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广泛开展,微创治疗胆管疾病越来越多。为了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的有效方法,我们使用了针形乳头切开刀切开乳头的方法。方法 由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送入针形乳头切开刀,设定混合电流,对准11~12点方向切开,或对准乳头隆起处将乳头先作小切口,嗣后插入高频切开刀继续切开乳头。结果 24例均切开成功。21例胆管结石内镜下取出,2例胆管恶性狭窄上支架解决梗阻,1例乳头括约肌功能不全症状缓解。有2例发生并发症(术后胰腺炎),占8.3%。症状均较轻微。结论 针形乳头切开刀乳头切开术作为EST的一种特殊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大大提高EST和ERCP的成功率。使用针形乳头切开刀并不比标准的乳头切开刀危险多少,但应正确掌握适应证,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操作。  相似文献   

2.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内窥镜胆管外科。作者等自1981年以来成功地进行了40例胆管内置导管,并且通过EST经乳头开口作胆管镜检查术。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在内窥镜下以同样的方式切开胰腺管开口,并在少数病例用取石篮取出胰腺结石,并置放胰腺内置导管。方法:首先通过内窥镜常规切开括约肌,暴露胰管口。然后用一种最短的切开刀(Soma乳头切开刀)插入胰总管内小心切开管口,用斜视内窥镜观察胰腺内胰管。如胰总管内有结石,即可用取石篮取出。最后经切开的胰腺管口,在金属导丝引导下,通过Olympus TJF-10内窥镜放入多孔聚乙烯导管(3.2mm)。结果:经ERCP确诊的13例慢性胰腺炎胰管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及直径大于3cm的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的内槽中,内镜插人消化道到达拟摘除的息肉部位,将吸引套的顶端对准选下的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内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道息肉37人。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3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方法 比较3种预切开方法在操作难度、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从预切开到选择胆管插管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操作难度以针形刀预切开最大,犁状刀预切开次之,经胰管预切开难度最小.3种预切开方法的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插管时间以经胰管预切开最短,针状刀预切开与犁状刀预切开之间无明显差异.并发症风险的比较有待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论 临床上选择预切开,如果导丝能进入胰管,应首选经胰管预切开.如果导丝不能进入胰管,应根据乳头大小、形态、有无结石嵌顿及是否是毕Ⅱ氏术后等情况选择犁状刀预切开或针状刀预切开.  相似文献   

5.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行ERCP的患者。对常规胆管插管失败且导丝反复进入胰管(〉4次)者行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胆管插管成功后,导丝留置胆管内,继续完成胆管括约肌切开及相应的治疗。统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共行ER—CP1576例次,需胆管深插管879例次,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者30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后,首次ERCP胆管深插管成功率为93.3%(28/30),2次ERCP插管成功率为96.7%(29/30)。2例(占6.7%)发生并发症,为轻型胰腺炎。无出血、穿孔或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在困难胆道插管中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副乳头为胚胎时期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的开口,成年后发生退化,但部分人群的十二指肠副乳头退化不明显,表现为解剖变异。超声内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副乳头通常只需随访,对于并发肿瘤的患者,则可根据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在主胰管中断或狭窄变形导致插管困难的患者中,十二指肠副乳头可用于插管造影进行胰腺分裂症、胰腺炎、胰腺结石等疾病的诊断。此外,通过十二指肠副乳头括约肌切开后进行插管、球囊扩张、副胰管支架置入等方法,可以缓解胰腺分裂症及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十二指肠副乳头进行插管取石,对胰腺结石患者也有较好疗效。该文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瘤(IPMT)特点是导管上皮腺瘤样增生,可累及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包括从增生、不典型增生到浸润性癌等不同程度的病变。IPMT术前诊断应尽可能准确,因为可能有必要做胰腺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内镜、内镜逆行胰管造影等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阳性诊断率为90%,其中恶性病变诊断率为75%。乳头增生伴黏液分泌对诊断IPMT具有高度特异性,但仅见于30%左右的患者。术前经内镜取材行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和(或)活检术、及内镜逆行胰管造影诊断IPMT并判断病变恶性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5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2月余"入院.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与体位、进食无关,伴脂肪泻,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但无黏液、脓血便,当地医院腹部超声示胰腺肿胀伴主胰管扩张,CT示胰腺肿胀伴周围渗出,伴胆总管下端及胰头部胰管扩张,脾脏肿大,诊断为"胰体尾占位",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入我院.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IgG4及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镜超声(EUS)示十二指肠乳头明显肿大,胰头部见一囊性占位,内见团块状高回声隆起,约3.4cm×2.6cm,伴后方胰管扩张,胰体尾部组织萎缩,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胰头部囊性占位,性质待定(IPMN待排).为明确诊断行ERCP,见十二指肠内侧大量胶冻样黏液流出,覆盖副乳头区域,冲洗后见部分肿瘤组织.于十二指肠降部找到主乳头,乳头开口绒毛状;循导丝于副乳头插管,插管造影示全程胰管明显扩张,内见大量密度不均匀充盈缺损影.插入取石气囊,清理胰管,可见较多黏液流出.入院后16d,患者行全胰切除术,术中见全胰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病理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相似文献   

9.
ERCP时选择性插管是一切后续检查治疗的基础,导丝的插入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而在某些乳头开口狭小、炎症引起胆管狭窄、胰管钙化、肿瘤侵犯或压迫以致胆胰管恶性狭窄及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因普通ERCP导丝无法插至合适部位而使ERCP操作失败。导丝在ERCP介入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协助各类器械交换外,更能帮助插管,起到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建庭  陈佳敏 《胰腺病学》2006,6(6):364-364
患男.43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入院。患5年前饮酒后出现中上腹痛,呈烧灼样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于当地医院查血淀粉酶1500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患上腹痛反复发作3次,均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入院前3d上腹痛再发,拟“复发性胰腺炎”收住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患入院后查血淀粉酶500U/L。腹部B超及MRcP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示:胰腺尾部形态增大,密度与正常胰腺类似,周边血管迂曲,考虑胰腺解剖变异可能。ERCP检查于十二指肠降部见主乳头和副乳头,前呈半球形,开口呈绒毛状;后较小.开口明显。主乳头插管造影显示主胰管短小.长约3cm.呈短树枝状.无扩张,分支胰管显示欠清;副乳头插管造影显示副胰管长约12.2cm,直径约0.4cm,管壁光滑,行走自然,分支胰管显示良好,主副胰管未融合,即确诊为胰腺分裂症。术中于副乳头行小切开,插入导丝后,循导丝推入胰管支架(5F,9cm),见胰液从支架内流入肠腔。患术后腹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前通用的术前全肠道灌洗不适用于结肠梗阻患者,在非梗阻患者中亦有20%灌洗不充分。本文报道一种闭合式术中结肠顺行灌洗法的技术和经验。该法的应用扩大了左结肠手术时即期吻合的指征。技术:对临床上无明显梗阻的病人术前仅作单次高位直肠灌洗。如术中发现肿瘤近端结肠内有粪便残留,则适用肠道顺行灌洗。先游离病灶,切断远端肠曲,将结肠拉向侧面,略多分离一些近端,在两把钳子间将其阻断。切开结肠周径一半,向近端插入消毒过的长而硬的波纹塑料管,用尼龙带将结肠缚在管子上。另一端外接于手术台旁的贮存袋内。在回肠距回盲部5cm处作一荷包缝合,经其中造口插入14号Foley导管至盲  相似文献   

12.
经乳头内镜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报告了30例接受经乳头内镜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enduscopictranspapillarycystdrainage,ETCD)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病人。2例病因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28例为慢性胰腺炎引起,平均主胰管最大直径4.2mm(3~12mm),11例存在胰管狭窄。本方法为通过主或副乳头置入假体管以引流与胰管系统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施行诊断性ERCP后,进行短距(5mm)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可能的话事先行胆管括约肌切开术,扩张胰管狭窄后,置入胰管支架管,将导丝插入胰管并尽可能接近胰腺假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留置临时性胰管支架选择性胆管插管对提高胆管插管困难者的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以胆管插管为目的时,因为十二指肠乳头偏位、柔软易移动、胆总管下端过度弯曲、乳头狭窄、憩室旁乳头等存在一些胆管插管困难病例,导丝反复进入胰管,且双导丝技术2~3次后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者,我们采用在胰管内临时留置胰管支架,再试行胆管插管造影或预切开.结果 43例留置胰管支架者,42例胆管插管造影成功,1例失败,1例轻症胰腺炎发生结论.结论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临时胰管支架能提高成功率,可能降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获取诊断支气管肺癌的细胞学材料的一种附加方法。作者认为现用纤支镜管道直径小、组织钳小,取得的标本体积受到限制,而且取标本时接触到管道还要进一步损失。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为支气管刷设计了一个套子,但此法操作费时也令患者难受。因而提出取活检后再重复一次吸引,取出支气管镜内残留分泌物,以期获得更多的细胞学材料作检查。方法:纤支镜检查取活检前,先作一次吸引,用细胞刷取活检、再围绕疑有肿瘤的区域作一次吸引,取出纤支镜,将细胞刷再插入标本管道,将管道中残留的分泌物推到载玻片上,与作痰标本的方法相同,涂片、固定、作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针形刀在胆总管结石乳头部嵌顿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11月~2012年4月,对于42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乳头部嵌顿的患者,利用针形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近端,即胆管隆起部作开窗并置管插入胆道,再进行后续相应的内镜治疗.结果 乳头开窗术在42例病人中均获成功.经乳头开窗术置管作内镜治疗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置入鼻胆管引流,均获得满意的效果.42例发生术后切口渗血2例(4.76%),采用针形刀电凝、局部注入1∶10 000肾上腺素止血成功,未发生胰腺炎、胆管炎加重,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结石乳头部嵌顿使用针形刀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安全迅速,及时缓解胆梗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胰管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法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乳头困难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ERCP治疗的169例乳头插管困难病例,其中137例采用双导丝法,32例患者采用经胰管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法,观察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双导丝组和经胰管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组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8.54%(135/137)和100.00%(32/32)(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15.69±9.07)min 和(17.06±5.79)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55%(35/137)和 9.38%(3/32)(P<0.05),其中胰腺炎发生率分别是5.8%(8/137)和0。结论 ERCP乳头插管困难时采用经胰预切开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法,具有与双导丝技术相似的成功率,同时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标准乳头切开法不能应用的病例分别采用针状刀预切开法、犁状刀乳头预切开法和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法。结果58例乳头预切开术中,成功53例(91.3%);出现乳头出血3例,经电凝和喷洒副肾止血,2例轻度胰腺炎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乳头预切开术作为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补充方法,提高了ERCP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困难时的操作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ERCP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困难时的操作成功率。方法在常规插管方法失败时,采用超细导丝配合尖头导管插管技术、乳头预切开技术、导丝胰管占据技术、经皮经肝与ERCP对接技术等,来提高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结果5年间内镜下行乳头插管5743例,插管成功5664例(98.6%);其中发生乳头插管困难396例,分别采用以下技术:超细导管插管20例,胰管占据67例,预切开294例,对接法15例,共成功317例,成功率80.0%。结论根据乳头形态特点,合理运用各类特殊插管技术,注重操作配合技巧,可有效提高乳头插管困难者的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内引流术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1-03~2003-03期间收治的9例慢性胰腺炎(3例伴胰管结石),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4例胰腺癌,3例乳头腺瘤、癌患者,在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13例,胰管取石2例,乳头腺瘤、癌切除3例,狭窄部扩张10例,置入胰管支架20例次,支架置留时间2周至8个月,平均3.43个月。结果 置入胰管支架后,有16例患者中上腹痛缓解,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好转。胰腺炎患者取出支架后随访12~35个月,平均数26.17个月,7例上腹痛缓解无反复,有3例患者仍经常上腹痛。手术并发症:术后有3例发生血清淀粉酶、脂肪酸轻度升高,1例出现梗阻性黄疸。结论 胰管支架内引流术适应于慢性胰腺炎或肿瘤导致的胰管梗阻者,改善症状,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胰管导丝占据法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胆管选择性插管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3505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开始均尝试对患者用导丝辅助的括约肌切开刀行选择性胆管插管(标准法),若导丝反复进入胰管5次仍未插管成功则导丝留置于胰管,退出切开刀另用一根导丝尝试插管(占据法),尝试失败则行经胰预切开或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若尝试插管达5次胰管亦未能进入则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比较各组间胆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标准法插管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占据法(54.8%,P〈0.00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81.3%,P〈0.001)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84.6%,P=0.01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占据法(P值均〈0.001);各组间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法插管成功后行括约肌切开有2例出血,行预切开插管患者中有5例出血、1例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胆管插管成功率虽不高,但当标准插管法困难时应首先尝试,以尽量避免预切开的风.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