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烝 《中国辐射卫生》2005,14(4):275-276
目的 做好医用加速器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卫生防护工作,保护他们以及患者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方法 介绍医用加速器的辐射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总结了医用加速器工作人员如何做好卫生防护。结果 认真做好防护辐射、微波等危害的措施,能够保证加速器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结论 对加速器工作人员执行严格的安全与卫生防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医用加速器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医用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进行安全预评价,从而预防、控制或消除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对建设项目进行预评价。结果 该医用加速器机房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防护设施设计、设备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离辐射:经类比单位的实际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类别建设项目,但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在严格执行了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后,该医用加速器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医用直线加速器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感生放射性,且这种危害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感生放射性的概念、产生机制,总结感生放射性对患者、工作人员及公众所造成的危害,探讨了感生放射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减少其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加速器治疗室辐射屏蔽设计厚度和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论 正常使用该加速器,不会对工作人员及公众产生有损健康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放射治疗场所改造和设备更新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合理的放射防护设计方案。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拟改造的放射治疗场所及其拟安装的Truebeam加速器、Clinac加速器和192Ir后装治疗机为研究对象,依据GBZ/T 201.1-2007、GBZ 121-2002、NCRP No.151和IAEA No.47等国内外技术标准核算场所屏蔽,识别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拟订场所防护屏蔽与安全设施设计方案。结果放射治疗场所需要防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治疗设备产生的贯穿辐射和辐射所致的有害气体。在保持场所原有主体屏蔽的基础上,按照加速器和后装治疗机的防护性能和设置要求初步拟订场所的局部屏蔽与防护改造方案;由此方案估算出场所外围辐射水平不高于剂量率控制值,相应关注位置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低于2.0 m Sv,公众所受年有效剂量低于0.1 m Sv;场所的通风设计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换气率,安全防护设施满足防止潜在照射的控制要求。结论在原有放射治疗场所基础上进行局部屏蔽改造,可有效节约场地和资金,并更有把握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防护,但应注意场所局部屏蔽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医用电子加速器是一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能X射线及高能电子射线的设备,这种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同时在高能射线电离作用下还会产生很强的二次、三次射线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若防护不当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损伤。我院从1977年开始引进使用加速器,从多年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开始几年里操作人员人体、血象的反应及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中摸索到一些经验,并深刻体会到加强对加速器放射防护的重要性,现将情况作一分析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供应室工作人员处于多种潜在危害因素之中,工作人员具有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实施防护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保证,笔者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实施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锐  王晓萍  刘海  丁巍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15-116,126
目的:通过分析计算并实测医用加速器工作环境各个观测点的辐射平均量值及相关有害气体等。方法:以I-AEA的47号报告和NCRP的151号报告为基础进行相关计算并与相应检测仪器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加速器在15 MV X线能量时,开40 cm×40 cm野,实际测量值初级、次级防护墙外工作场所的射线剂量率为0.01~0.5μSv/h;防护门处总的剂量当量Hw为1.81 mSv/周;放疗技师每年所接受的内照射剂量约为4 mSv,而其中由感生放射性所造成的剂量占97%以上;加速器机房内有害气体:臭氧浓度范围为0.021 4~0.128 4 mg/m3,氮氧化物浓度范围为0.018~0.067 mg/m3。结论:指出了放疗工作中应注意的防护重点,同时也给放疗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数据,以为其平时在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和公众受潜在照射的危险概率的分析,为辐射危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加速器放射治疗设置的辐射安全设施,分析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和公众受潜在照射的危险概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总潜在照射危险概率为1.8×10-4,公众成员年总潜在照射危险概率为6×10-7,符合ICRP 103建议的年危险概率约束值。结论 在潜在照射控制上,加速器检测与维修环节较患者常规放射治疗更为重要,防止人员误留在加速器室内受意外照射是需要强调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企业电子加速器辐照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防护标准、方法与规范进行评价。结果 该电子加速器辐照建设项目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辐照项目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加速器机房进行改建,使改建后的机房放射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方法:根据最优化原则和国家放射防护有关文件要求,计算出补充屏蔽厚度的相关数据,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合理的方案对加速器机房进行防护改建。结果:改建工程设计合理,改建后加速器控制室和周围环境的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改建后加速器机房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改建设计方案合理,且造价低,符合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置与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置与应用质量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医用直线加速器的配置与应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核查配置相关信息资料,依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广西2004至2006年使用的27台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质量性能检测,并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每百万人口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拥有量为0.61台,拥有量最大为钦州市1.17台。质量性能检测结果总体正常,但均整度指标较差,合格率仅69.2%,使用期限大于5年的设备17台占检测总数的63%,其中有检测不合格项目的6台占22.2%。结论:广西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置分布不均匀,每百万人口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平均拥有量较低,对尚未配置的城市应予以1台配置。进口设备各项性能指标上优于国产设备,使用期限大于5年质量性能明显下降。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确保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合格运行,以保证放射治疗的质量与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微波技术在医用电子加速器加速管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医用电子加速器、行波加速管和驻波加速管的原理及构成,并对两种加速管的结构、稳定系统及传输系统等进行比较。结果:驻波加速管具有较高的效率,加速管与电子枪较短,结构紧凑,但对脉冲调制器、自动稳频、偏转系统及微波传输系统均具有较高要求,而行波加速管虽然效率较低,但能谱好,能量调节较容易。结论:目前两种加速管均在电子直线加速器上得到应用,了解微波技术在医用电子加速器中的应用,更易于掌握医用电子加速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评价LA45医用高能加速器测试场所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评价要求,估算了其对工作人员和公众年受照剂量,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NCRP151号报告剂量估算模式计算了高能加速器测试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等不同种类射线产生的辐照剂量。结果 结果表明该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屏蔽和防护效果可以有效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结论 医用高能加速器在我国的使用尚属起步阶段,随着射线能量的提高,其存在的辐射风险也逐渐增大,本文提供的高能加速器辐射安全评价方法,为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照安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输出剂量测量的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测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的稳定性及治疗实施的准确性和精度。方法: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第277号技术报告,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在水模体中吸收剂量的公式及检测方法,剂量监测仪读数的刻度,源皮距SSD照射、源轴距SAD等中心给角照射处方剂量计算,数据的处理。结果:得出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输出剂量测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结论:作为加速器高能X射线输出剂量测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检测方法,对各级放射治疗单位加速器高能X射线输出剂量测量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性能的质量控制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标准和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省部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质控检测。结果 2017—2019年累计检测118台次加速器,加速器质控检测(包括X射线和电子束)总初检合格率为56.8%,总复检合格率为96.6%;二级、三级医院加速器质控检测初检合格率分别为32.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初检合格率最低的指标是辐射剂量示值误差,其次是辐射野均整度。结论 广西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水平有待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加速器质控检测的监督,定期开展加速器质控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医用直线加速器安全可靠的使用,各项指标达到有关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医用加速器使用的质量控制及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设备维护方法与治疗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现有普通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用于开展调强适形放疗(IMRT),其屏蔽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NCRP No.151报告《MV级X和γ射线放疗设备的屏蔽设计和评价》给出的MV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模式,并结合实例的方式。结果 普通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用于开展调强适形放疗后,其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以及周围公众的年受照剂量场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需对拟开展强调适形放疗的普通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设计原理,定性、定量地解析研究加速器的技术关键,深入探索加速器的核心细节。方法:应用总分类的逻辑思路,从国内肿瘤情势的分布、行业的需求及放射治疗设备本身的技术发展,研究分析医用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应用、设计细节。结果:医用电子加速器电子的获得、微波加速及内部环境支撑,其核心是微波类型的应用,而且加速管的结构至关重要。结论: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较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晚,是由于稳定的加速电子结构和技术不成熟所致。巧妙的新型边耦合加速结构,为加速器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柘江 《医疗装备》2008,21(5):1-4
自动频率控制系统(简称AFC系统)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微波功率源输出的微波频率的控制系统,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微波频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加速器输出射线的物理指标,是一直受关注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阐述了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M-J-16-I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AFC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