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胆心综合征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496-5497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治愈。结论:胆心综合征一经确诊,应以治疗胆系疾病为主,原发病得到理想控制治疗,心脏症状即可消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变化规律,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21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胆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均有ST-T改变,其改变在Ⅱ、Ⅲ、avF导联及V 4~V 6导联明显,此改变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相类似,故很容易引起误诊。结论:胆心综合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胃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胃心综合征(GAS)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消化系统疾病对心脏影响的相关性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3例GAS的临床资料。结果 GAS是以食道,胃部疾病的基础上引发心血管功能紊乱后组症候群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给临床医师带来诊治困难,延误疾病的治疗是愈后。结论 研究和认识GAS,不仅有利于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对疾病的防治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素,提高对Kartagener综合征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确诊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方法与转归。结果:5例患者均有反复咳嗽、咳痰、间断咯血,右位心为诊断的必备条件。结论: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对这类疾病的致病基因、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对Miller-Fish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发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脑脊液蛋白升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及肌电图能确诊,头颅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oto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合并有慢性肾衰的Rotor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结果:该患者通过其临床表现、家族史和肝活检诊断为Rotor综合征,并行肾移植,术后肝功并无明显受损.结论:该病罕见,临床自幼表现为波动性黄疸,肝活检及99mTc-HIDA胆道显像有助于明确诊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39例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和高心病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综合治疗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疗效。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助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颈心综合征3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中银  刘瑞林  陈峰 《新医学》2006,37(6):397-399
对35例曾经误诊的颈心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4例,急性心肌炎11例;误诊时间7日~3.5年,中位时间9个月.颈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它心脏疾病混淆,尤其是非典型病例更易造成漏诊误治,临床医师应加强对颈心综合征的认识,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7例急性脑血管病(CVS)肩手综合征证实康复训练对CVS肩手综合征有一定治疗作用,进一步证明康复医学已不再是临床医学的后续,神经内科应早期介入康复技术,从而使患肢功能障碍降到最低限度。1临床资料本文17例CVS肩手综合征,男7例,女10例,年龄50~82岁。脑出血6例,脑梗塞9例,多发性脑梗塞2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首次发病11例,二次或以上发病6例。于发15d出现肩手综合征4例(23.5%),-16~30d7例(41.2%),1~3月3例(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7例NMS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结果①17患者均有肌强直、高热、肌酸激酶值增高;②发病3 d内确诊者8例,全部存活;1周内未得到确诊者3例,全部死亡。结论NMS以肌强直、发热、肌酸激酶值增高为主要特征;避免误诊、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1992年Brugada兄弟[1]报道了一种新疾病,表现为晕厥、猝死,由室速或室颤引起,其心电图胸前导联V1- V3导联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称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 Brs).本文分析我院诊断的2例Brs及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的各2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探讨心电图Br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从而提高人们对Brs的认识,达到准确、早期诊断的目的,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环管状性索间质瘤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卵巢环管状性索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环管状性索间质瘤在卵巢肿瘤中占0.06%,属于低度恶性.其CA-125值可正常或略高,血清MIS值检测可作为其诊断的一种标记物.约1/3患者伴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可分泌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少量的孕激素.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结论:提高对卵巢环管状性索间质瘤的认识,熟悉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可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膜带综合征(AB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对5例ABS胎儿进行尸检,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ABS主要表现为颅骨缺损、腭裂、腹壁缺损、肢体截断等多发性畸形,产后诊断依赖于胎儿和胎盘的细致检查,产前诊断主要手段为超声检查。结论羊膜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临床病理表现多样性,产科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AB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患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80例设为试验组,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组(6h)和中、晚期组(6h),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清蛋白的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清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早期组和中、晚期组患者的对应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清蛋白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超过85.00%。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得出Kappa=0.88。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临床诊断结果 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是辅助诊断该疾病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的16例甲亢心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房颤5例,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3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慢性肠炎2例,肌无力2例。结论:甲亢心的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林发振 《临床医学》2011,31(8):78-79
目的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乐县人民医院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病初均表现为高热,血象3系或2系受累,6例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放弃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死亡2例,仅5例治愈出院,其中4例近期随访无发病迹象,另外1例女性患儿出院2周后又出现发热,最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为罕见的恶性疾病,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临床医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提高该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高通气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分析高速通气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综述其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果2例在我院诊治的高通气综合征患者。依靠典型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部分或完全复制出主要症状、且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而确诊。治疗上反应用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成功地缓解了患者症状,收到很好的疗效。结论高通气综合征在国内确有发病者,且不少首诊于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可大大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误诊为低钾血症24例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呼吸急促和胸闷,伴有四肢麻木、抽搐、心悸及窒息感等,其中19例(79.16%)有明确的精神诱因,24例首诊均误诊为低钾血症(外院11例,本院急诊科13例)。入院后查血钾2.85~3.50 mmol/L,平均3.25 mmol/L,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27.82~36.09 mmHg,pH 7.42~7.52。21例(87.5%)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倒置及U波等改变;摄X线胸片示支气管纹理增强4例。均于入院后0.5~2.0 h确诊为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地西泮及补充氯化钾等暗示性治疗,症状均迅速缓解。结论对本病缺乏认识是导致本组误诊的关键,提示临床应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开拓诊断思路,以减少误诊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1996年2月-2010年2月误诊的16例直背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诊断该病23例,首诊时误诊16例,误诊率69.57%,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4例,心肌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冠心病2例,癔症、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脏杂音待查(肺动脉瓣狭窄?)各1例.经胸部X线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确诊为直背综合征.结论 直背综合征的诊断在于认识其临床特点,并及时选做胸部X线正侧位片,心脏彩色超声是确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局部疼痛综合征,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此病,因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不定、症状轻重程度不一,故易出现误诊,为让更多医师掌握此病,本文对流行病学、激痛点、临床特点、临床检查、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MP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