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7-12月间分娩的1 945名妇女进行调查,并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7%,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2.98%,产后保健指导率为52.75%,产前检查率为99.33%,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4%,住院分娩率为98.61%,产后访视率为42.21%,产后访视3次率为9.51%;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医距离、活产生育数、居住地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社会资本对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提高流动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流动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资本情况等对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等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89.3%流动孕产妇建立孕12周《孕产妇保健手册》,66.2%流动产妇接受5次以上的产前检查,42 d产后访视率为8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孕产妇的教育水平、家庭月总支出、孩子是否符合生育政策、与本地人相处是否融洽对流动孕产妇孕12周是否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有影响,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的影响因素有流动孕产妇的年龄及与本地人相处是否融洽;流动孕产妇教育水平、家庭月总支出和是否在本地接受健康教育对流动孕产妇接受42 d产后访视有显著影响。结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良好,社会资本对提高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有积极作用,加强流动孕产妇在流入地的社会网络构建,增加其保健信息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项目县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现状,为干预计划的实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荣昌县2006年分娩的母亲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况调查.[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的覆盖率为95.58%.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次,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62.30%,孕早期(≤12周)检查率为47.44%,首次产检孕周为第13周,住院分娩率为92.07%,剖宫产率为37.04%,产后访视覆盖率为70.20%,3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率为28.89%.[结论]项目县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产前检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流动人口产前检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挑选年龄16~49岁已婚女性,2012和2013年有生育子女经历且孕前有流动经历、孕期在外地者4 597人的4 676次分娩的分析早孕建卡及产前检查次数。产妇相关特征和服务利用状况采用均数、百分比描述,影响作用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85.36%的妇女在孕12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整个孕期产前检查5次占12.87%,5~7次占20.06%,≥8次占29.70%。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是否符合生育政策、母亲孕期所在地、子女次序对早孕建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妇女产前检查服务利用有所增加,但仍很大的提升空间。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促进流动人口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保护流动人口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地区妇女产后访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陕西省农村的调查,调查员入户调查前先获得妇女知情同意,然后再收集其社会人口学信息及产后访视的相关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孕产妇保健要求对产后访视的现状进行分析,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探索影响产后访视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妇女怀孕的平均次数为(1.68±0.76)次,孕期产前检查的平均次数为(5.72±2.56)次,生产的平均次数为(1.57±0.62)次,产后访视的平均次数为(1.56±1.28)次。研究发现,27.44%妇女产后未接受过产后访视,1次及以上占比72.56%;达到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保健要求的妇女占比51.04%;满足WHO推荐标准的妇女仅占24.19%。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妇女年龄≥31岁、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及孕期产前检查次数与产后访视的次数具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陕西农村妇女产后接受至少1次以上的产后访视率较高,有近一半妇女产后未达到我国孕产妇保健要求的产后访视次数。此外,孕妇年龄越大、怀孕次数越多,产前检查次数越多,产后访视的次数越多,需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流动孕产妇和户籍孕产妇的医疗卫生保健现状,以期提高流动孕产妇的保健质量和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方法对社区内178名流动孕产妇和216名户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孕期保健情况、分娩情况和社区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流动孕产妇的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家庭收入、产前检查人数、初检时间、孕检次数、医院分娩率、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社区卫生机构检查率、产后入户访视率等均低于户籍孕产妇,但分娩顺产率高于户籍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产妇孕周、新生儿性别比、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质量低于户籍孕产妇,需提高流动孕产妇的保健水平,并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多部门联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通市通州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在南通市通州区四安医院分娩的流动人员产妇进行调查,所有资料录入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早孕检测率58.33%,建卡率45.83%,产前检查≥5次率51.67%.其中生第一胎早孕检查、建卡及产前检查率均高于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社区孕产妇中实施健康保健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社区建卡的56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2019年共建卡305例,孕产妇接受常规保健服务为对照组,2020年建卡260例,实施健康保健服务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019年与2020年建卡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情况。结果 2020年孕产妇的产前诊断人数高于2019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系统管理率高于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孕产妇的早孕建卡率和产后访视率均低于2019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对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效果可以看出,通过不断完善,进行孕产妇社区保健服务后,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 1999年全市各乡镇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1 一般情况全市共 4 0 9个行政村 ,总人口 1466174人 ,活产数 10 855人 ,产妇数 10 82 8人 ,新法接生 10 854人 ,旧法接生 1人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 99.99% ,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 9673人 ,管理率 89.11%。2 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全市活产 10 855人 ,产妇 10 82 8人 ,产前检查10 132人 ,占 93.34 % ;产前检查≥ 3次 9715人 ,占89.50 % ,孕 13w以前产前检查 92 34人 ,占 85.0 7% ;产后访视 10 2 82人 ,占 94 .72 % ,产后访视≥ 3次 9868人 ,占 90 .91% ;系统管理 9673人 ,占 89.1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