月[(15.3±1.7) mmHg vs (17.5±1.6)mmHg]及术后6个月[(14.6±1.5) mmHg vs(17.2±1.7)mmHg]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0.554±0.25) vs(0.521 ±0.18)]、术后1个月[(0.623±0.26) vs(0.568±0.21)]、术后3个月[(0.628±0.27) vs(0.624±0.22)]及术后6个月[(0.586±0.23)vs(0.573±0.24)]的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CD[(3.406±0.245)mmvs(3.062±0.221)mm]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P<0.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均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手段,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更好的降低术后眼压、改善视力、增加前房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集的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角及周边前房变化。结果术前药物控制平均眼压为(19.22±4.68)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为(12.58±3.56)mm Hg,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视力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及周边前房较术前明显加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提高,前房角及周边前房明显加深,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对其经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等。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状况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41眼)。实验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对照组高,角宽度及前房深度数值较对照组大,眼内压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加深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宽度,改善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PACG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0例(3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状、前房深度及房角形态等情况.结果 超乳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22.7±8.3)mmHg,术后1周(16.7±7.3)mmHg,术后3个月(18.3±6.3)mmHg,术后1周及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的滤过泡形态与术前相同.中央前房深度术前(1.85±0.51)mm,术后3个月(3.05±0.35)mm,术后前房加深(P<0.01).与超乳术前相比,房角粘连处大部分开放.结论 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改善视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影响原滤过泡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47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UBM及视野的变化,随访3~15个月。结果其中40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9.67±4.15)mmHg降至术后的(10.81±3.27)mmHg,中央前方深度术前:2.48±0.36,术后:3.51±0.33,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替代传统小梁切除术后二次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43例(76眼)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适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的A组41例(45眼),适合滤过性手术的B组29例(31眼).两组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植入人工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两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均提高,眼压得到控制,前房加深.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人工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及房角的变化进行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8.25±3.12)mm Hg (1 mm Hg=0.133 kPa),术后(12.1±2.09)mm Hg,术前周边房角深度<1/2 CT者42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9例;术后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加深前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0.1-0.4患者数量明显比术前少,0.5-0.8、0.9-1.0患者数量比术前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1例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部分患者摘除混浊晶状体。随访8~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平均眼压(15.6±5.3)mmHg,与术前(45.6±8.7)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81.8)患者术后视力有所提高或不变,大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消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眼球萎缩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洋  谢勤丽 《中国药房》2012,(48):4563-456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中心33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3例。A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d^-1,B组口服苯扎贝特400mg·d^-1,C组口服氟伐他汀20mg·d^-1+苯扎贝特400mg·d^-1,D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d^-1+苯扎贝特400mg·d^-1,4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A、C、D组LDL-C显著优于B组(P〈0.001),B、C、D组HDL-C显著优于A组(P〈0.001)。其中,D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最佳。4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伐他汀40mg联合苯扎贝特400mg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较好,能有效纠正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12):1603-160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3.0 mg,每日1次+复方利血平片2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降压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颈动脉内膜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维拉帕米缓释剂/群多普利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渝林  刘皋林 《中国药师》2001,4(4):297-299
维拉帕米缓释剂(VSR)/群多普利(TDP)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苯烷基胺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复方制剂。本文参考近期文献就VSR/VTDP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加50%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8周,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可降低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地增加了LVEF,提高了对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