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支撑喉镜下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1年间我院在支撑喉镜下单独应用KTP激光行声带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共100例,其中T1&N0M0 96例,T1bN0M04例。全部病例通过电话和来院复诊等形式随访5~8年,对其治疗后的复发率和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临床统计。结果100例单独行KTP激光声带切除术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中,局部治愈无复发的患者95例;局部复发5例,其中4例再行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补救治疗,观察5年无复发;1例于术后1年复发,行全喉切除补救治疗,术后22个月死于局部复发。100例单独行KTP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中,失访3例,死亡1例,5年生存率为96%,复发率为5%。结论支撑喉镜下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其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均令人满意,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对喉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喉癌术后复发的CT资料 ,并与纤维喉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能较好地显示是复发病灶的存在、边界和范围 ,并能提供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喉部间隙受累及颈部血管受侵的信息。结论 CT是一种全面评价喉癌术后复发的准确、可靠、简便可行的方法 ,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计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CT扫描在声门上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对声门上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声门上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对肿瘤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5例患者作了CT仿真喉镜(CTVL)成像。结果:肿瘤呈局部软组织增厚或团块状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本组CT术前肿瘤分期(T)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87%和90%,评价周围结构受侵的准确性为83%-100%。CTVL能很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并可从足侧观察狭窄远端及声门下区的情况。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声门上癌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对评价声事受侵和诊断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尚有一定的局限性。CTVL是纤维喉镜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4.
支撑喉镜下鼻内镜辅助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鼻内镜辅助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3年3月早期声门型喉癌13例,其中TiN0M0 2例、T1aN0M0 7例、T1bN0M0 3例、T2N0M0 1例,全麻支撑喉镜声门暴露不佳,导入不同角度的鼻内镜,清楚暴露肿瘤后使用Nd:YAG激光、Diomed激光沿肿瘤边缘汽化或切割,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随访3~5年,局部复发2例,1例为T1b患者,1例为T2患者.复发患者1例行局麻电子喉镜下Nd:YAG激光肿瘤切除术,1例行垂直半喉切除术.13例患者随访3年,生存率100%(13/13);随访5年,1例失访(按死亡计算),生存率为92.3%(12/13).结论 支撑喉镜配合鼻内镜下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具有视野清晰、病变暴露好、操作准确、创伤小、恢复快、喉功能保存好、可避免气管切开及喉裂开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01至2018-06在医院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支撑喉镜治疗的32例T1、T2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未进行放化疗,所有病例术后进行严密跟踪随访,统计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手术创面光滑,无感染发生,患者均对声音恢复度满意,均无带瘤生存;累及前联合病变2例,术后前联合粘连程度较轻,对日后发音及日常交流无影响;术后1~2个月3例经电子喉镜复查见术区肉芽组织生长,4个月后瘢痕化;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情况。结论 低温等离子手术联合支撑喉镜能够发挥可塑性等离子刀头的技术优势,在保全喉功能的基础上得到局部肿瘤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肿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喉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范围较广泛者先行放射治疗,再行手术根除是理想方案。CT在喉癌术前检查已得到广泛应用[1],在喉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已得到公认。本文收集了38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癌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32例,女6例,男女比例约5·5∶1;年龄43~69岁,平均56岁。35例为鳞癌,2例为腺癌,1例为类癌。临床都有咽部不适、疼痛,大部分有声音嘶哑,1例呼吸困难,4例吞咽困难,1例咯血,多数有颈部肿块。22例行术前放射治疗,其中14例为早期喉癌。1·2检查方法全部…  相似文献   

7.
CT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评价喉及下咽癌术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术后1-120个月共作了69次CT扫描)经喉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结果 10例患者呈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改变,8例水肿或瘢痕形成,2例术后滞留囊肿。25例有术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包括局部肿瘤复发1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术后的正常和异常改变,判断有无肿瘤复发及其侵犯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功能保全性部分喉手术的日益开展,部分喉手术占全部喉手术的比例(即部分喉切除率)及其生存情况,已成为判断喉癌治疗水平的指标.本文回顾我院1980—1993年部分喉切除术66例,部分喉切除率为54%,5年生存率59%.全部喉手术中T_3、T_4占51%,部分喉手术中T_3、T_4占33%.并对部分喉切除率及生存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喉癌的CT分期(附91例CT一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91例经手术切除的喉癌,用CT观察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喉软骨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按双盲法根据CT征象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T术前肿瘤(T)分期的准确性为84%,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喉软骨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0%、94%、91%和70%、96%、93%,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准确性在87%~100%之间.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喉癌的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显示轻微的甲状软骨破坏、不易诊断正常大小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评价喉及下咽癌术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例(术后1~120月共作了69次CT扫描)经喉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呈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改变,8例水肿或瘢痕形成,2例术后滞溜囊肿。25例有术后肿瘤复发或/和转移,包括局部肿瘤复发1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术后的正常和异常改变,判断有无肿瘤复发及其侵犯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例早期喉癌的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5例中声门上型1例,声门下型1例,声门型3例。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切除病灶,其中声门上型1例术前先行气管切开和留置胃管,其余4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口腔插管,经口切除肿瘤,所有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少,生活质量高,费用低,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早期喉癌采用低温等离子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9例、术后评价15例)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结果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结合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3.8%及95.9%;增强后肿瘤边界较增强前清晰,有助于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和判定增强扫描也明显优于平扫图像,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螺旋CT平扫结合静脉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杨晓蓉  景阳 《武警医学》2020,31(7):576-579
 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喉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6-03的83例行支撑喉镜下微创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为观察组,CO2激光手术为观察组。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喉功能恢复及嗓音障碍指数,评估术后生活质量。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分析,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5±1.4) vs (12.4±2.3)min]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10.6±5.3) vs (11.2±3.8)ml]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喉功能恢复(84.2% vs 88.9%)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声带形态学评分(1.2±0.4 vs 2.0±0.8)及VH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两组复发率(4.4% vs 2.7%)、无病生存率(95.6% vs 97.3%)及总生存率(93.3% vs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CO2激光术均为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方式,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术后生活质量及嗓音/声带保护方面较CO2激光术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喉癌病灶或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高度疑似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及CT平扫+增强检查,以手术病理或喉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 PET-CT检查及CT平扫+增强检查对喉癌病灶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并比较2种方法对不同TNM分期喉癌病灶检出率。结果 经手术病理及喉镜活检结果显示,128例疑似喉癌患者中,阳性106例,淋巴结转移63例;经18F-FDG PET-CT检查,阳性104例,淋巴结转移61例;经CT平扫+增强检查,阳性92例,淋巴结转移52例;与CT平扫+增强扫描对喉癌病灶诊断灵敏度83.0%、准确度82.8%比较,18F-FDG PET-CT检查诊断灵敏度95.3%、准确度93.8%较高(P<0.05);与CT平扫+增强扫描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73.0%、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早期声门型喉癌通常是指Tis-T2病变且无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近年来,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常规治疗即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了射频消融、光动力治疗、生物靶向治疗、激光治疗和综合治疗等。现就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方法及进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发性喉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喉镜病理证实的22例喉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结果:复发灶位于残留的喉结构内10例,已行全喉切除的喉床内11例,已清扫的淋巴结处1例,其中12例并淋巴结转移.22例复发灶密度均不均匀,且呈不均匀增强.复发灶累及胸廓入口1例、甲状腺10例、食管7例、颈总动脉13例和气管3例.结论:CT能够诊断喉癌术后有无复发,明确发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范围、累及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失败模式及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探讨提高早期鼻咽癌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早期(T1-2N0-1M0)鼻咽癌患者350例,计算其5年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及远处转移率;计算局部区域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总结其放疗失败模式;分析与放疗失败相关的临床因素;将患者按T、N期分层,计算其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结果 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8%、89.1%、86.7%,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6%、13.1%.T1N0、T2 N0、T1N1及T2N1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8.0%、81.3%及72.9%(P<0.05).所有患者中96例(27.4%)治疗失败:其中局部区域复发61例,远处转移46例,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11例.鼻腔受累、N分期及临床分期对局部区域复发率有显著影响(P<0.05),N分期和临床分期对远处转移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T、N分期患者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早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T1-2N1患者预后差,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跃华  梁丹  黎万荣 《西南军医》2008,10(2):124-126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11.6%-22%,占全身肿瘤的2%,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喉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喉癌转移的早期事件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喉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涉及到许多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包括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外基因相关蛋白、细胞因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本文综述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芙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喉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术前行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其中28例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在原发肿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中的价值。结果:18F-FDG与CT探测淋巴结病变的灵敏度为75.00%和62.50%,特异性78.26%和43.48%,准确性76.36%和54.55%,阴性预测值69.23%和45.45%,阳性预测值82.76%和60.61%,其中特异性、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2例有远处转移,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喉癌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综合治疗,手术是T1-3 N0-1 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30%~40%[1],其中术后复发为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和区域复发因手术方式和分期不同,复发率在9.7%~51%之间[2]。在术后使用CT随诊过程中发现,术后复发的主要区域为颈部淋巴结区和上纵隔淋巴结区[3]。因此,临沂市肿瘤医院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术后纵隔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给予同步加量IMRT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