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尸体肾移植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导发生率高达10-60%,本文从1995~1998年6月间,在移植肾185例(均为尸体肾移植)中进行详细观察,共发生ATN14例,仅占7.5%。通过抗排异、抗感染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等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0余天见尿,移植肾功能从ATN中恢复,获得满意肾功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4岁。10例在开放血流及术后无尿,4例术后12小时有尿,尿量1000~2000ml,以后~直无尿。1.2临床表现术后第2天均出…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9年10月至1996年8月共行肾移植术594例(640次),术后发生早期无尿者共31例,发生率为4.8%。本文回顾性总结了31例病例,分析了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的原因为:1、急性排斥反应。2、急性肾小管坏死。3、环孢素A肾中毒。4、受术者心功能差等因素造成的循环血量减少致移植肾有效灌注量不足等。提出了以下预防护理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2、密切观察排斥反应征象。3、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29例患者,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其中16例(A组)辅以每天应用前列地尔100μg,13例(B组)未应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在出现DGF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彩超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及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B组)比较,前列地尔组(A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低(P〈0.05),但3个月内AR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对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4年10月肾移植术后发生DGF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2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肌酐偏高.1例恢复血透,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治疗护理,可使移植肾功能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肾移植术后第1周内移植肾血清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仍〉400μmol/L,或病人以少尿、无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并需要血液透析过渡治疗的即可诊断为DGF。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30%左右。DGF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感染和排斥的几率,是影响肾移植的早期和长期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CD)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接受DCD。肾移植的7l例受体(DCD组)及同期传统尸肾移植213例受体(尸肾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早期并发症的情况,并总结DCD组的护理措施。结果DCD组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高于尸肾组,其余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D组中,有4例占5.63%发生移植肾失功,无患者死亡;尸’肾组中,有4例占1.88%发生移植-肾失功,有2例占0.94%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癌症晚期呼吸功能衰竭。结论DCD可作为目前供肾来源的有效选择,加强对DGF等并发症的护理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并发颅内真菌感染者临床较少见,其治疗护理均有特殊性,我院开展肾移植19年来,共行同种肾移植695例,仅发生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0.04%,现将有关护理问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线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5~48岁。均为尿毒症,分别于1981年、1990年、1994年行尸体肾移植术,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强的松、硫哇瞟呼和环抱霉素A治疗。2例因不明原因的肺部感染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1例因排斥反应给予激素反复冲击治疗,3例分别于术后4月、10月3年出现持续性头痛,发热、颈项强直。查体:克匿格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临床中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的方法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6、2007~2010两个时间段间79例DGF病例的可能病因,比较两个时间段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388例肾移植因各种可能病因共发生79例DGF,1999~2006年发生率24.3%,2007~2010年发生率14.4%.2007~2010年与1999~2006年比较DGF发生率明显下降.发生DGF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2人,病死率15.2%.65例DGF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通过DGF病因分析、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DGF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与亲属捐献肾移植术后的临床指标,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DCD或亲属捐献肾移植术的受者93例,其中DCD肾移植受者60例,亲属捐献肾移植受者33例.比较两组在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biopsy-proven acute rejection,BPAR)、外科并发症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GF的比例显著高于亲属捐献的肾移植受者(P<0.05),但DGF平均恢复时间、BPAR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可作为有效的供肾来源之一,DCD肾移植术后应转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加强对DGF等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措施,预防尿瘘的发生,促进尿瘘的愈合。尿瘘是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和护理尿瘘对肾移植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0年4月-2005年12月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26例,5例术后并发尿瘘,占1.53%。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的定义有多种,现在比较认可的是移植后1周内需要透析治疗者称之为肾功能延迟恢复[1]。DGF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术后突然少尿、无尿或一过性多尿,血清肌酐增高。由于器官来源的稀缺,对供肾所采用的标准越来越宽,移植肾延迟恢复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移植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增加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使患者安全度过DG F期,缩短移植肾延迟恢复时间,现对DGF诱因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尸体肾移植术100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克立  王长希 《新医学》1997,28(4):186-187
尸体肾移植术1003例临床总结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郑克立王长希吴培根朱兰英戴宇平杨浣情张仕光沈清瑞我院于1989年9月~1996年11月期间共作尸体肾移植术1003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03例中男性667例,女性...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于2001—01/2005—07在本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6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院肾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经验与教训。男347例,女268例,年龄9~75岁,体质量38—100kg。脑死亡供体采用原位低温灌注改良切取法取肾,活体供肾采用后腹腔途径开放或腹腔镜切取,进行肾移植手术。移植术后采用以FK506或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术后随访1年,615例肾移植患者中共发生各种外科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4.72%。由于外科并发症导致移植肾丢失5例,手术成功率为99.19%。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定义为术后1周内需要透析治疗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DGF是肾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的一种形式,以移植。肾少尿、无尿为特征。在移植肾功能恢复之前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定义为术后1周内需要透析治疗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DGF是肾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的一种形式,以移植肾少尿、无尿为特征.在移植肾功能恢复之前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血液净化过程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以及减缓以后可能发生的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进展都有重要作用[2].本文报告对28例尸肾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UT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本院首次行肾移植的受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二组各16例。实验组于血管开放前、血管开放后给予UT120万U,术后一周每日给予UT120万u;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肾移植术后60d两组受者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斥反应(AR)、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者口服环孢素A(CsA)后12h的血药谷值浓度。【结果】对照组受者发生ATN4例,实验组为0例(P〈0.05);对照组受者的AR发生3例,实验组为0例(P〈0.05),二组受者的骨髓抑制各发生1例;对照组受者的肝功能异常发生2例,实验组为3例(P=0.638)。【结论】肾移植血管开放前、开放后及术后一周给予UTI可以显著降低DGF发生率,且不会加重UTI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泮托拉唑预防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预防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于肾移植手术后预防性应用泮托拉唑40mg,1次/d,对照组术后不应用任何抗酸剂。观察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及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泮托拉唑组术后第1、2、3、4周时消化系统并发瘟的发生率分别为122.6%、51.6%、19.4%、3.2%,对照组为315.2%、209.1%、103.0%、3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泮托拉唑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应用泮托拉唑期间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能够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少,是可以防治肾移植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尿漏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尿路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6%,好发部位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输尿管漏、膀胱漏,以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口漏常见。随着外科供肾获取、修整及植肾技术日益成熟,发生率稍有下降。尿漏处理不当可致严重感染、移植肾功能减退,严重者可以引起移植肾丢失,甚至威胁生命。总结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所行的246例肾移植患者中6例尿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尿漏发生率为2.44%。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尿漏的原因和特点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6例肾移植术后尿漏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36例肾移植术后尿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尿漏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尿漏发生率为2.43%,31例保守治疗成功,4例切除血供差、水肿严重的输尿管远端,做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尿漏行尿漏修补,再发尿漏伴严重感染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尿漏保守治疗成功率86.1%。结论:术后保证充分引流,严密观察引流量、性质及移植肾区情况,严格隔离,预防感染,加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是减少尿漏所致的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陈瑶  陈丽君 《全科护理》2016,(27):2874-2875
[目的]总结婴幼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婴幼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手术治疗方案,总结术后护理措施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双肾整块移植患儿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16.7%,36例单肾移植患儿术后DGF发生率为48.6%;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88.6%。[结论]婴幼儿供肾能有效缓解儿童移植肾脏短缺,手术难度较大,其围术期护理有特殊性,护士应根据儿童特点做好围术期尤其是术后早期护理及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