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且胎龄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鼻饲管间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对照组28例(单纯予以鼻饲管间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的生长情况,每日奶量的增长,每日体重的增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及每日奶量的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深度水解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喂养不耐受VLBW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NS联合腹部抚触。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后7d平均每天增加的奶量较多,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家庭病房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低体重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冷藏母乳人工奶瓶喂养,观察组于家庭病房内由患儿母亲亲自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长、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NICU内建立母乳喂养家庭病房可有效提升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喂养加腹部按摩预防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对照组患儿于出生1天后开始微量喂养,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5±2.13)天、(10.46±1.33)天、(3.68±1.28)天、(35.64±13.5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3.56±1.95)天、(14.52±1.61)天、(5.26±1.56)天、(51.45±16.69)天(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6.67%(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可加快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并降低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作用,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58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改进组15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改进组患儿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母乳喂养情况,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率、喂养量和患儿住院期间生长指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进组患儿首次亲母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强化剂开始添加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体重、身长和头围增长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能明显改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促进患儿生长,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护理分析,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情况。结果 90例患儿中其中52例为胃肠喂养不耐受者,余38例为耐受者,两组患者在开奶日龄、住院天数及达足量喂养日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中可见不耐受组胎龄低于耐受组,住院天数及足量喂养日龄显着高于耐受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合理的喂养方式能够提高患儿耐受情况,而胎龄小及开奶日龄是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80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实验组40例[住院期间母乳量占喂养总量的75%以上,母乳均来自患儿自己的母亲,母乳喂养量达80 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部分由早产配方奶补充)],早产配方奶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全部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5.22±4.37) d,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7.38±5.44)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15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2例,对照组院内感染7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强化母乳喂养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峰  刘超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141-114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1.d-1加入5%GS静滴治疗,对照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疗效,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吗叮啉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吗叮啉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将出生后出现喂养不耐受的10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保暖,抗感染、静脉营养、插胃管留置并用生理盐水洗胃,以预防咽下综合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叮啉,观察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给予吗叮啉治疗后每日完成奶量增加,胃残留量减少,腹胀消失,达到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缩短,体重增加,缩短了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吗叮啉能较好地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NEC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2015年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437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NEC将患儿分为两组,未并发NEC患儿376例设为对照组,并发NEC患儿61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采用卡方分析影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NEC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NEC的危险因素。随访并比较两组患儿1年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抗菌药物应用率、败血症休克率、易感NEC相关药物应用率、围生期窒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胎龄、体重及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生后肠内喂养开始时间迟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有抗菌药物应用史、发生败血症休克、有NEC易感药物应用史、围生期窒息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NEC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是NEC的保护因素。两组患儿随访1年内观察组患儿死亡率、小头畸形率、严重神经发育问题率均远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NEC因素众多,临床诊治中易叠加,应尽可能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37-339
目的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母乳管理方法以提高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的主管护师及母亲均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优化母乳收集、保存、运送、解冻和加温过程,对照组的护师未经过专业培训教育。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率、喂养不耐受率、胃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胃肠外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及优化母乳管理方法可提高入住NICU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参考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对低出生体重儿骨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3月1日-2017年9月30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母乳喂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择强化母乳喂养,对照组以未能进行母乳喂养而给予早产院内配方奶喂养。出院前,比较两组的钙、碱性磷酸酶、磷、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全肠道喂养天数、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院内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观察组的钙、25-(OH)D3、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对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骨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14.
韩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0-2292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及其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注入,喂奶时间为2 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比较并记录两组:①每次喂奶量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②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给予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组的早产极低体重儿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快,胃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辅助喂养方法,对VLBWI的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寻求喂养不耐受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将100例早产儿(胎龄29~36周;出生体重1200~2200g)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实施早期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24h内开始口服(或经胃管)微生态制剂乳酸菌,0.165/次,2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儿进奶量、残奶量、体质量、呕吐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62%,P〈0.01),治疗组患儿出生2周内每日进奶量、残奶量、下降最低体质量、每日增长体质量、胃肠营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酸菌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将体重小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别随机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组(观察组)及早产儿配方喂养组(对照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后4天、10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1观察组胎便排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2),自主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27),生后4天及10天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早产儿配方喂养相比,早期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生长发育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9例: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干预后喂养不耐受率(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耗时、胃管置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喂养耐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采取不同喂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出生的7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母乳联合母乳强化剂喂养,对照组给予纯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3个月体格发育各项指标、血清磷、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出生2、3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生2、3个月血清磷、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采取母乳联合母乳强化剂喂养有助于其体格生长,促进钙、磷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合适的喂养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研究。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喂养情况及喂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以明确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结果经t检验,除血糖值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腹胀、胃出血、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例数及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经2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改善了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并降低发生喂养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