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 ST2)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年龄>60岁、有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08例为研究组,老年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入组后抽血测定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s ST2、心肌肌钙蛋白(c Tn)I2、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8 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s ST2在心力衰竭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1.2±15.3)vs(12.5±9.8)μg/L,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s ST2浓度差异显著(F=48.63,P<0.01);研究组中s ST2和NT-pro BNP明显正相关(r=0.631,P<0.05);s ST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负相关(r=-0.682,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s ST2明显升高,且随NYHA分级升高有上升趋势,是评价老年心功能较为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 ST2)是白细胞介素(IL)-1受体家族的一员,其异构体为跨膜型ST2(ST2L)。ST2L与配体IL-33结合发挥抗心肌纤维化、阻止心肌细胞肥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当s ST2增多时,s ST2作为一种诱骗受体,可拮抗IL-33/ST2L信号通路的心脏保护作用,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就s ST2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 ST2)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后90天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1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s ST2浓度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最佳临界值分为s ST2高值组和s ST2低值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出院后90天MACE(定义为死亡、新发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评估s ST2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在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s ST2与NT-proBNP (r=0. 452,P=0. 001)、c Tn I(r=0. 298,P=0. 004)呈正相关;与LVEF(r=-0. 472,P=0. 001)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s ST2高值组MACE发生率高于s ST2低值组,累积生存率低于s ST2低值组(P=0.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 ST2≥55. 0μg/L是AMI患者出院后90天出现MACE的危险因素(风险比为1. 154,95%CI为1. 025~1. 342,P=0. 015)。结论血浆s ST2浓度升高提示AMI患者出现死亡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可溶性ST2(s ST2)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判定的应用价值。方法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CS患者102例,失访2例。测定外周血s ST2、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TNT)。研究随访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心脏事件。结果 1各组间s ST2、pro-BN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2s ST2与血糖,总胆固醇(TC)及CK-MB峰值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3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与s ST2水平正相关。4s ST2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略优于超敏TNT、hs-CRP及pro-BNP。预测心力衰竭事件、ACS、心血管意外死亡最敏感的生化指标分别是s ST2,超敏TNT,s ST2。结论 ACS患者s ST2水平是预测ACS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不受年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水平、血糖、血脂、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白细胞等的影响。综合监测s ST2、超敏TNT,hs-CRP和proBNP,可提高评估ACS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ility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 ST2)对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符合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标准的患者177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把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型HF(HF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组(LVEF 40%) 47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型HF(HF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 EF)组(40%≤LVEF≤49%) 49例、射血分数保留型HF(HF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组(LVEF≥50%) 81例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 ST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计算不良事件最佳辅助诊断切点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校正混杂因素分析s ST2水平对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三组间性别、糖尿病患病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VEF、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螺内酯用药史、s ST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F-mrEF组s ST2水平显著高于HF-pEF组(P 0. 05),HF-rEF组s ST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95%CI):2. 23(1. 37~2. 54)]、SBP[OR(95%CI):1. 38(1. 19~1. 60)]、DBP[OR(95%CI):1. 41(1. 27~1. 57)]、糖尿病[OR(95%CI):1. 41(1. 26~2. 13)]、高s ST2[OR(95%CI):1. 14(1. 07~2. 65)]可增加CHF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结论 s ST2可以是不同类型CHF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一般s ST2水平越高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和可溶性基质溶素-2(ST2)与慢性心力衰竭分级、传统心力衰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02至2015-10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142例和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85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后完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声形态学等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ST2的表达水平。结果: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ST2明显升高。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ST2与hs-CRP、NT-pro BNP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可溶性ST2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也呈正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半乳糖凝集素-3和可溶性ST2与心力衰竭患者近期死亡存在相关性(P0.05)。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ST2诊断心力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和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ST2与传统心力衰竭指标具有相关性,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脑啡肽酶(NEP)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金属肽酶,可以水解体内多种肽类物质.目前研究证明,NEP可以通过调节利钠肽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等影响心力衰竭进展,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益处也得到证实,因此NEP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靶点.然而也正因为NEP作用的广泛性,引发了人...  相似文献   

8.
张世彪  李旭 《心电学杂志》1997,16(2):107-108
患者女,76岁。因情绪激动后发作心慌、气喘、不能平卧2天入院。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20余年。近年来曾多次因发作快速型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而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Ⅲ期,冠心病心肌缺血,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入院后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入院初动态心电图(附图A—C)示:R-R间期0.34s,室率176次/min。QRS振幅呈阶梯形电交替伴QRS宽窄周期性变化,即QRS时间由0.08s→0.12s→0.08s随阶梯形电交替周期性改变,同时伴缺血性ST段压低(附图D)。上述心电图改变随心力衰竭的纠正而逐渐恢复正常。心电图诊断: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缺血性ST段改变,心力衰竭相关性心电阶梯现象伴QRS时间同步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ST2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5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病人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ST2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肌生物标志物血浓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ST2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肌酐、血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病人NT-proBNP、ST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P0.05);不同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病人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NT-proBNP、ST2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性内肽酶 (NEP)在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分离 30例心衰患者及 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分别涂片 ,用免疫组化S ABC的方法检测NEP的表达 ;同时用RT PCR法检测淋巴细胞中的NEPmRNA。结果 :免疫组化发现 30例心衰患者淋巴细胞中均可见阳性染色 ,而 10例对照者均未见NEP的表达 ;RT PCR法检测发现NEP在心衰组表达 ,而对照组未检测到。结论 :NEP在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可溶性ST2(soluble ST2,s ST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浓度,探讨将s ST2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10月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35例,年龄(59.25±9.25)岁。分为心肌梗死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8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4例。所有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s ST2浓度。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7~12个月,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9月1日。初级终点为全因死亡和因心绞痛再次住院。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 ST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示s ST2与C反应蛋白(CRP)具有相关性(r=0.638,P0.001)。s ST2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显著大于反应蛋白(0.814 vs.0.610,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s ST2≤35μg/L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大于s ST235μg/L患者,两者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10.84个月vs.7.11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临床相关变量后,基线s ST2(HR=1.016,P=0.014)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 ST2浓度明显升高,血浆s ST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可溶性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 ST2)及白细胞介素33(IL-33)在川崎病(KD)患儿心血管受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282例KD患儿,其中心血管受累组35例,心血管未受累组247例,另外随机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儿童的s ST2和IL-33血浆水平,分析KD患儿冠状动脉受损时s ST2、IL-33和常规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相关性,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血管受累组的s ST2和IL-33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心血管未受累组和对照组(P0.05)。心血管受累组、心血管未受累组CRP、ESR和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心血管受累组、心血管未受累组之间CRP、ESR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心血管受累组s ST2、IL-33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心血管未受累组s ST2、IL-33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D患儿的s ST2、IL-33水平均与超声心动图Z值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 ST2、IL-33均为KD患儿心血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 ST2、IL-33对KD心血管受损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KD患儿s ST2、IL-33血浆水平与心血管受损的程度相关,对s ST2和IL-33水平进行分析有助于评估KD患儿的心血管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脑啡肽酶(NEP)在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中的变化,并评估与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行心脏彩超及脑钠肽(BNP)的患者58例为心力衰竭(心衰)组,并选取同一时段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结果①心衰组患者血清NEP水平(435.91±86.12)pg/ml,较对照组(555.99±116.75)pg/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心衰组的不同心功能级别NEP水平分别为:心功能Ⅱ级组:(475.38±92.97)pg/ml;心功能Ⅲ级组:(418.45±67.32)pg/ml;心功能Ⅳ级组:(409.39±72.93)pg/ml,Ⅲ级、Ⅳ级组NEP水平较Ⅱ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36);③心衰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正常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④心衰组中不同射血分数级别的NEP水平,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心衰组各组间患者的BNP、射血分数水平(EF值)、LA及LVEDD与血清NEP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NEP水平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新的实验室检查证据。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IL)-33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作为致瘤性抑制因子(ST2)的特异性功能配体被发现后,对IL-33/ST2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IL-33与跨膜型ST2结合可以维持Th1/Th2平衡,具有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可溶性ST2对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然而IL-33的作用受到可溶性ST2的抑制。IL-33/ST2的基因变异增加了冠心病发生的风险,IL-33/ST2系统不仅有希望成为新型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而且可能成为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ST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5~70岁,平均(65.32±0.34)岁。根据治疗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非事件组(n=32)及事件组(n=28)。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4~72岁,平均(65.48±0.35)岁。检测入选者NT-proBNP、ST2水平。出院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事件组NT-proBNP和ST2水平分别为(10864.72±241.67)ng/L和(0.67±0.15)μg/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与ST2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血清ST2呈高表达,且ST2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ST2蛋白、和肽素(Copeptin)等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对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逐渐得到认可,而外源性磷酸肌酸可促进三磷酸腺苷的转运及利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但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心内科、急诊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住院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磷酸肌酸组,每组40例。磷酸肌酸组中2例患者治疗期间因个人原因退出试验。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方案,磷酸肌酸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心力衰竭标志物[包括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alectin-3、ST2蛋白及Copeptin]水平差值,并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血清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心力衰竭标志物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磷酸肌酸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磷酸肌酸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Galectin-3、ST2蛋白、Copeptin水平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Ⅳ级患者血清Galectin-3、ST2蛋白、Copeptin水平高于Ⅲ级(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Galectin-3(rs=0.775)、ST2蛋白(rs=0.347)、Copeptin(rs=0.278)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治疗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无直线相关关系(rs=0.062,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NT-proBNP、Galectin-3、ST2蛋白、Copeptin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晚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三种标志物早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在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3-10至2014-01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晚期心衰患者64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3天及6天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B型利钠肽(BNP)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的水平,终点事件为心衰再住院、心脏移植或心血管死亡。随访观察6个月后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否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4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40例)。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住院6天各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NT-pro BNP及BNP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 ST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与入院时水平相比,治疗后6天各标志物水平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s ST2在各研究阶段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均高于NT-pro BNP与BNP。结论 :晚期心衰患者治疗后标志物的水平较入院时具有更强的心血管事件预测能力,s ST2可以更有效评估晚期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 ST2)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山东省泰山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ARDS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6例)、中度组(38例)和轻度组(32例),根据患者28 d后的预后分为存活组(62例)、死亡组(44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氧合指数(Pa O2/Fi O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s ST2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 ST2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老年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重度组患者的血清s ST2水平、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均0. 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 ST2水平、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高于存活组(P均0. 05)。Pearson分析显示,ARDS患者血清s ST2水平与CRP、PCT水平、肺损伤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Pa O2/Fi O2呈负相关(P均0. 05); ARDS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年龄、CRP、PCT、肺损伤评分、s ST2呈正相关,与Pa O2/Fi O2呈负相关(P均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 ST2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老年ARD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49、0. 796。联合应用后评估价值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分别为0. 886、0. 677、0. 563。结论:血清s ST2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老年ARDS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及HFpEF与血清脑啡肽酶(NEP)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病房住院的老年慢性HFpEF患者31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患病及用药情况与之相匹配的同期住院的非心力衰竭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EP的浓度,比较两组NEP及其他参数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向后法分析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的NT-proBNP[(3857.7±618.7)vs(1960.3±331.4)ng/L,P=0.000]、血尿酸[(363.34±147.56)vs(332.11±84.58)μmol/L,P=0.042]、左房内径[(44.29±7.34)vs(37.59±2.97)mm,P=0.007]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43±8.41)vs(49.13±2.77)mm,P=0.013]均显著增加,而血清NEP[(0.82±0.33)vs(0.98±0.62)ng/ml,P=0.00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变量后,仅NT-proBNP(95%CI:1.000~1.004,P=0.037)是HFpEF的独立预测因子。NEP与NT-proBNP、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指标均不具有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是老年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EP与NT-proBNP无相关性,对老年HFpEF风险的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谭红梅  李玉英  祝善俊 《心脏杂志》2008,20(1):99-100,103
中性肽链内切酶(NEP)能降解许多血管活性肽,研究表明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中,肾脏NEP蛋白含量、活性及表达是增高的。本文主要综述抑制NEP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