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脓毒症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外科重症脓毒症患者40例,其中20例作为治疗组进行早期抗菌药物加强治疗,即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另外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比较2组病例的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并对2组病例的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平均循环支持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平均循环支持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是目前外科重症脓毒症的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临床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细菌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在诸多耐药机理中,革兰氏阴性菌产生β内酰胺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由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而引发感染的临床表现为重症感染,其中以医院感染占多数。因此,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唐英春教授在学术会议上指出: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更要注意判断其是否为产酶菌,而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重症感染治疗的关键。有研究证实,细菌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的原因,不单是因为该细菌能水解进入细菌内的β内酰胺类药物,使其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被破坏而灭活,而且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在细菌外与抗菌药物呈不可逆性结合而构成屏障,影响其他抗菌药物进入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阶段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调查ICU 2001年1月-200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41例,依据初始抗菌策略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3组:三代头孢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分析3组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64株。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中G 球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三代头孢组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相比较,三代头孢组中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中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始治疗阶段选择抗菌策略时,既要考虑抗菌策略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其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影响。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复查,及时发现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特点是抗菌作用强大、抗菌谱较广,主要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枝杆菌及厌氧菌有较好的疗效。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因此,在抗菌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应,它们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由于其对抗菌药物治疗领域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与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相抗衡。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严重的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天然耐药,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控制其传播和流行十分困难.在抗生素领域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唯一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媲美的合成抗菌药.但随着其广泛应用,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不断出现新的耐药机制而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强,造成临床治疗困难甚至失败.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发生以及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年7月2006年8月某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11例为病例组,同期分离出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使用是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其中住院时间≥7d、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独立危险因素。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5~0.025)。结论 产ESBLs菌株耐药率高;遏制细菌产ESBLs及其传播,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并采取综合措施监控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对对照组的患者不依据指南给予抗生素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依据指南推荐给予抗生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数据,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依据指南推荐给予抗生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稳定治疗率和稳定治疗所用平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指南应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并提高了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用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23例用美洛两林治疗,疗程7 d,观察其临床与细菌学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0%,细菌总清除率为86.4%,对照组有效率为57.0%,细菌总清除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疗效,可作为广谱抗菌的经验性用药首选.  相似文献   

9.
雷波 《大众健康》2005,(1):51-51
抗菌药物中常用的两大类是大环内酯药物和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酯药物因该类药物分子中含有一个不能受到破坏的内酯性大环而得名。红霉素是使用最早.大家较熟悉的大环内酯药物。此类药物还有琥乙酰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和交沙霉素等。β-内酰胺抗生素听起来挺拗口的.但说到青霉素则是人人皆知的。此外.还有品种极为丰富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肺炎链球菌(SPN)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1],具有高发病性和高死亡率.有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60~220万婴幼儿因为SPN感染而死亡,其中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为70万~100万[2].SPN的抗菌治疗主要依赖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SPN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SPN的抗菌治疗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中重度急性无合并症的复杂性皮肤感染中氟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氟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治疗皮肤感染的细菌清除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148例中重度皮肤感染患者,按GCP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均根据药物适应证常规给氟喹诺酮类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总体统计方法,连续数据用t检验,分类数据用F检验。结果治疗结束第1天,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3.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7%;治疗第7天,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20.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57%;治疗结束第1天细菌清除率观察组100.00%、对照组91.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细菌清除率观察组62.16%、对照组5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重度急性无合并症的复杂性皮肤感染,在单纯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达不到理想疗效时,可谨慎联合万古霉素治疗,不失是一个最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医院呼吸内科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30例,持续静脉滴注组3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持续静脉注射组给予β-内酰胺类(包括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滴注;序贯治疗组采用相同种类抗菌药物治疗,先静脉给药、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序贯治疗。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减轻、肺部啰音减少的时间,分别为(3.62±0.65)d、(3.53±0.51)d、(3.87±0.73)d,显著低于持续静脉滴注组(4.28±0.69)d、(4.63±0.82)d、(4.73±0.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持续静脉滴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持续静脉滴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出的细菌菌群及耐药情况,为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本院2005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常规-TX-方法,细菌敏感性测定用浓度稀释法.[结果]3年来共分离鉴定出细菌2 962珠,其中革兰阳性菌1 054株,占35.28%,包括葡萄球菌属294株、肠球菌属168株、链球菌属210株;革兰阴性菌1 531株,占51.69%,包括大肠埃西菌345株、肺炎克雷伯菌219株、铜绿假单胞菌11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5.77%和52.63%;耐青霉索肺炎链球菌比率为60.1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大肠埃西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比率为46.09%,对氟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低;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结论]细菌耐药现象较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偏高,革兰阳性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偏高,真菌耐药率偏高,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细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此酶不仅见于克雷伯菌属,在诸多革兰阴性细菌中皆可检测到.产KPC细菌除了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也多表现为耐药,受到广泛关注.此文对产KPC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感染的治疗及控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假单胞菌耐药机理及其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单胞菌的耐药机理主要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及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治疗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包括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抗生素、β-内酰胺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菌剂.本文重点介绍了后两者治疗假单胞菌感染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9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肺部感染吸收天数、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为93.75%及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及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肺部感染吸收时间和平均住NICU时间为(6.9±1.7)d和(12.6±4.1)d,明显少于对照组(12.4±1.9)d和(17.8±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降阶梯疗法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为基础的局部与全身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庆红 《健康大视野》2005,13(12):51-52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临床常用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多肽类、大环内酯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作斗争。抗菌药物的问世,给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是随着各种抗菌药物的不断发现及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临床医生在抗感染领域已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困境:新型抗菌药物不断研发的同时,许多微生物对药物耐药性也在持续加剧,只要临床使用该类抗菌药物,细菌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性,并且迅速传播,细菌的耐药速度远远超过了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导致新型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间越来越短。随着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的出现及蔓延,产生了一些被称作"超级细菌"多重耐药菌,使得许多现有抗菌药物的活性面临挑战,常造成抗感染治疗的失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 lococcus aureus,MRSA)就是其中主要的"超级细菌",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MRSA菌所致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有限,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临床常用13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复合制剂对84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3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其复合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酶抑制剂复合剂的体外抗菌活性均高于等剂量抗菌药物单剂(P〈0.01);ESBLs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次之,氨基糖苷和喹诺酮类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单剂无效。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医院感染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其单剂,提高临床治愈率,有可能延缓医院感染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三、四代喹诺酮药物中的氟喹诺酮,因其本身的结构多了一种氟元素,因此使得该药物在药代动力学,临床使用方面以及疗效价格比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使得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开始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点,该文将从抗菌活性的广泛性、新奇的抗菌作用机制、氟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机制及药物代谢的特点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