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三尖杉茎叶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尖杉茎叶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山柰酚(3)、槲皮素(4)、大豆素(5)、柚皮素(6)、圣草酚(7)、二氢山柰酚(8)、6-methylaromadendrin(9)、芹菜素苷(10)、芹菜素-6-C-甲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去甲杜鹃素(14)和2,3-二氢-6-甲基银杏素(15)。结论 化合物2、7、9、12和13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8、10、11、14和15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毛果枳椇子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美华  贺婷  张晓琦  李华 《药学研究》2016,35(8):453-456
目的 研究毛果枳椇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果枳椇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cetin,1)、杨梅素(myricitin,2)、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3)、(2R,3R)-二氢杨梅素[(2R,3R)-dihydromyricitin,4]、(-)-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5]、当药黄素(swertish,6)、牡荆素2〃-O-β-D-葡萄糖苷(vitexin 2〃-O-β-D-glucopyranoside,7)、斯皮诺素(spinosin,8)、异牡荆素2〃-O-3-D-葡萄糖苷(isovitexin 2〃-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 化合物1,3,5~9为首次从毛果枳椇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36):5144-5147
目的:研究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位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面神药材70%乙醇提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山柰酚(3)、银椴苷(4)、(+)-南烛木树脂酚(5)、(+)-异落叶松脂素(6)、(+)-Nortrachelogenin(7)、(+)-丁香树脂醇(8)、Icariol A2(9)、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黑面神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辽细辛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辽细辛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对香豆酰基-β-D-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O-p-coumaroyl-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boside,1)、1-O-阿魏酰基-β-D-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O-feruloyl-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boside,2)、4,2',4',6'-四羟基查耳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4,2',4',6'-tetrahydroxy-chalcone-2',4'-di-O-β-D-glucopyraboside,3)、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8-去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N-β-D-吡喃葡萄糖苷(8-desmethoxy-aristolactam-N-β-Dglucopyranoside,5)、(R)-(+)-5-(2,3-二羟丙基)-1,3-亚甲二氧基苯((R)-(+)-5-(2,3-dihydroxypropyl)-1,3-benzodioxole,6)、3-甲基-6-羟基-8-甲氧基-3,4-二氢异香豆素(3-methyl-6-hydroxy-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7)、(+)-7'-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7'-methoxylariciresinol,8)、肉豆蔻醚(myristicin,9)、黄樟醚(safrole,10)、(-)细辛脂素((-)-asarinin,11)、5,7-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柚皮素(5,7-di-O-β-D-glucopy-ranosyl-2(S)-naringenin,12)、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13)、卡枯醇(kakuol,14)、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ethoxyl-4,5-methylene-dioxypropiophenone,15)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6)。结论化合物6、7和8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辽细辛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油菜花粉化学残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技术及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从油菜花粉经超临界CO2提取后残渣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出1 1个化合物.经MS和NMR鉴定为尿嘧啶核苷(1)、异鼠李素(2)、槲皮素(3)、柚皮素(4)、山柰酚(5)、山柰酚3-O-β-D-葡萄糖昔(6)、山柰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3”-O-β-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9)、N1,N5-二-(反式-对香豆酸酰)亚精胺(10)、N1,N5,N10-三-咖啡酰-亚精胺(11).其中化合物8~11为首次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野菊花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层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7,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黄酮 (1)、5, 7, 3’, 4’-四羟基-6, 5’-二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7-O-β-D-葡萄糖(5)、刺槐素-7-O-β-D-葡萄糖(6)、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蒙花苷(10). 结论 槲皮素-7-O-β-D-葡萄糖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后进行硅胶柱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bolusanthol B (1),(2S)-5,7,2′,6′-四羟基-6,8-二异戊烯基-二氢黄酮(2),orotinin (3),(2S)-5,7,2′,6′-四羟基-6-lavandulyl-二氢黄酮(4),3′-异戊烯基-芹黄素(5),木犀草素(6),槲皮素(7)和洋芹素(8)。结论化合物2,4为新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6,7,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文冠果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4-hydroxybenzoate,1)、白桦脂醇(betulin,2)、山柰酚(kaempferol,3)、槲皮素(quercetin,4)、槲皮苷(quercitrin,5)、东莨菪素(scopoletin,6)、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7)、芦丁(rutin,8)、异杨梅树皮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9)、1-O-甲基-肌-肌醇(1-O-methyl-myo-inositol,10)、柚皮素(naringenin,11)、柯依利素(chrysoeriol,12)、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3)。结论化合物1、7、9、12-13为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结合分离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1、3~11)、8个酚类(2、12~18)和2个呋喃衍生物(19、20),分别鉴定为土茯苓苷A (1)、土茯苓酮A (2)、5-羟基-3′,4′,7-三甲氧基二氢黄酮(3)、柚皮素(4)、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5)、新落新妇苷(6)、新异落新妇苷(7)、异落新妇苷(8)、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柚皮素-7-O-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1)、5-羟基麦芽酚(12)、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3)、2-(3′,4′-二羟基苯基)-1,3-苯骈二氧戊环-5-甲醛(14)、kompasinol A (15)、i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Thunb.)Wal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减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毛樱桃叶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毛樱桃叶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醇[(+)-syringaresinol,1]、(+)-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2]、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3),7S,8R-5-甲氧基二氢去氢双松柏醇(7S,8R-5-methoxy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山奈酚(kaempferol,5)、槲皮素(quercetin,6)、(-)-表儿茶素[(-)-epicatechin,7)、白蜡树精-6-β-D--半乳糖苷(fraxinol-6-β-D-galactopyranoside,8)、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9}、5,5'-二甲氧基-7-氧化落叶松脂醇(5,5'-dimethoxy-7-oxolariciresinol,10)。结论化合物2、4、10为从李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3、8、9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从黄花蒿水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2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甲氧基万寿菊素-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荭草苷(2)、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β-L-吡喃阿拉伯糖苷(3)、芹菜素-6-C-β-D-吡喃半乳糖-8-C-β-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菜素-6-C-α-L-呋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6,8-二-C-吡喃葡萄糖苷(9)、万寿菊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6-C-吡喃葡萄糖苷(11)、牡荆素(12)、山柰酚-3-O-β-吡喃半乳糖-(1→2)-β-吡喃葡萄...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7,(6):762-764
目的研究鄂西鹿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槲皮素(1)、二氢槲皮素(2)、木犀草素(3)、山柰酚(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henryioside A(7)、henryioside B(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鄂西鹿药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金莲花抗菌有效成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金莲花水提物中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1)、苯甲酸(2)、(R)-10,16-二羟基十六烷酸(3)、芹菜素(4)、木犀草素(5)、鼠尾草素(6)和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棉团铁线莲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Pal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1),nobiletin(2),liquiritigenin(3),橙皮素(4),柚皮素(5),7,4′-二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7),6-hydroxybiochainA(8),芒柄花素(9),大豆素(10),染料木素(11),鸢尾苷(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葡萄糖( 1→2)-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3)、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葡萄糖(5)、桂皮酰胺(6)、对羟基桂皮酰胺对羟基苯乙胺(7)、小麦黄素(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芹菜素(11)、山奈酚-4'-甲醚(12)、山奈酚(13).其中化合物1、5、6、7、12、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Ⅰ.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10个黄酮化合物,经MS和NMR分析,鉴定分别是山奈酚(1)、芦丁(2)、槲皮素(3)、阿福豆苷(4)、紫云英苷(5)、银椴苷(6)、过山蕨素(山奈酚-3-O-B-D-吡喃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8)、山奈酚-7-O-α-L-鼠李糖-4'-O-β-D-吡哺葡萄糖苷(9)、大花红景天苷(10).其中化合物1、4、6、7、8、9、10为首次报道从地桃花中得到,也是首次从梵天花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仙人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3-O-甲基山柰酚(2)、槲皮素(3)、3-O-甲基槲皮素(4)、香橙素(5)、3-O-甲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芦丁(8)、2-hydroxydiplopterol(9)、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0)、(-)-neoechinulin A(11)、echinuline(12)、留兰香木脂素B(13)、liriodendrin(14)、(-)-lyoniresinol(15)、开环异落叶松脂醇(1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7)、对羟基苯甲酸(18)、E-咖啡酸十八烷醇酯(19)。结论化合物6、7、9~16、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沙生蜡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Helichrysum arenarium(L.)Moench)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O-β-D-glucopyranoside,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木犀草素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3′-甲氧基-6-羟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3′-methoxyl-6-hydroxy-7-O-β-D-glucopyranoside,5)、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scutellarein7-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龙胆二糖苷(kaempferol3-gentiobioside,7)、山柰酚3-O-(3-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蜡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毛杭子梢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制备液相等分离手段对毛杭子梢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评价单体化合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作用。结果从该植物中分得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6个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7,4′-三羟基二氢黄酮-5-O-β-D-葡萄糖苷(2,7,4-′trihydroxyflavanone-5-O--βD-glucopyranoside,1)、7,2′-二甲氧基-5,4′-二羟基二氢异黄酮(cajan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柚皮素(naringenin,4)、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5)、槲皮素(quercetin,6)、山柰酚(kaempferol,7)。黄酮苷元类化合物2~7显示了不同强度的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活性,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94.6、94.4、17.2、113.5、25.8、7.2μmol.L-1,黄酮苷类化合物1则不具有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黄酮苷元可能为毛杭子梢中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松针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松针亲水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LH 20、ODS和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松针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7个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3',5-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1),3',5-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1→2)-α-鼠李糖苷(2),4',5-二羟基二氢黄酮-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和双氢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