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0例符合人选条件的Ⅰb2-Ⅱb期原发性宫颈鳞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化疗前后血清SCCA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两个疗程化疗后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SCCAg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组化疗后血清SCCA水平明显降低,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SCCAg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 ≥4.0ng/ml者淋巴结转移率大于SCCA <4.0ng/ml (P <0.01).结论:SCCA可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监测指标;SSCA升高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以4ng/ml为界值可判断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淋巴结是否转移.  相似文献   

2.
局部晚期宫颈癌全身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的Ⅰ~Ⅱ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术前PVB方案化疗1~3个疗程,评价后行手术治疗20例(A组)按FIGO分期Ⅰ b、Ⅱa、Ⅱb.病理分类,鳞癌15例,腺癌4例,腺鳞癌1例;肿瘤直径大于4cm者8例,3cm~4cm者12例,1例颈管扩大至4cm,化疗后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单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术后无淋巴结转移,随机选择同期手术治疗20例(B组),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辅以放疗.结果A组化疗后有1例肿瘤完全消退,1例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其它明显消退,患者全部存活.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宫旁浸润消失,提高手术成功率,消除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并保留卵巢正常生理功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记录、随访资料。[结果]6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排液增多。Ⅰb1期2例,Ⅰb2期1例,Ⅱb期2例,Ⅲb期1例。病理学特点为大小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小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3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3例分别伴有鳞癌、宫内膜样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根据病期不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放疗和化疗;2例无瘤生存19、21个月,3例死亡,生存期分别为11、12、26个月。[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早期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恶性度高。对早期病例,应采用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前后行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Ⅱb期宫颈鳞癌化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鳞癌化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31例静脉化疗二个疗程后进行手术治疗.对完成宫颈癌根治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2例和未完成根治术的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术完成组化疗二疗程后宫颈旁浸润缩小近45%,未完成根治术组宫颈旁浸润缩小仅28%,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主动损伤2例,被动损伤3例.结论Ⅱb期宫颈鳞癌化疗后应在宫旁浸润缩小≥50%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手术根治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存在许多争论,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次序组合,是否会影响手术的疗效和结果.本课题研究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的手术指征、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同步放化疗组22例术前同步放化疗,另对照组22例选择先手术后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放疗总剂量小于45Gy;化疗方案为顺铂(DDP)15~20 mg/m2,第1~3天,或75 mg/m2,第1天;长春瑞滨(NVB)25 mg/m2,第1~3天;化疗放疗结束后3~4周后,血象正常,即予手术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中3例左全肺切除,10右下叶切除,3例右上叶切除,5例左下叶切除,1例左上叶切除,术后化疗4个疗程.鳞癌16例,腺癌4例,腺鳞癌2例;Ⅲa期18例,Ⅲb期4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出血量平均2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4例左全肺切除,9右下叶切除,4例右上叶切除,4例左下叶切除,1例左上叶切除;鳞癌15例,腺癌4例,腺鳞癌3例;Ⅲa期20例,Ⅲb期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同步放化疗组1例术后4个月全身皮下转移及骨转移死亡,1年成活率93.3%.对照组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对侧肺转移,1年成活率100%.结论: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在外科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长期生存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经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50例ⅠB2~ⅡA2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前均接受1次静脉化疗,宫颈肿瘤直径大于等于6 cm,给予阴道腔内放疗1次。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0例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死亡15例,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0.12%和72.2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8个月;2年和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95.38%和73.56%,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缩短小于3 cm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而年龄、术后放化疗、淋巴管间隙受累分期、FIGO分期、是否保留卵巢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放化疗后肿瘤直径缩小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提高了ⅠB2~ⅡA2期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手术切除率,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后宫颈肿瘤最大径消退程度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辅助化疗对Ⅱb期宫颈癌手术的影响1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Ⅱb期宫颈癌手术的影响。[方法]19例Ⅱb期宫颈鳞癌采用顺铂25mg/m2和足叶乙甙100mg,每天一次静脉输注,连用3天为1个疗程,休息28天重复应用,共2次。化疗结束后25天左右行子宫广泛切除术 盆腔淋巴清扫术(根治术)。[结果]19例中7例完成根治术(37%),4例有组织损伤。随访超过2年的14例均存活。[结论]辅助化疗有利于Ⅱb期宫颈癌完成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乳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 1999年至2014年,我院共治疗207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鳞癌患者12例(0.058%)。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2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9例患者予改良根治术,2例予保乳术,1例因局部晚期予全乳切除+淋巴结清除术;4例予术后放疗,9例予术后化疗,3例予内分泌治疗。随访到2014年7月,4例因年代久远失访;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肺、胸骨、肝和脑的多发转移,行曲妥珠单抗+托瑞米芬治疗1年,带瘤生存4年;1例保乳术8个月后局部复发予乳腺全切后无瘤生存6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3年出现肺转移,经多程化疗分别于11个月后、3年后死亡;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期最长者157个月,短者7个月。结论乳腺鳞癌发生率低,治疗多联合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化疗结束后10~14 d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化疗有效率为83.3%,其中6例完全缓解.Ⅰb2期有效率为100%,Ⅱa期为75.0%,Ⅱb期为80.0%,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效果与期别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使部分局部晚期病例得以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Yu A  Zhang P  Lou H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400-403
目的 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癌 (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影响因素、化疗疗效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分析 12例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标本均行上皮性细胞免疫标记物和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相关的免疫标记物的检测 ,呈阳性反应。临床分期Ⅰb1期 2例 ,Ⅰb2 期 4例 ,Ⅱa期 3例 ,Ⅱb期 1例 ,Ⅲb期 1例 ,Ⅳb期 1例。 9例早期SCCC患者中 ,5例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 ,3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3例晚期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结果 早期SCCC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阳性者占 4 4 .4 % ,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 16 .1∶2 5 .7个月 ,总生存期为 19∶32个月。 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者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其中 1例完全缓解 ,3例肿瘤缩小 >5 0 % ,总有效率为 80 % ,术后病理提示化疗反应者 6 0 % ,平均无瘤生存期为 2 3.4个月 ,总生存期为 2 5 .5个月 ,2年生存率为 80 %。 3例术后辅助化疗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 17.3个月 ,总生存期为 2 8个月 ,2年生存率为 6 6 .2 %。 3例中晚期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 18个月 ,总生存期为 2 7.2个月 ,2年生存率为 6 6 .2 %。结论 同时检测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相关的几种免疫标记 ,可以提高诊断SCCC的准确率。早期SCCC患者死亡率高与淋巴道转移和高危因素的发生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2例CIN Ⅰ、12例CIN Ⅱ、20例CIN Ⅲ和66例子宫颈鳞癌的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癌中VEGF-C表达阳性率为75.8%,而正常子宫颈上皮、CIN Ⅰ、CIN Ⅱ和CIN Ⅲ则分别为30.0%、41.7%、41.7%和45.0%.浸润性鳞癌和正常上皮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鳞癌组织VEGF-C表达水平和间质VEGFR-3阳性淋巴管均数存在正相关性.子宫颈鳞癌VEGF-C表达水平和间质VEGFR-3阳性淋巴管数分别与FIGO分期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VEGF-C表达增高和淋巴管增生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VEGF-C和VEGFR-3可作为子宫颈鳞癌组织的侵袭力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查术后放疗与化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1月~1989年12月间收治182例局部晚期不能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116例,腺癌50例,癌未分型16例。探查术后放疗117例,化疗22例,未治43例。5年生存率仅术后放疗组为4.8%,其余为0%.原发灶剂量<60Gy和≥60Gy,5年生存率分别4%和5%。区域转移性淋巴结<2cm和>2cm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0%。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化疗者中位生存地4个月,而再程放疗者9个月。远处转移者行化疗后中位生存期14月。因此,对局部复发者可再程放疗,而远处转移者应有效化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71岁 ,进行性吞咽困难 1个月 ,食管钡透和食管镜提示“食管中下段癌” ,术前检查无远处转移。行食管中、下段切除 ,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 ,胸内淋巴结清扫。病理诊断 :食管溃疡型低分化鳞癌 ,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2 / 2 )。术后 1个月发现鼻尖部及手背部有一约黄豆大小结节 ,突出皮肤 ,表面有少许糜烂 ,触及较脆易出血 ,固定 ,手术切除结节。病理诊断 :鼻部、手背部转移性鳞癌 (见图 1,2 )。而后静脉插管化疗 2个疗程 ,并辅以放疗、免疫治疗。随访 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图 1 食管癌术后手背转移性鳞癌 ,见鳞癌细胞组织及角化珠…  相似文献   

15.
1988年3月~1990年1月,我院对Ⅰb、Ⅱa。期宫颈的癌根治术后病理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随机分两组,A组(研究组)术后行化疗加放疗由组(对照组)行单纯放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亚临床分期A组31例,其中Ⅰb期9例、Ⅱa.期22例;B组32例,Ⅰb期8例、Ⅱa期24例。1.2年龄A组36岁~66岁、中位数46岁;B组30岁~73岁、中位数48岁。1.3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浸润性鳞癌、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个别保留单侧卵巢,移位于骼前上棘上2cm,固定于侧腹壁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者,A组术后10…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性,73岁,因右上肺癌切除 术后3年,发现肺内转移2月入院。患者 3年前在外院行右上肺切除术,术后病理 示:腺鳞癌,病理分期为T2N2M0。术后行 放疗DT60Gy,MVP方案化疗3周期,因 肾功能损害停止化疗。两月前复查胸部 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纵隔淋巴结肿大。 诊断为右上肺腺鳞癌伴肺内、纵隔淋巴结 转移。至我科行GP(健择 奥铂)方案化 疗两周期。化疗期间多次查血糖均在正 常范围,腹部CT亦未见异常。第2周期 化疗结束后第7天上午10点左右,患者突 然出现神志不清,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查体:心率190次/分,血压140/90mmHg, 双侧肢体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介入化疗)联合手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Ⅰb2-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共68例作为介入化疗组,采取先介入化疗后手术的方案,60例同期Ⅰb2-Ⅱa2期直接手术的对照组作比较。分析近期疗效及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切缘阳性情况。结果:Ⅰb2-Ⅱb 期宫颈癌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8.2%,各期别间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5例介入化疗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可以缩小局部瘤体,降低分期,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手术创造机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乳房皮肤黑色素瘤少见,现报告三例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21岁,右乳皮肤黑痣6年,糜烂10天。查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腹无包块,右乳外下皮肤黑痣直径1.7mm,表面糜烂,右腋窝淋巴结(以下简称腋结)肿大1.0cm。入院后行右乳局部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术。病理诊断:皮肤黑色素瘤,腋淋巴结转移3/15,术后给予TSPA200mg化疗。随访:术后9月局部复发,第19个月后死于腹腔内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肢体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7年12月就诊于我院骨肿瘤科22例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73岁,平均50.1岁;发病部位足底14例,足背1例,第二足趾1例,拇指甲下2例,腹股沟、大腿、膝部软组织各1例,胫骨1例.按照AJCC外科分期,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2例.保肢14例,截肢(趾)8例;保肢病例中局部切除后采用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重建10例,胫骨病变1例采用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术.外科边界:边缘切除4例,广泛切除14例,根治性切除4例.二期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4例.术后辅助达卡巴嗪化疗6例(同时加用放疗1例),干扰素和白介素生物治疗13例,中医药辅助治疗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 Ⅱ期患者8例中1例术后91个月局部复发,1例随访19个月后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12个月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再次行手术治疗;余5例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Ⅲ期患者12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2例随访肺转移死亡,4例失访,余6例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Ⅳ期患者2例,1例术后3个月因肺转移死亡.最终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患者中13例随诊无进展生存,原病灶局部无复发,植皮或转移皮瓣均成活或经过二期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 肢体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后局部肿瘤可得到良好控制,并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晚期舌鳞癌术前明确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在中晚期舌鳞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方法.方法 对15例初治的中晚期的舌鳞癌患者,术前行平阳霉素化疗或者顺铂 5-Fu 博莱霉素4~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原发灶.结果 随访至少5年,1例失访,其中术后2年内原发灶复发2例,术后第3年复发2例.远处转移2例,局部淋巴结复发1例.结论 对于未侵犯下颌骨的中晚期舌鳞癌患者,严格掌握此术式的适应证,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治疗中晚期舌鳞癌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彻底的切除原发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