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激素替代周期及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后应用不同剂型黄体酮行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雪诺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中心252个激素替代周期FET及295个自然周期FET,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将患者分为肌注黄体酮+口服地屈孕酮组(A组);肌注黄体酮+雪诺同组(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等指标。结果在激素替代FET中,B组生化妊娠率(66.67%)、临床妊娠率(58.33%)均高于A组生化妊娠率(55.22%)、临床妊娠率(4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自然周期FET中,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应用于无内源性黄体生成的激素替代FET中,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黄体酮针肌肉注射为主及口服联合阴道用药为主两种黄体支持方案对取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3年7月-2015年7月取卵周期I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1个周期,根据黄体支持给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A组给予黄体酮针40 mg肌肉注射,地屈孕酮20 mg 2次/d口服。B组给予黄体酮胶囊200 mg 2次/d(晨起200 mg口服,睡前200 mg阴道用药),地屈孕酮20 mg 2次/d口服。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影响妊娠结局的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61%,5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口服联合阴道上药的黄体支持方案与黄体酮针剂注射为主的黄体支持方案对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无差异,临床上可以以口服联合阴道上药的黄体支持方案代替针剂肌肉注射的黄体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阴道局部给药的黄体支持方案血清低孕酮(P)水平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624个周期,按照移植后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348个周期)和B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组,276个周期),比较组间、组内移植14 d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血清P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1)移植14 d A组中妊娠者与非妊娠者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妊娠者血清P水平[(74.08±24.80)nmol/L]明显高于非妊娠者[(62.28±29.3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妊娠者的P水平[(16.07±9.40)nmol/L]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应用于胚胎移植术后,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具有子宫首过效应,血清中表达水平低,无需进行血清P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黄体支持方法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ty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40例进行IVF-ET的不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取卵后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法分为3组,每组80例。A组采用口服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B组采用地屈孕酮片进行黄体支持;C组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结果 A、B、C组3组所获得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不孕患者在IVF-ET术后口服黄体酮胶囊或口服地屈孕酮进行黄体支持与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所获得的妊娠结局是一致的,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口服孕酮替代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黄体酮阴道凝胶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生殖中心收治的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进行监测排卵指导同房。确认妊娠后研究组采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黄体支持直至妊娠90d,对照组采用黄体酮针剂肌肉注射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先兆流产症状发生率、难免流产率及继续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后妊娠率及妊娠后血清hCG及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流产等先兆流产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难免流产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URSA史的患者给黄体酮阴道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再次妊娠难免流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钱莉莉  王竹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95-459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两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法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IVF-ET病例,根据两种不同黄体支持疗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B采用黄体酮+多力玛进行黄体支持。结果:两组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黄体支持疗法对IVF-ET结局无影响,其中黄体酮+多力玛应用方便,而黄体酮针剂价格便宜,两者各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黄体支持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注组(30例)采用肌注黄体酮针剂治疗,口服组(30例)采用口服地屈孕酮治疗,阴道用药组(30例)采用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阴道给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差异,保胎成功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保胎成功率(70.0%、66.7%、76.7%)比较无差异,阴道出血时间(3.0±0.7d、3.2±0.4d、3.3±0.5d)比较无差异,围产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并发症、妊娠至足月率、完全流产率、稽留流产率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P水平口服组最高,E2、hCG水平肌注组最高(均P<0.05)。结论:口服、肌注、阴道给药均有较好的保胎效果,对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肌注可提高治疗后血清E2、hCG水平,应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黄体支持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3~10月本中心258例IVF-ET新鲜周期术后妊娠患者按不同黄体支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104例)采用地屈孕酮+黄体酮雌激素口服进行黄体支持,B组(154例)采用黄体酮+雌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结果:A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1.5%、3.84%,B组分别为13.9%、5.19%,A组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黄体酮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地屈孕酮用于IVF后妊娠的黄体支持的效果与黄体酮相同,易被患者接受,但地屈孕酮能否完全取代黄体酮对采卵后患者进行黄体支持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和单纯使用黄体酮两种不同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3-8月该院生殖中心IVF-ET术后288例患者,按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和单纯使用黄体酮两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成观察组141例(固肾安胎丸+黄体酮)和对照组147例(单独使用黄体酮),比较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妊娠丢失率、异位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观察年龄因素对结局的影响。结果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继续妊娠率,观察组(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丢失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各年龄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术后辅助固肾安胎丸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口服地屈孕酮片和阴道用黄体酮凝胶在拮抗剂方案鲜胚移植黄体支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施拮抗剂方案鲜胚移植的患者共774例,其中口服地屈孕酮黄体支持399例,阴道放置黄体酮凝胶黄体支持375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PSM)通过1∶1最近邻匹配调整混杂因素,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匹配后两组各337例,匹配后口服地屈孕酮片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高于阴道黄体酮凝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3,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获卵总数、总窦卵泡数、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移植胚胎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口服地屈孕酮组早产率低于阴道黄体酮凝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两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月经周期规则、停经≤40天的早孕期妇女238例,根据血β-hCG及阴道B超检查结果分为生化妊娠组78例和早期临床妊娠组160例.米非司酮150 mg分次口服,48 h后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之后留院观察6h,定期随诊观察治疗结局.结果:早期临床妊娠组146例见孕囊排出(91.3%),面生化妊娠组仅8例见孕囊排出(10.3%),大部分妇女仅表现为阴道流血.生化妊娠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6.2±0.2)天,早期临床妊娠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8.8±0.5)天.生化妊娠组与早期临床妊娠组的完全流产率为97.4%及8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组妇女月经如期复潮97.4%,而对照组13.8%未能如期复潮.结论:生化妊娠阶段药物流产是可行的及安全的,完全流产率高,阴道流血时间短,流血量少,月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囊胚移植在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7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 146例新鲜周期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类型分为D3胚胎组和单囊胚组各1 573例。D3胚胎组移植第3天卵裂期胚胎1~3只,单囊胚组移植第5天囊胚1只。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参数和妊娠结局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基本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囊胚组基础窦卵泡数显著大于D3胚胎组患者(P0.05)。单囊胚组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移植胚胎数少于D3胚胎组(P0.05),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多于D3胚胎组(P0.05)。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OHSS)率和多胎率D3胚胎组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0.05)。活产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婴儿早产率和低体质量婴儿率D3胚胎组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0.05)。D3胚胎组出生男、女比例1.066,单囊胚组出生男、女比例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单囊胚移植与D3胚胎移植1~3只胚胎比较,在保持较高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能显著减少OHSS、多胎妊娠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的发生率,增加出生婴儿男女性比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口服黄体酮胶囊(益玛欣)在诱发排卵治疗中用于黄体支持的效果.方法 共160例诱发排卵周期的结果(均采用每人1个周期).患者经超声监测确定排卵日期,将排卵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80例使用黄体酮针剂行黄体支持;B组为80例使用口服黄体酮胶囊行黄体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排卵后动态孕酮值及妊娠的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动态血孕酮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19、0.34、0.70,均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51,P>0.05).使用黄体酮针剂的5例患者因臀部硬结要求换药.口服黄体酮胶囊患者均能坚持使用.结论 口服黄体酮胶囊用于促排卵治疗中的黄体支持效果同黄体酮针剂,且依从性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控制性超排卵(CHO)周期中卵巢高反应患者实施新鲜单囊胚移植与冻融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3年1~12月行IVF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404例临床结局。其中,新鲜周期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行首个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145例(冻融周期组);新鲜周期单囊胚移植259例(新鲜周期组)。比较两组获卵数、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冻融周期组与新鲜周期组获卵数分别为24.3±5.7枚、19.3±3.8枚,生化妊娠率分别为78.6%、5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4.5%、50.6%,种植率分别为74.5%、50.6%,晚期流产率分别为0,6.1%,活产率分别为64.8%、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1.1%、11.5%,单卵双胎率分别为0.9%、0.8%,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9%、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例中OHSS发生率为3.0%,其中冻融周期组9例(6.2%),均为中、重度早发型OHSS;新鲜周期组3例(1.2%),均为中、重度迟发型OHSS。结论:IVF-ET中卵巢高反应行新鲜单囊胚移植及有OHSS高风险者选择冻融单囊胚移植均可有效降低OHSS发生率,而且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比新鲜囊胚移植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间苯三酚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FET治疗的1 30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胚胎移植后是否行间苯三酚治疗分为对照组(n=860)和间苯三酚治疗组(n=445)。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自然流产率以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间苯三酚治疗组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率(7.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3.2%,P<0.05)。两组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异位妊娠率无显著差异。此外,间苯三酚可以显著降低卵裂球期胚胎移植患者的早期自然流产率(P<0.05)。对移植囊胚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结论 间苯三酚应用于FET周期可以改善患者妊娠结局,能显著降低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率。  相似文献   

16.
都娜 《药物与人》2014,(6):99-99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的黄体支持治疗在先兆流产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从而找到更安全、高效的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先兆流产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对75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肌注黄体酮针剂组30例,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组(安琪坦)20例,口服地屈孕酮(达芙通)组25例,观察肌注组(A组)、阴道用药组(B组)和口服药组(C组)的保胎成功率。结果:75例患者中共64例保胎成功,肌注组保胎成功率86.7%,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组85%,口服地屈孕酮组25组保胎成功率8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耐受满意度,口服组明显高于肌注组和阴道用药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药、口服和肌注孕酮对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良好疗效,患者对于口服培药的耐受满意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梁坤  周黎明  李洁 《中国妇幼保健》2023,(13):2390-2393
目的 探讨不同胚胎移植策略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既往有反复种植失败史,拟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共231例。根据不同胚胎移植策略分为序贯移植组(55例)、囊胚移植组(56例)及卵裂期胚胎移植组(120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活产率)。结果 序贯移植组临床妊娠率(70.91%)高于囊胚移植组(57.45%)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移植组活产率(58.18%)高于囊胚移植组(51.79%)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40.8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早期流产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移植可以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且不增加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序贯移植可作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生化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生化妊娠且自愿要求流产的104例妇女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宫内早期妊娠的96例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方法相同。服药后第3日及第7日抽血复查β-HCG,观察其下降情况及阴道流血时间,并采用腹部B超以了解子宫内、外情况。结果:研究组中99例流产完全,完全流产率为95.2%。对照组中75例流产完全,完全流产率为78.13%;21例1周后仍有阴道流血,行清宫术治愈。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生化妊娠效果明显,完全流产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FET)策略及以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助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急剧下降,流产率明显升高。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2. 95%、23. 68%、24. 58%,活产率分别为18. 03%、15. 79%、15. 92%,3组间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42. 96%,32. 26%)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者(15. 87%,9.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FET时,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临床结局,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内膜准备方案,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胚胎移植后14~16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值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治疗后患者早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RT治疗胚胎移植后14~16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阳性患者203例的妊娠结局(包括生化妊娠,宫外孕,临床妊娠早期流产,临床单胎妊娠及临床多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生化妊娠35例(17.24%);宫外孕12例(5.91%);临床妊娠早期流产13例(6.40%);临床单胎妊娠92例(45.32%);临床多胎妊娠51例(25.12%)。②早期妊娠不同结局分组间血清β-HC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β-HCG值比较如下:临床妊娠双胎组临床妊娠单胎组临床妊娠流产组及宫外孕组生化妊娠组;宫外孕组与临床妊娠组血清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后14~16日血清β-HCG值能较好的预测ART治疗后早期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