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勤霞 《中外医疗》2010,29(16):70-7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用斜面在1.5~2.0mm的1mL注射器,准确抽取0.1mL备用,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采用皮内接种法。观察接种卡介苗后皮丘情况;出生满12周随诊查验卡介苗接种后卡痕形成情况,有卡痕者仔细测量并计算卡痕的平均直径大小。结果 570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皮丘直径0.5mm者535例,达93.9%,出生满12周查验卡介苗接种后卡痕,532例卡痕直径〉3mm为有效卡痕,有效率为93.3%;38例(6.7%)卡痕直径〈3mm为无效卡痕。结论影响卡介苗接种免疫成功率的因素很多,诸如疫苗的质量、疫苗的有效期、疫苗的贮藏条件、保存温度、接种方法与剂量、接种技术等。注射剂量不足或菌株量少,运输和保存温度不当可引起药效减低。其中,在操作中足量0.1mL注射及良好的接种技术是保证卡介苗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改良头皮针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在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提高接种成功率及提高接种阳性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符合接种条件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0例采用改良小儿输液头皮针皮内注射卡介苗;对照组300例采用普通针头皮内注射卡介苗(即传统注射方法)。结果:观察组接种效果有效为288例为96%,对照组接种有效246例为8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注射时间观察组为(7.73±1.76)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69±4.28)s,两组比较,P〈0.01;有效卡痕率,观察组的卡痕率为94.67%,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P〈0.01。结论:改良头皮针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可显著提高注射效果及缩短注射时间,提高有效卡痕率,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阳转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蓝-绿光联合照射法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将其中胎龄≤32周和(或)病情不稳定者归为A组(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蓝-绿光联合照射)、对照组(单面蓝光照射);胎龄〉32周和(或)无严重并发症、适于搬动的患儿纳入B组(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蓝-绿光联合照射)、对照组(双面蓝光照射)。记录各组血清胆红素峰值(PSB)、黄疸消退日龄、光疗总时间。结果A组观察组患儿平均PSB明显低于对照组[(219±31)μmol/L比(257±39)μmol/L,P〈0.01],平均黄疸消退日龄明显小于对照组[(10.3±3.0)d比(16.2±4.2)d,P〈0.01],平均光疗总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87±34)h比(123±49)h,P〈0.01]。B组观察组患儿平均PSB、平均黄疸消退日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总时间为(59±23)h,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疗效优于单面蓝光照射,与双面蓝光照射效果相当,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剂量对卡疤率及阳转率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量对卡疤率及阳转率及其他反应的分析,以提高其阳转率,降低人群结核病的流行。方法将2003年~2006年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卡介苗接种。2003年~2004年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2005年~2006年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为实验组。对照组380例,取(5人份/安瓿)卡介苗冻干疫苗,经稀释后分别给5名新生儿接种,实验组390例,取(5人份/安瓿)卡介苗冻干疫苗.经稀释后分别给3名新生儿接种。接种后一个月及三个月检查接种儿的卡疤率及其他反应,三个月做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其阳性反应(阳转率)。结果实验组卡疤率及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副反应,强阳性无明显差别,2组均无1例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全身反应。结论用5人份/安瓿卡介苗冻干疫苗稀释后接种3名新生儿,其卡疤率及阳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阳性率及其他全身副反应2组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240名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核病接触史(X^2=18.556)、卡介苗接种卡痕情况(X^2=54.0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农民工结核发病率增加,而卡介苗接种有卡痕对结核预防有保护作用。因而结核病接触史、无卡介苗接种史等因素是该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监测了医院出生106例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有效,按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达79.2%;符合免疫成功率的规定指标。提示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好。对不同性别新生儿复查试验表明男女两者之间无明显性差异。对卡介苗的疤痕与阳转率的影响关系,认为卡疤的大小决定结核病的保护力,揭示:提高新生儿的卡痕率和阳转率,是提高卡介苗免疫水平的关键。整个资料表明,卡介苗接种在我院已为新生儿防止结核病起了极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听力结果,探讨影响其听力筛查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NICU中病情稳定的早产儿进行听力诊断,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294例[根据体质量分组,Ⅰ组(〈1.5kg)、Ⅱ组(1.5~2.5kg)、Ⅲ组(〉2.5kg)]、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305例[根据频率A组(〈30周)、B组(30~34周)、C组(〉34周)]的听力筛查结果,采用χ^2分割法对不同胎龄及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分别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听力筛查的可能因素。结果胎龄〈30周(A组)、胎龄30-34周(B组)、胎龄〉34周(C组)3组之间筛查未通过率差异有显著性,且胎龄相差越大,差异性越大;出生体质量〈1.5kg和体质量1.5~2.5kg(Ⅱ组)、体重〉2.5kg(Ⅲ组)组间未通过率差异有显著性,而Ⅱ组与Ⅲ组组间未通过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是影响听力筛查结果的重要因素,应对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下的早产儿作为听力监测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评价药物干预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126例高血压组患者分为2组:药物干预组62例(A组)和非干预组64例(B组),50位健康人为对照组(C组)。药物干预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普罗布考0.5g,2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服用12周;非干预组不服用上述药物,其他降压等治疗措施均与干预组一致;然后用超声技术检测IMT、收缩末内径和舒张末内径,观察IMT、IMT/Ds、PP、DS、Dd以及DS-Dd的变化。结果药物干预前高血压A组、B组的mIMT[(1.2±0.2)mm、(1.2±0.3)mm]、IMT/Ds [(13.7±2.0)%、(13.6±1.9)%]均较健康对照组[(0.8±0.1)mm、(11.5±1.6)%]显著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A组的PP、DS、Dd[(46.3±6.6)、(7.1±0.9)、6.9±0.8)]降低,DS-Dd(0.6±0.2)增加(P<0.05)。而B组未实施药物干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A组的TC、TG、LDL-C、hs-CRP、ox-LDL[(4.3±0.3)、(1.3±0.2)、(1.6±0.6)、(2.6±0.6)、(3.4±1.2)、(4.4±1.1)]等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B组未实施药物干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管超声可以定量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药物干预治疗前后血管弹性功能的变化,颈动脉弹性功能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洵洵 《当代医学》2014,(27):57-5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使用早产儿液态配方奶对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且胎龄〈34周的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组组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患儿;观察组使用早产儿液态配方奶喂养患儿,比较2组喂养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监测2组纠正胎龄40周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8.16±2.14)d,短于对照组(9.66±3.51)d(P〈0.05);观察组体质量为(3.8±1.9)kg、身长为(61.0±6.5)cm、头围为(38.5±2.5)cm,均大于对照组体质量为(3.6±1.6)kg、身长为(59.0±8.2)cm、头围为(37.5±3.5)cm (F=5.81,P〈0.05)。观察组56例中有10例发生宫外发育迟缓,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早产儿液态配方奶能加快患儿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纠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液态奶喂养患儿生长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生儿抚触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与传统药物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0例)、新生儿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组(简称抚触与NNS治疗组)(4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治疗组给予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抚触与NNS组实施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治疗组患儿的呕吐时间[(1.8±0.6)d]、胃残余量[(2.7±1.1)mL]、体重增加[(337.0±35.9)g]、奶量增加量[(2.3±0.5)mL]、治疗总有效率(65.0%),和抚触与NNS治疗组患儿的呕吐时间(1.7±0.7)d、胃残余量[(2.4±1.5)mL]、体重增加情况[(336.0±37.3)g]、奶量增加量[(2.4±0.6)mL]、治疗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配合新生儿抚触不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同时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消化系统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56-5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胎龄构成比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的病例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住1087例早产儿,符合诊断PIVH早产儿77例,按照病例组的胎龄构成比分层随机抽取无PIVH早产儿79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为胎龄(32.98±2.21)周vs (33.08±2.36)周,出生体质量(1898±468)g vs (1946±544)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顺娩(OR=2.636,95%CI:1.251~5.555)、Apgar 5 min≤7分(OR=6.042,95%CI:1.105~33.033)、高频机械通气(OR=8.917,95%CI:1.018~78.069)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前足量地塞米松有减少PIVH的发生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1 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控制胎龄、出生体质量两种重要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顺娩、Apgar 5 min≤7分、高频机械通气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Apgar 1 min的低评分并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韦瑞敏  周静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79-79,83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效果,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257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129例采用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行皮内注射手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128例采用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行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苟,比较二组方法的首次穿刺效果。结果研究组129例采用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首次接种成功率为99.22%(128/129)。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卡介苟接种法首次接种成功率为76.56%(98/128)。改进型卡介苟接种方法首次接种成功率高于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有统计学意义(x2=51.10,P〈0.005)。结论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优于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具有不漏液、接种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婴儿卡介苗卡疤率调查报告黎志红(广西阳朔县人民医院阳朔县541900)关键词婴儿;卡介苗;接种卡介苗(BCG)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卡介苗接种是国家现行计划免疫四苗之一。新生儿出生24h后初种,12周局部形成卡疤。1993年我们对婴儿进行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卡介苗接种的成功效果。方法收集本院产科2012年11月及12月200例出生时间大于24小时,体重大于或等于2500克健康新生儿,分成每个月一个组,研究组100例(12月份出生的新生儿)采用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行皮内注射手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100例(11月份出生的新生儿)采用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方法行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结果研究组100例采用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首次成功率为98%(98/100),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方法首次接种成功率为85%(85/100)。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首次接种成功率高于传统接种方法,有统计学意义(X2=10.86,P<0.05)。结论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优于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方法,选择适宜的操作场所,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操作时使用捏起、斜入的注射方法具有不漏液、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昆区婴儿卡介苗接种后PPD试验阳转情况调查周虹,董江岩(包头市昆区卫生防疫站)我们于1991年8-9月份对昆区1990、1991年出生的有卡介苗接种史的216名儿童进行了PPD试验。采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PPD,批号为914-14.以卡痕均径≥...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始至今,我们为了验证疫苗效价,加强卡介苗接种的免疫效果,用随机抽样原则,对86年元月初次皮内接种卡介苗的一岁组儿童进厅接种后十二周阴转率调查,并进行有无卡痕的观察登记。用1ml兰芯注射器、4(1/2)号针头,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86—2号纯结核菌素(PPD—C).失效87年2月。将PPD—C液0.1ml缓注于左前臂掌侧中部1/3之处的皮内,局部见6×7mm小皮包,结素接种后72小时观察局部反应:阳性是硬结纵横平均直径>5mm,阴性1—4mm无硬结者,强阳性15mm以上者。本此共调查266名,有卡痕(包活5mm以下者)259人,卡痕率97.37%。县站和乡村有痕(不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县卡介苗接种质量,我们对1992年~1993年城镇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了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监测对象和方法对象城镇1992年~1993年全部活产婴儿,分别为241人、245人,均进行卡介苗的儿童中,我们分别随机抽取89人、99人,在接种卡介苗后第12周,常规注射PPD,于72小时后进行反应阳转考核。所用卡介苗、PPD均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并纳入冷链系统运输、保存。结果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1992年100%(241/241);1993年99.18%(243/245)。卡痕检检查结果1992年卡痕率为94.38/;1993年卡痕率为97.98%。其中标…  相似文献   

18.
接种卡介苗(BCG)预防结核病,为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初种,7、12岁各复种1次。BCG接种成功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接种局部有卡痕,二是结素(OT)试验呈阳性。接种后12~16周观察局部有卡痕;正常卡痕凹陷于皮肤,大小约4~5cm左右,一般边缘清晰。OT试验,就是接种BCG后8~12周做OT试验,试验后以72小时观察结果为宜;用手指轻轻抚摸注射局部,查有无硬结,如有硬结,硬给平均直径(横径 纵径/2)≥5mm为阳性反应,<5mm为阴性反应。也就是说硬给平均直径≥5mm说明人工免疫已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卡介苗(BCG)接种效果,以提高和保持高质量的BCG接种工作,在居民区随机抽取了在县医院出生和生后24小时内接种过BCG的0 ̄1岁健康儿童150人,进行BCG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果,卡痕阳性率为92.67%,PPD试验阳转率85.33%,其中,各年龄组幼儿PPD试验阳转率不同,不同卡痕直径的幼儿的PPD试验的阳转率也不同,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卡痕阳性率高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817例门诊儿童常规PPD筛查,发现接种过卡介苗2245人(79.69%);PPD(+)1353人(60.27%)。8~12周做阳转试验499人〔22.23%)。卡痕(+)PPD(-)380人(16.93%);接种过卡介苗而卡痕(-)495人(22.06%)。表明以卡痕判断卡介苗成功与否不科学,必须做阳转试验,否则1/5儿童为无效接种。PPD()188人(8.37%),其中有接触史29人(15.43%),摄胸片108人(57.45%),诊断为肺门淋巴结核21人。可见对门诊儿童常规PPD筛查也是发现结核病人简便、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