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戚德清  方颖 《中医药研究》2010,(11):1299-1300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0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心舒胶囊9粒/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CRP降低了0.9 1 mg/L±2.1 8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TNF-α降低2 5 4 ng/L±7 5 5 ng/L,IL-6降低0.0 5 ng/L±0.1 7ng/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心舒胶囊的抗炎和稳定斑块作用在治疗ACS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益心舒胶囊早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蝎患者(NYH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时照组(120例)。治疗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共1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生化水平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12用后.患者血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早期治疗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周茂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20-120,190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心元胶囊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糖、血脂均有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佳。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心元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元通冠胶囊治疗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机制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35例,每日均按ACS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除每日均按ACS常规治疗外,另给予补元通冠胶囊4粒,tid。两组均连用30d后出院。观察两组住院期心血管事件、抗炎效果、改善微循环效果、保护血管内皮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住院期间反复发作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同时,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通冠胶囊治疗冠脉造影正常的ACS安全、有效,可减少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可以改善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抗炎、稳定斑块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莉  薛蓉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5-15,59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合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证属心肾阴虚血瘀者(治疗组)和气滞血瘀者(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并静滴川芎溱注射液,治疗组另加服心元胶囊。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元胶囊合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pro-BNP水平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按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及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疗程8周。观察pro-BNP水平、心功能分级;采用荧光定量法,测定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ro-BNP、白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功能分级、LVEF、pro-BN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性心功不全患者心功能,且对pro-BNP、IL-6、TNF-α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元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吸入药物、抗凝、降肺动脉压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超声复查肺动脉压(PAP)、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两组患者再住院频次。结果 两组治疗后超声检测肺动脉压下降率无明显差异(P> 0.05),而6MWT、mMRC、CAT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急性加重再住院频次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元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西药常规治疗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8周。观察血浆NT-proBNP水平、心功能分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血浆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LVEF和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宏全 《河南中医》2011,31(2):175-17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5例ACS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IL-6的浓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CRP及IL-6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CS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CRP及IL-6水平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CRP和IL-6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淑娟 《新中医》2009,(7):41-4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通心胶囊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PCI治疗术后2组炎症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通心胶囊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心胶囊组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介入术后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5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及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将脓毒症患者分为SIRS组(n=39)、脓毒症组(n=21)、严重脓毒症组(n=31)与脓毒性休克组(n=20);根据感染因素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与混合感染.所有患者血清TWEAK、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被检测及记录.结果 感染患者血清TWEAK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P〈0.01);随着脓毒症表现越重,血清TWEAK水平越高,血清TNF-α有相似变化趋势(P〈0.05),而血清IL-6及CRP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WEAK水平在细菌、真菌或混合细菌真菌感染的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脓毒症患者有高水平的TWEAK,脓毒症表现越重,血清TWEAK水平越高;TWEAK与感染的病原菌无关;TWEAK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对肺癌恶病质气阴两虚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气阴两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益气养阴汤;对照组服用醋酸甲地孕酮片,疗程均为1月。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汤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醋酸甲地孕酮对照组效果相似(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能降低肺癌恶病质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改善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支持与西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脱机率、撤机时间、住ICU时间;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促炎因子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P〈0.05)。结论:扶正祛邪法中药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治疗AR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辨证分型与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02例,其中肝阳上亢型27例、痰湿壅盛型22例、阴虚阳亢型25例、阴阳两虚型2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测定血清CRP、IL-6浓度。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清CRP、IL-6浓度高于正常组,该组不同证型组中,肝阳上亢组血清CRP、IL-6浓度明显高于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而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血清CRP、IL-6浓度相近。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以肝阳上亢型为重,血清CRP、IL-6浓度变化更能反映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肝火、阳亢的本质,CRP、IL-6浓度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的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3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组,每组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余6组分别以10 g、20 g、30 g的大黄采用胃管注入及空肠管灌注进行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CRP恢复时间,并检测了各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30 g大黄空肠管灌注治疗的SAP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CRP恢复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胃管注入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各组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辅助治疗后各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30 g大黄空肠管灌注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SAP治疗中,经空肠管灌注30 g大黄能有效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及肠道功能,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痹汤"对膝骨关节炎(OA)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的影响,探讨"骨痹汤"分子药理机制与临床疗效水平。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119膝)随机分为骨痹汤治疗组、仙灵骨葆治疗组和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抽取关节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13、IL-1、TNF-α、TIMP-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8周后关节液中MMP-13、IL-1、TNF-α均明显降低(P<0.05);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骨痹汤治疗组关节液中MMP-13、IL-1、TNF-α下降幅度较其余2组大(P<0.05),TIMP-1水平升高显著高于仙灵骨葆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骨痹汤可能通过降低关节炎液中MMP-13、IL-1、TNF-α水平,提高TIMP-1水平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骨痹汤治疗骨关节炎短期疗效较仙灵骨葆和硫酸氨基葡萄糖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探讨针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用10~ 12月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50只 分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10只;去势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阿化磷酸钠)组、电针加药物(阿化磷酸纳)组,每组10只 假手术组不摘除卵巢,其余4组均摘除双侧卵巢,术后8周,取血液分别用放免法、电化学法、RT-PCR检测各细胞因子结果: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去势SD大鼠血清TNF-α、IL-6的含量,提高血清OPG的含量,且两者功效相当 结论:电针在降低去势SD大鼠血清TNF-α、IL-6的含量,提高血清DPG的含量方面具有与药物阿仑磷酸钠相当的功效,且两者共同使用,能明显增强其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探讨丹参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3月后微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结果:(1)透析患者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2)治疗组患者3月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丹拳可有效地短期改善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但对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