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鸭科鸟类在西古北区的迁徙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南美洲鸭和鸥对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针对全国流行性感冒的社会长期规划设计;以色列蜱传回归热的分子生物特征;一例发生在狗体内的H5N1亚型商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2.
正禽流感病毒(AIVs)通常具有种属特异性,感染宿主主要限于禽类。流行范围较广,值得注意的是其很少发生跨种传播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1中国过去爆发的禽流感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亚洲的第一株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分离自中国广东省。2013年3月  相似文献   

3.
1959年首次分离到A群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1997年5月中国香港首次发生人禽流感流行,发病18例、死亡6例,说明A群H5N1亚型病毒是强致病性,并证明其为致禽、兽及人共患的病毒。事隔7年,2004年再次在东北亚、东南亚禽流感疫点频繁暴发,既有大批家禽、野禽(如青海湖野鸟)死亡。也有人感染禽流感、兽类(如泰国虎)死亡的报道。进人2005年流行季节H5N1亚型在土耳其禽流感多点暴发,已发生人禽流感11例,死亡4例,并同时在欧洲波兰、罗马尼亚、伊朗、希腊以及非洲尼日利亚等国家出现禽流感疫点,引起全球重视。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掌握甘肃省武威市职业暴露人群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和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从而了解职业暴露人群和环境标本中H5、H7和H9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武威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对从事家禽养殖、屠宰等职业暴露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马血球血凝抑制实验(HI)检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体,对家禽粪便和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进行禽流感病毒A型核酸检测,禽流感病毒A型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H5、H7和H9亚型检测。结果不同场所共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228份,结果均为阴性;不同养殖场所均未监测出禽流感病毒,不同活禽交易市场均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活禽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9,P0.05);110份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H5型占3.64%,H7型未检出,H9型占96.36%,H9亚型是武威市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0,P0.05);清洗禽类的污水标本禽流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环境标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P0.05);第四季度禽流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P0.05)。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武威市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应加强主动监测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末起,在家禽与鸟类中广泛传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A/H5 N1病毒(简称A/H5 N1病毒)感染几乎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庆,导致A/H5 N1病毒感染病例(简称人禽流感)不时出现,流感大流行的危险性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析监测中发现的欧亚与北美谱系重组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为禽流感病毒跨洲际传播及基因重排研究提供支持。方法2019年秋季在图牧吉地区采集雁鸭类粪便样品,分离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其遗传进化及分子特征。结果共采集雁鸭类粪便及拭子样品5062份,分离到2株H6N8LPAIV(TMJ43、TMJ12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病毒NA与北美的阿拉斯加地区所分离的H3N8亚型AIV的NA节片聚集在同一进化分支,HA和其它6个内部基因节片均属于欧亚进化分支,且两株禽流感病毒分别有不同的重配发生。2株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欧亚谱系与北美谱系基因重排毒株,其中N8基因最近一次欧亚与北美基因节片重排发生在2016年。分子特征分析显示,HA蛋白的碱性裂解位点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在NP蛋白,发生了具有增强鸡禽流感毒力的A184K突变。在TMJ43,NS1蛋白发生了能增强哺乳动物毒力的A/P42S突变。结论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分离的2株H6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欧亚谱系和北美谱系的重排毒株,两毒株均发生了增强家禽和哺乳动物感染能力的突变。表明北美毒株通过候鸟迁徙进入我国,与欧亚谱系毒株发生重配并在野鸟中频繁出现,可为禽流感病毒的跨洲际传播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7.
P699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在老虎间传播作者:RoongrojeT,AlongkornA,RachodT,SudaratD,等在泰国第二次H5N1禽流感病毒暴发期间,该病毒可能在虎园中的老虎间发生水平传播。序列测定和种系进化分析显示,从老虎中分离到的病毒和2004年1月份分离的第一株病毒之间没有差别。该发现对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流行病学和病原学产生了影响。2004年1月中旬,泰国报告一起在家禽和其他鸟类中暴发的动物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H5N1株)流行。素攀武里一家动物园中的两只老虎(Pantheratigris)和两只豹子(P.pardus)因发生高烧和呼吸系统衰竭后死…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病毒H6N1亚型广泛存在于水禽和陆禽,是最常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病毒可能是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的前体。随着病毒基因的持续进化,H6N1可跨种间屏障传播至哺乳动物,其对于哺乳动物小鼠、猪和雪貂已经具有较强感染能力。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少数人H6禽流感病毒抗体阳性,2013年5月,我国台湾出现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流感病毒。因此,H6N1病毒宿主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些宿主内可发生病毒基因突变、基因重配,进而演变为具有感染人类潜能的新变异株的可能。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感染哺乳动物和人类等方面对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6N1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的冬春季节,从厦门市几家主要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家禽棉拭子及环境样品,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鉴定。结果 从534份样品中,检测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216份,检出率为40.4%。本地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HA亚型至少6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9、H6、H11、H12、H1、H3;NA亚型至少5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2、N6、N3、N8、N9。结论 活禽交易市场家禽中存在不同亚型混合感染情况,尤其以水禽最明显,可同时检出多种亚型。提示今后厦门的疫病防控须加大对水禽的监测及交易市场的管理和消毒。  相似文献   

10.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 AIV)是危害家禽养殖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不仅制约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表现出对人类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2013年我国首次报道人类感染H7N9 AIV事件,病毒溯源发现家禽体内存在H7N9 AIV,但无明显症状。2017年,H7N9 AIV出现变异株,表现出对家禽的高致病性,随后我国推出H5/H7二价苗,并在全国实施家禽强制免疫接种,有效控制了H7N9 AIV在我国家禽中的流行以及人类感染事件的发生,成为我国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成功案例。由于我国家禽养殖和AIV的复杂性,全面和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仍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2013年至今H7N9 AIV的流行特征、遗传变异特点及疫苗研究等内容作简要论述,以期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阜阳市首例H5N1型人禽流感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征及防治手段。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26岁年轻孕妇,有病、死家禽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上采取了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治愈出院。结果提高对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诊断的警惕性,及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首例H5N6人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进一步防制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例H5N6人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患者暴露的野禽栖息地、活禽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人员的呼吸道标本和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病例标本检测结果为禽流感病毒(H5N6)核酸阳性,确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共同暴露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未出现疑似症状。活禽市场存在禽流感病毒(H5N6、H9N2)的大量污染。结论此次未出现人传人现象。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今后要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活禽市场监管,防止禽间疫情向人间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据医学空间网2月17日报道,禽流感病毒出现了带有地区特征的分支,这意味着各国仅根据一个病毒分支研制出的人用疫苗很可能无效。科学家们从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家禽、候鸟的1万多份分泌物中,提取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样本,并和东南亚等其他地区的病毒样本进行基因比较。他们发现,这些病毒都源自1996年出现在中国广东的原始H5N1型病毒,但现在不同地区禽鸟身上的病毒基因已经发生变异,分化成了带有地区特征的分支。  相似文献   

14.
据Medscape.com 2月1日报道(原载Lancet 2006),美国研究已经研制了一种依赖腺病毒载体的疫苗可用来有效地预防禽流感,与过去的同类疫苗相比,它具有多种优点,包括易于大规模生产和可针对不同抗原型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产生保护功效。对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会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惧怕反而刺激了人们努力去研制一种新的预防此病毒的疫苗。以前的此类疫苗都是依赖受精鸡胚生产的减毒疫苗。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血凝素基因的特点以及和其他毒株序列间的关系。方法从采集自两例福建省感染者的标本中扩增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并作序列测定,获得的序列同其他H5N1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进行比较并作进化分析。结果获得福建省的两例感染者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并推导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两株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在蛋白酶水解位点均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经Blast程序检索发现,我省两例感染者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感染者携带的病毒血凝素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提示国内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者的病毒来源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对两例福建省感染者标本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了解病毒基因的部分特点。通过序列比较分析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但还需对其他基因序列以及病毒的致病性等生物学特征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职业暴露人群感染状况及外环境因素调查,探索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禽流感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外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抗体监测。结果 2011年11月采集昌吉州高危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50份,检出H5N1抗体阳性1份,说明职业暴露人群中存在人禽流感病毒H5N1隐性感染者;外环境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持续存在。结论昌吉州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依然存在,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血凝素基因的特点以及和其他毒株序列间的关系。方法从采集自两例福建省感染者的标本中扩增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并作序列测定,获得的序列同其他H5N1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进行比较并作进化分析。结果获得福建省的两例感染者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并推导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两株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在蛋白酶水解位点均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经Blast程序检索发现,我省两例感染者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感染者携带的病毒血凝素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提示国内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者的病毒来源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对两例福建省感染者标本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了解病毒基因的部分特点。通过序列比较分析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但还需对其他基因序列以及病毒的致病性等生物学特征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在欧亚大陆野生鸟类和家禽中广泛流行,通过适应性突变和基因重配,其宿主范围逐渐扩大,遗传分析表明该病毒是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6的先祖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H6N6亚型AIV可以感染小鼠、雪雕、猪等哺乳动物,甚至在健康人群中检测到H6亚型AIV的血清特异性抗体,表明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跨越物种屏障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并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从H6N6病毒起源、流行情况、进化演变及跨种属传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6N6亚型AIV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 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最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最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 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据医学空间网8月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的第一种人用禽流感疫苗已经通过人体试验,这种疫苗能保护人类不受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