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其产后第2,3天的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加以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子宫复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治疗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6月50 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比较2组乳房胀痛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 结果 观察组乳房胀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3.859,P<0.001),泌乳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16.580,P<0.001),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t=15.152,P<0.001)。 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拔罐疗法治疗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效果显著,同时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喂养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对产妇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能有效促进乳房部位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味消乳散外敷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六味消乳散外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舒适度及泌乳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肿胀程度重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的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消乳散外敷联合乳房按摩能够显著减少产后乳房肿痛,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产妇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5.
胡成文 《护理学报》2009,16(9):54-55
目的探讨LK-3系列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产后乳胀的效果。方法按分娩先后顺序和产妇自愿的原则将发生产后乳胀的49例产妇,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使用LK-3系列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对照组使用热敷加按摩加挤奶的传统方法,治疗后24h观察两组产妇乳房疼痛程度、乳房肿胀硬度和24h乳汁分泌量。结果治疗后24h两组产妇乳房疼痛程度、肿胀硬度和乳汁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LK-3系列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产后乳胀,较使用热敷加按摩加挤奶的传统方法效果明显,可减轻产妇疼痛程度、肿胀硬度,增加乳汁分泌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分娩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2周后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Ⅰ级及以下产妇比例占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给予相应的乳房穴位按摩,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再给予穴位配合乳房按摩,观察按摩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72h垂体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及72h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母乳喂养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P手法按摩乳房预防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将9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乳房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5P手法按摩乳房,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泌乳开始时间、住院时间、乳汁分泌量以及产后72、96 h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P手法按摩乳房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乳房肿胀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按摩挤乳,观察组A采用面粉敷双乳+按摩挤乳,观察组B采用50%硫酸镁湿敷乳房+按摩挤乳,观察组C采用土豆片+皮硝敷乳房+按摩挤乳。观察4组产妇干预后24、48h乳房乳胀消退、疼痛缓解及乳汁排出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每组产妇乳房乳胀硬度、乳房疼痛程度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4组产妇乳房乳胀硬度、乳房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48h,4组产妇乳汁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的产妇乳胀消退、疼痛缓解明显,乳汁排出量最多,和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土豆片+皮硝敷乳房+按摩综合处理对产后早期乳房肿胀缓解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房精油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汁淤积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护理后3 d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3 d后观察组乳汁分泌多者占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乳房胀痛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汁淤积护理中应用精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产后第4~6 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只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乳汁分泌时间、乳量、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给予乳房按摩措施,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乳汁分泌增多,能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饮食指导配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护理对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剖宫产产妇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饮食指导配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采用饮食指导联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按摩乳房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和婴儿120对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妇促进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指导,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指导基础上,由专职护士进行初乳按摩并教产妇按摩乳房的手法。比较产后两组产妇乳汁分泌量,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乳汁分泌量充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按摩乳房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汁淤积,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此方法简单,也容易被产妇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薰衣草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骨科术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薰衣草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睡眠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AI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薰衣草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配合乳房按摩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乳头皲裂、胀痛的发生,改善患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5例产后缺乳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5例,对照组1给予辨证穴位按摩,对照组2给予辨证食疗护理,观察组给予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比较三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P 0. 05)。观察组干预1周后泌乳量、乳汁黏稠度、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P 0. 05)。结论:辨证食疗护理配合辨证穴位按摩可促进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改善缺乳症状,对提高乳房充盈度和乳汁黏稠度、降低乳汁淤积程度有良好效果,安全无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背部按摩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和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1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方法进行促乳,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促乳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程度。结果产后72 h,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泌乳量增多,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背部按摩可使产妇泌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程度减轻,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200例足月妊娠单胎分娩的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耳穴埋豆和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妇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泌乳,增加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科2012年3~7月足月顺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产后12 h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舒适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高于对照组,乳房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