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开展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丽水市莲都区9岁儿童共5 200例,检查儿童的牙齿健康情况,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相关生活习惯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5 200例受检儿童总体牙齿患龋率为66.06%,其中男童患龋率为66.32%,女童患龋率为65.74%;总体龋均为(2.62±0.05)颗,其中男童龋均为(2.63±0.02)颗,女童龋均为(2.61±0.03)颗,不同性别该地区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吃甜食、喝碳酸饮料、睡前进食、家长文化程度、监督儿童刷牙、牙膏类型、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定期带儿童就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监督儿童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多、定期带儿童就医、开始刷牙年龄≤3岁是儿童龋齿的保护性因素,经常吃甜食、经常喝碳酸饮料、经常睡前进食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观念,教导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共1 78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检查并统计其龋齿发生率。根据有无龋齿分为患龋组与未患龋组,对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筛查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82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龋齿908例,发生率为50.9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儿童开始刷牙时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进食甜食、饮用碳酸饮料及使用含氟牙膏与儿童发生龋齿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有开始刷牙时间晚、经常进食甜食及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保护因素有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含氟牙膏。结论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故应做好此年龄段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尽量规避危险因素,以减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德阳市区7所幼儿园共347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对儿童家属行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347例学龄前儿童中患有龋齿共179例,患龋率51.59%,其中共检出648颗龋齿,龋均为3.62颗;患龋牙主要分布在上下颌乳中切牙、第一、第二乳磨牙,有明显左右对称趋势;断奶年龄、甜食食用频率、夜间进食频率、刷牙开始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查看刷牙效果、家属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患龋有关(P0.05),其中甜食食用频率≥3次/d、夜间进食频率≥4次/周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2次/d、使用含氟牙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饮食、刷牙等健康知识宣传,预防龋齿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20年南宁市青秀区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2020年南宁市青秀区624名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按人口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青秀区郊区、城区各2个,每个区随机抽取2个幼儿园;按整群抽样方法,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3、4、5岁儿童各26例,总计624例。所有入选儿童均进行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624份问卷,回收61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7.92%(611/624)。最终纳入3~5岁学龄前儿童611例,总患龋率为57.12%(349/611),龋均(2.30±0.41)颗;不同性别和年龄龋率、龋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刷牙次数≤1次/d、睡前进食次数3次/w、甜食摄入频率2次/d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含氟牙膏、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积极或一般、定期检查口腔是儿童乳牙患龋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南宁市青秀区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与甜食摄入频率、每日刷牙次数、定期检查口腔、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使用含氟牙膏、睡前进食次数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口腔疾病提供建议。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2021—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12所省一级幼儿园的1 817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查所有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有关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 1 817例受检儿童中共1 158例患龋,总体患龋率为63.7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经常吃甜食、是否经常喝碳酸饮料、是否经常睡前进食、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家长是否每日监督儿童刷牙、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的多或少、家长是否定期带儿童就医以及儿童牙膏使用类型均和儿童患龋率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患龋危险因素包括10项内容,即儿童开始刷牙年龄> 3岁、每日刷牙次数≤1次、经常吃甜食、经常喝碳酸饮料、经常睡前进食、未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家长未每日监督儿童刷牙、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少、家长未定期带儿童就医及儿童未使用含氟牙膏(OR=1.74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287例。自然光源下视诊结合探诊进行龋齿诊断;参照中国居民口腔健康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设计调查表,收集性别、年龄、进食甜点频率、喝碳酸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频率、牙刷更换时间、是否经常帮助孩子刷牙、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窝沟封闭认知程度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7例学龄前儿童中乳牙龋齿率50.17%(144/287)。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在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逐渐升高。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在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牙龋齿的患病率在不同进食甜点频率、喝碳酸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使用含氟牙膏情况、刷牙频率、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窝沟封闭认知程度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15、28.670、39.294、28.138、25.791,均P<0.01)。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7.
了解漯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与龋齿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9-10月对漯河市6所市级公立幼儿园2 196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检查,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受检儿童患龋率为58.01%,龋均为1.74,龋齿充填率为1.23%.最容易患龋的牙位为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乳中切牙和第一乳磨牙,不同牙位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78,P<0.01).不同性别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龋均和龋齿充填率增加,各年龄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755,P<0.05).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是否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是否及时漱口等因素与患龋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53.220,24.338,142.296,P值均<0.05);经常吃甜食、含奶嘴睡觉、喜欢喝碳酸饮料等饮食习惯与患龋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163.396,122.449,36.307,P值均<0.05).结论 漯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皖北矿区祁东幼儿园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矿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研究其与刷牙行为、饮食习惯、家长口腔健康认识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开展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皖北矿区祁东幼儿园285名学龄前集体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发放《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乳牙龋患率平均为 24.91%,受检者龋均0.75,龋者龋均为3.01;其中3岁组龋患率较低为12.06%,6岁组龋患率最高为34.69%;下颌第一、二乳磨牙龋患率最高,下颌中、侧切牙龋患率最低。开始刷牙年龄、刷牙频率、父母是否帮助和检查儿童刷牙、嗜甜食、果汁、碳酸饮料、睡前进食等相关因素与乳牙龋病相关。 【结论】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和生活饮食习惯, 从而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状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10所幼儿园1 680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儿童患龋率,对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1 680名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为55. 95%,填充率为19. 76%。不同年龄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性别、民族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患龋组、未患龋组儿童年龄、断奶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饭后漱口、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家长受教育程度、关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刷牙次数及家长关注口腔健康知识为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填充率较低,应注意调整适龄儿童饮食,培养其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工作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2所幼儿园共计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并统计儿童患龋情况,对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8. 71%(1 321/2 250),龋均3. 46,填充率为19. 38%(256/1 321)。男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汉族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睡前喝牛奶、吃零食频率、饭后漱口、家长受教育程度、含氟牙膏知晓率、了解窝沟封闭、关注牙齿健康是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次数≤1次、睡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家长不关注牙齿健康是乌鲁木齐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安市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龋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西安市3所幼儿园88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分别为51.08%、2.25颗和8.88%,各年龄组间患龋率(χ2=13.260,P<0.05)和龋均(F=24.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龋率和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患龋率和龋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增大、断奶年龄晚、每天食用甜食频率高、软垢指数高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次数多、使用含氟牙膏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西安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严重,充填率低,建议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采取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干预措施,预防儿童龋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干预模式,并分析其对儿童龋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调查机构,在各个调查机构中随机选取60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口腔检查统计儿童患龋齿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纳入样本的一般情况、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的干预,比较患龋齿儿童与未患龋齿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家长干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对儿童患龋齿率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发出642份问卷调查表,实际回收617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无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8%。其中243名儿童检出龋齿,患龋齿率为41.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持续时间、家长协助、使用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与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是患龋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开始刷牙时间、家长协助、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是患龋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龋齿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区8所幼儿园2 107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计算患龋率,并比较不同生活行为对患龋率的影响。结果 2 107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0.87%,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8.79%,6岁组儿童患龋率高达87.24%,乳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父母有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83.73%,高于父母无龋齿儿童的72.23%(P0.05)。吃甜食、喝碳酸饮料频率增加、开始刷牙年龄延迟,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P0.05);刷牙方式不正确的儿童患龋率为83.16%,高于刷牙方式正确儿童的78.97%(P0.05)。结论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应针对饮食、刷牙等行为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杭州市江干区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随机选取杭州市江干区10所幼儿园作为抽样点,随机抽取90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有效率为94.78%。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4.63%,不同年龄段间患龋率(42.65%,47.37%、61.03%及67.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2,P0.05)。左侧下颌第二乳磨牙、右侧下颌第二乳磨牙是龋齿好发牙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食、甜食、刷牙次数、牙膏含氟情况、家长最高学历、家庭经济水平、定期口腔检查及口腔健康教育等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杭州市江干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加强口腔健康宣教,积极开展龋齿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昆山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龋齿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昆山市3 305名3~8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昆山市3 305名学龄前儿童龋齿与喂养方式、断奶时间、喜吃甜食和碳酸饮料、使用含氟牙膏、抚养人文化程度等多种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吃甜食和碳酸饮料、早晚刷牙、较早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和专用保健牙刷、定期检查牙齿是龋齿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减少不利因素,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亚市区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探讨集体儿童龋齿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三亚市1 866名学龄前集体儿童乳牙龋齿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患龋率达56.35%,龋均2.7颗。其中男童患龋率为60.96%,女童患龋率为48.13%。龋损程度以浅龋多见,其次为中龋和深龋。龋齿的发生与乳牙自身解剖结构、睡前饮奶后不刷牙、平素喜好酸奶、甜食等因素有关。结论:注意儿童的膳食习惯及家长指导监督儿童口腔卫生的行为,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实施氟保护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桂芳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9):1118-1121
目的 分析龋齿儿童病例特征及口腔卫生行为状况,为防治儿童龋齿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21年1—12月在北京市某医院口腔门诊诊治的3~12岁龋齿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同时以医院所在社区内3~12岁无龋齿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口腔检查及口腔卫生行为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龋齿儿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龋齿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392例龋齿儿童龋齿病例以上、下磨牙患龋多见,占比58.84%,龋均(2.3±0.6)颗,共有龋齿3 202颗,龋齿填充数1 895颗,填充率59.18%。龋齿儿童与对照者在食用零食频次、食用甜食频次、餐后漱口、每日刷牙次数、睡前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局部涂氟、窝沟封闭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龋齿儿童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用零食频次、食用甜食频次、餐后漱口、每日刷牙次数、用含氟牙膏、局部涂氟、窝沟封闭方面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7~9岁龋齿儿童食用零食频次、食用甜食频次最高,10~12岁龋齿儿童餐后漱口、每日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局部涂氟、窝沟封闭比例更高。结论 龋齿儿童以上、下磨牙患龋多见,填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个体状况增加口腔健康宣传力度,提高儿童相关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预防和控制龋齿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为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张家港市16所幼儿园的1 405名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并发放问卷,由家长填写后统一收回。结果 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 61.99%,龋均为2.81,龋失补充填率为3.54%;男、女童患龋率分别为63.21%、6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患龋率分别为60.86%、6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升高,在不同年龄组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0,P<0.05);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30.25%,从长第一个牙就开始刷牙的仅占1.00%, 18.78%的儿童只是偶尔刷牙甚至不刷牙。饮食方面仅有23.42%的儿童不在睡前吃甜食。睡前高频进食甜食和开始刷牙的年龄较大是儿童龋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40、14.913,P<0.05)。结论 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较高,口腔健康行为较差,应加强对儿童和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城乡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其患病与饮食及口腔卫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龋齿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邢台地区24所幼儿园4 28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调查家长关于儿童的饮食及口腔卫生情况。结果 4 286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94%,男童患龋率为53.32%,女童患龋率为52.5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龋齿发生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有关(P<0.05),农村幼儿、睡前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及3岁后刷牙是儿童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父母文化程度高是龋齿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邢台城乡幼儿园龋齿患病率较高,幼儿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与龋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