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阎玮 《四川中医》2006,24(12):86-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局部联合用药湿敷,根据症候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治愈1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好、见效快、治愈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中老年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对39例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给予对症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中医辨证施治。结果:治愈11例,好转19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29.72%,总有效率76.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糖尿病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3%,对照组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1例——附西药对照组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领全  李艳芳  阎艳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1011-1012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将 8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治疗两组。对照组用降糖西药治疗 ,中西医治疗组用中西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3 6 %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7% ,疗效对比显著。结论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48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愈率为6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综合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85.71%,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临床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00例,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截肢率、死亡率低于其他方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可靠,可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改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6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35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疗程45天。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纽痊愈4例,显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足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辨证用药兼外治配合西药治疗。结果:治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踝肱指数、溃疡愈合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改善和溃疡愈合平均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3.02%、对照组65.38%(P0.05),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及周围神经病变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120例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方法 :治疗组 12 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及护理 ,对照组 12 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两组疗程均为 15~ 30天。结果 :治疗组治愈 38例 ,显效 2 4例 ,进步 4 2例 ,无效 16例 ,总有效率为 86 .7% ;对照组治愈 2 6例 ,显效 2 0例 ,进步 33例 ,无效 4 1例 ,总有效率为 6 5 .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及护理糖尿病足患者 ,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明正确的辨证施护、心理、局部护理等对改善患者病情 ,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良勇  郑媛 《四川中医》2007,25(9):94-9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在一般治疗和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强局部创面治疗。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6例,总有效率92.3%,效果满意。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可靠,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组(20例)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5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辩证施护对糖尿病足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辩证施护;对照组则采用温水足浴.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总有效率86.84%,与对照组的53.33%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足浴辩证施护能够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柯箫韵  陈勇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I0001-I0001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糖尿病足(D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DF)的疗效较单用西医药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Wagner分级在1~4级的38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包括:及时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早期、联合、足量、高效抗生素抗感染,活血、改善肢体循环和微循环,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平衡全身代谢,内服益气养阴、解毒通络之中药汤剂,注意创面局部处理等;均在出院时评价、总结其疗效。结果:38例糖尿病足患者治愈19例(50·0%),好转15例(39·5%),无效4例(10·5%)。其中单纯截趾3例(7·9%),截肢1例(2·6%),均为Wagner分级在4级的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在1~3级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本病防重于治,尤须注意足部护理,强调早预防、早诊断、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文绍鹤  钟炳武 《中医药导报》2006,12(6):28-28,3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将42例1、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西医予以降糖、中药予以益气通络解毒)治疗3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12例;疗程1~3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结果:56例中,治愈31例,占55.3%;显效15例,占26.7%;有效6例,占10.7%;总有效率92.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