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6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个性化护理帮助促进产后泌乳,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同时帮助产妇产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影响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待产的初产妇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5例观察组和35例对照组,分别采用产前产后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的时间以及新生儿喂养的情况。结果在泌乳时间方面,观察组产妇24-72 h范围内的产妇共计2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例,而72 h以上的观察组只有4例,对照组出现20例,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有21例,占比60%,对照组仅有12例,占比34.3%,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产后泌乳的情况,缩短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观察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喂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本院的6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产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4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35例产妇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156(P0.05)。结论为产妇实行个性化护理,对于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初次分娩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后泌乳时间和新生儿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产后母乳喂养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泌乳后1-2d的泌乳情况和2-3d的泌乳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泌乳后0~1d的泌乳情况和>3d的泌乳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前及产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泌乳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观察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产妇5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行个性化护理观察模式,另一组给予传统助产士交接班模式,观察两组孕妇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程较短、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的个性化护理观察助产模式,能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较少其对分娩的恐惧,缩短产程,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率、减少分娩的并发症,防止新生儿窘迫,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在改善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团队,制定服务规范,为孕产妇提供产前、产后母乳喂养指导;选取2020年8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144例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前未经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指导,观察组产前接受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指导,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度,乳头破损、乳腺炎、新生儿母乳性喂养相关性黄疸的发生率及产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头破损、乳腺炎发生率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咨询门诊的建立可有效帮助产妇解决母乳喂养中的各类问题,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对提高初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0例初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门诊宣教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Latches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产后2d、42 d、4个月观察组产妇Latch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2、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干预可提升初产妇产后哺乳技能,帮助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剖宫产后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8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术后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纯母乳喂养87例,占96.7%;对照组纯母乳喂养73例,占81.1%;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72h观察组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干预性护理对产后乳房胀痛的预防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孕妇38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定期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94例;对照组为在他院进行检查或者从未产前检查并与对照组同期分娩的孕妇19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干预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产后乳房的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乳房情况:观察组能够正常哺乳的产妇为184例,乳房发生胀痛的7例,触摸有硬结的3例;对照组能够正常哺乳的产妇为154例,乳房发生胀痛的27例,触摸有硬结的13例.观察组的产妇乳房胀痛、硬结率(5.2%)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0.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产前及产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减轻乳房胀痛的疼痛程度,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手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实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8小时内开始泌乳的人数占91.7%,显著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80.5%,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7天,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人数为103人,占95.4%,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人数仅为93人,占86.1%。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产妇尽早分泌乳液,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尕藏措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207-207
目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效果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分娩产妇1062例(剖宫产42例)分成两组,试验组由专科专职的护士对产后术后的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行为的干预,采取孕妇入院后产前健康教育的普及强化,认真指导孕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技巧,增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做到能够及时的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产妇乳汁充足60.1%,纯母乳喂养84%,试验组乳汁充足达到83.5%,纯母乳喂养92%。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并能很好的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行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个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86%产妇产后乳汁的分泌非常充足,对照组65%的产妇乳汁分泌充足,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比例为85%,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为62%.结论:对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实施母乳喂养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宣教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检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的产妇进行产前宣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产后感染率、母乳喂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感染率较对照组低,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宣教可以有效促进产妇恢复,提高母乳喂养率,应加强对孕妇进行产检宣教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产妇148例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产妇产前、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及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泌乳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85.14%,高于对照组的6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初产妇产前产后护理在促进母乳分泌及改善母乳喂养方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生产的1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产妇在围产期均接受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喂养方法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1周、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7.78%、93.33%、88.89%和77.78%,对照组分别为86.67%、77.78%、66.67%和51.11%,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内各时段纯母乳喂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后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1~12月4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乳汁充足占87%,纯母乳喂养率为91%;对照组乳汁充足占55%,纯母乳喂养率为63%。两组母乳法充足及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同时也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分泌及喂养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产前产后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新生儿喂养情况以及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产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62.0%,高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各项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降低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42天母乳喂养成功实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符合研究标准的孕妇共289例,其中孕期参加孕妇学校系统健康教育培训的144例为干预组,孕期未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培训,来院分娩的1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42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83.33%,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7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出院后产妇坚持纯母乳喂养.方法 通过2008年7月至9月用电话随访本科出院250例产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为观察组;与2008年4月至6月250例本科出院只作出院指导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作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率94.8%,新生儿护理、产褥期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率达96.4 %,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讨论 电话随访对产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方式,能提高出院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产科护理满意率.有利于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在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13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种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指导,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分娩后6周纯母乳喂养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分娩后6周及8周时,观察组产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可显著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使产妇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