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和利培酮对照组,两者各45例,以8周作为研究终点,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治疗时点PANSS总分及分量表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第2周末PANS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口服帕利哌酮、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12周末帕利哌酮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P<0.01);治疗12周末,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震颤、静坐不能,喹硫平组为体质量增加、心动过速.结论帕利哌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帕利哌酮在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及喹硫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于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2014-08—2016-07收治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进行分组,分别予以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41例)和利培酮治疗(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ESS评分仅为(2.37±1.04)分,较对照组(4.92±2.06)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基本一致,且帕利哌酮有更短的起效时间、安全性更高,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别接受帕利哌酮及利培酮治疗的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07—2016-09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96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利培酮治疗(A组)和帕利哌酮治疗(B组),每组48例,对比组间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及PSP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SP评分相对更高(P0.05);B组的TESS评分为较A组下降明显(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显著低于A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及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均有一定疗效,但帕利哌酮有更优疗效,且对于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2、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精神分裂症组,采用帕利哌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和BDNF水平。同期检测6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社会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的PANSS总分为(94.17±16.34)分,治疗第8周末为(46.09±12.52)分,痊愈68例,显著进步10例,好转2例;治疗前PSP评分为(47.94±10.88)分,治疗8周末PSP评分为(68.23±17.65)分,与治疗前比较,社会中有益的活动及扰乱及攻击行为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中IL-1β、IL-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1β、IL-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BDNF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2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51,P<0.05);治疗后BDNF水平与PSP评分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处于免疫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分别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起,对照组治疗第4周末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阳性症状、一般病理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χ2=0.68,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6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9,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更快,安全性高,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8周,并于入组前,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完成研究。第4、6、8周末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在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与治疗前均有异常显著性降低(P<0.01);但第2周末时,奥氮平组阴性症状改善特别明显(P<0.01),两组PANSS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类似。结论奥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利培酮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明显快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91.43%,利培酮组为88.5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15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利培酮组体重增加、月经不调/泌乳、震颤、肌强直、静坐不能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或0.01).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与利培酮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帕利哌酮组的有效率为81.1%,喹硫平组的有效率为79.2%,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仿,能有效改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SP评分、PANSS评分、M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SP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SP评分与M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作对照研究,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PANSS及BPR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90.4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副反应均较轻,患者均能耐受,但锥体外系副反应、体重增加和内分泌方面副反应利培酮组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分别为47.62、23.81、28.57%和18.18、4.5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性好,阿立哌唑的副反应更少,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抛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帕利哌酮组(34例)予以帕利哌酮治疗,氯氮平组(33例)予以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各时点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8周末帕利哌酮组总有效率为61.8%,氯氮平组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前后帕利哌酮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氯氮平组治疗2周及4周末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帕利哌酮组(P<0.01)。治疗8周末帕利哌酮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1)。结论帕利哌酮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帕利哌酮对血清唾液酸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周勤 《临床医学》2020,40(5):86-88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无锡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4周后帕利哌酮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周后的PANS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6周后帕利哌酮组的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71. 7±3. 8)分]高于奥氮平组[(62. 1±3. 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帕利哌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但帕利哌酮的见效快,且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反应(2周)对后期(12周)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予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和一般因子量表分,均较前一观察点显著减少(均P0.01);PANSS总分减分率均较前一观察点增加(均P0.05)。12周PANSS总分和减分率4周内变化较8周至12周明显。35例(66.04%)患者第2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20%为早期反应者,其中第12周末有32例显效(91.43%);18例患者(33.96%)第2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20%为无早期反应者,其中第12周末有9例显效(50%)。治疗后2周末与治疗后4、8、12周末减分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9、0.784、0.698(均P0.01)。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抗精神病疗效2周内起效,能持续改善患者症状,早期的药物反应对后期疗效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21%,利培酮组为80.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停经及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与利培酮相当,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50-3751
目的探究丁螺环酮、阿立哌唑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量表(CMS)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治疗,两组的PANSS、CMS量表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和缓解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或利培酮片治疗60岁以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神分裂程度、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认知功能成套测验量表(MCC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品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利培酮片,帕利哌酮缓释片在60岁以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精神症状,提升患者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各32例,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有效率93.75%,显效率68.75%,利培酮有效率96.88%,显效率71.88%。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疗效相仿,而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完成4周治疗及随访者为70例。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及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及伪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基线)、治疗2周、治疗4周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定患者疗效,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末、4周末时两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分及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可增强帕利哌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尤其在改善阳性症状中有更大作用,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