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脏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iovenous transit time,HAVTT)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147例肝脏(非肝硬化HCC组10例,肝硬化HCC组51例。肝硬化组52例,正常对照组34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HAVTT。结果正常组与非肝硬化HCC组间HAVTT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HCCHAVTT较非肝硬化HCC组及单纯肝硬化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Child A、C级HCC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HCC患者HAVTT明显缩短,Child C级HCC患者的HAVTT明显短于Child A级HCC。  相似文献   

2.
张勇扬  王爱平  唐勤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23-3325
目的 初步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基因型及亚型与HCC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特异探针杂交法检测乙肝病毒C启动子变异,分别用特异探针杂交和特异引物PCR两种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鉴定部分HCC乙肝病毒的基因亚型。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相关性。 结果 HCC组与NHCC组HBV-DNA载量无显著差异,两组HBV中A1762T/G1764A变异株分别占77.8%和44.4%。B和C型为HBV主要基因型,基因型B和C在HCC患者中分别为3例(11.11%)和24例(88.89%),在NHCC患者中分别为29例(42.65%)和21(50.85%),HCC组24例基因型C的HBV中21例为C2亚型。 结论 乙肝病毒C启动子A1762T/G1764A双变异、基因型C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HCC患者HBV基因亚型主要为C2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肝癌(HCC)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检验其效能。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61例(肝硬化组)和男性乙型肝炎HCC患者694例(HCC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间年龄...  相似文献   

4.
肝癌18F-FDG PET摄取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FDG摄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获得随诊的肝脏恶性肿瘤28例,18F-FDG PET显像后,在肝内病灶的部位设感兴趣区(ROI),计算出该部位的标准摄取值(SUV),分为两种类型:A型:FDG摄取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共20例,其中肝细胞肝癌(HCC)19例,胃类癌肝转移1例。B型:FDG摄取与周围正常组织相近或低于周围正常组织,共8例,其中HCC 6例,HCC肝内多发转移1例,十二指肠类癌肝转移1例。结果:随诊18~84个月(m),A型存活期为20.2±16.8(2~72)m;B型存活期为44.8±19.7(32~84)m,其中肝转移性类癌1例和HCC肝内多发转移1例均仍存活,生存期分别为36m和84m。统计学结果示B型组生存期明显长于A型组。结论:HCC的多样性显像给诊断增加了难度,但同时,摄取等级的不同又与疾病的转归有关,无论是HCC还是转移性肝癌,FDG摄取较低提示疾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深圳地区10 ~ 40 周岁健康人群血清IgG 抗A(B)抗体效价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深圳地区年龄为10 ~ 40 周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健康未孕体检者共1 500 例,按性别分成男女2 组, 每组再按照年龄分成3 个亚组,检测血清IgG 抗A(B)抗体效价。结果 深圳地区10 ~ 40 周岁健康人群血清IgG 抗A(B)抗体效价参考区间范围为1:8 ~ 1:64。IgG 抗A 抗体效价以及IgG 抗B 抗体效价,在不同性别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2, 1.011,均P>0.05)。IgG 抗A 抗体效价在3 个年龄亚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4, P>0.05),但IgG 抗B 抗体效价在3 个年龄亚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 P<0.05)。结论 深圳地区10 ~ 40 岁健康人群血清IgG 抗A(B)抗体效价区间范围为1:8 ~ 1:64,可为预测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例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出血后早发癫痫(A)组和脑出血(B)组各25例,A组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为皮质亚组18例与非皮质亚组7例,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Glu、Asp)及抑制性氨基酸递质(GABA、Gly、Ala)水平。结果:A组血清Glu、Asp、GABA浓度升高,Gly、Ala浓度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亚组血清Glu、Asp浓度较非皮质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BA、Gly、Ala浓度与非皮质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早发癫痫的机制可能与痫性发作时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致使机体自我调节机制改变,GABA代偿性释放增加有关。脑出血的部位位于皮质时更容易发生癫痫,且皮质部位脑出血痫性发作与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例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出血后早发癫痫(A)组和脑出血(B)组各25例,A组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为皮质亚组18例与非皮质亚组7例,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Glu、Asp)及抑制性氨基酸递质(GABA、Gly、Ala)水平。结果:A组血清Glu、Asp、GABA浓度升高,Gly、Ala浓度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亚组血清Glu、Asp浓度较非皮质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BA、Gly、Ala浓度与非皮质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早发癫痫的机制可能与痫性发作时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致使机体自我调节机制改变,GABA代偿性释放增加有关。脑出血的部位位于皮质时更容易发生癫痫,且皮质部位脑出血痫性发作与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血糖以及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146例颅脑外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56例,每组再分别按常规治疗与配合HBO治疗2种方法随机分为A、B2个亚组,共治疗1~6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各组血糖变化,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①各组的A亚组与B亚组治疗前血糖分别为7.4±2.6mmol/L与7.8±3.1mmol/L,2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亚组血糖明显低于A亚组(5.6±0.9mmol/L与6.1±0.9mmol/L,P〈0.05)。各组中GCS评分高的患者血糖低于评分低的患者,其轻度组预后较好。③B亚组预后较A亚组好。结论:HBO对患者血糖的稳定及预后改善有显著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蛋白C(PC)、蛋白S(PS)以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严重程度、合并颈动脉病变情况、治疗阶段分为不同亚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PC、PS以及AT-Ⅲ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PC、PS以及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严重程度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低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低于轻度亚组(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亚组PC、PS以及AT-Ⅲ水平比较,颈动脉斑块亚组低于颈动脉增厚亚组及正常亚组(P<0.05);不同治疗阶段亚组PS与AT-Ⅲ水平比较,急性期亚组低于恢复期亚组,恢复期亚组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亚组PC水平低于恢复期亚组及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PC、PS以及AT-Ⅲ诊断ACI的AUC分别为0.760(95%CI:0.679~0.841)、0.822(95%CI:0.745~0.899)、0.797(95%CI: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肝癌术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作为肠道准备药物,每种药物分为单纯口服药物(A1、B1、C1、D1)与口服药物+清洁灌肠(A2、B2、C2、D2)两个亚组,比较各亚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胆红素值变化。[结果]单纯口服药物亚组中,A1、B1、C1、D1组术后第7天各组间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术后第5天IBiL值明显低于B1组(P〈0.05);口服药物+清洁灌肠亚组中,术后第3天A2组胆红素值均低于B2组(P〈0.05);单纯口服药物与口服药物+清洁灌肠对应的亚组术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可致肝癌病人术后血清胆红素升高;不同药物口服+清洁灌肠对肝癌术后血清胆红素值有一定影响;应用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胆红素值恢复。  相似文献   

11.
张郴华  邓英 《大医生》2023,(9):122-125
目的 研究血清寡糖链(G-Test)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HCC患者为HCC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07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为非HCC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G-Test、AFP水平。分析G-Test、AFP单独及联合诊断HCC的效能。根据HCC组患者随访1年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5例)与存活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Test、AFP水平。分析血清G-Test、AFP水平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G-Test、AF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CC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Test、AFP水平单独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963,联合诊断的AUC为0.973;存活组患者血清G-Test、AFP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G-Test、AFP水平单独预测HC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62、0.924,联合预测的AUC为0.950。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并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168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A组)112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组)56例,A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40%(A,)和LVEF〈40%(A:)两亚组,B组分右心功能不全(B。)和非右心功能不全(B2)两亚组,并按28d内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各组间的BNP值。结果:A组的BNP值显著高于B组(P〈O.01),且A2组的BNP值显著高于A1亚组(P〈0.01);B1组BNP水平明显高于B2组(JP〈0.05);A组中死亡组BNP值高于其余三组(全部P〈O.01)。结论:BNP为辨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可靠指标,并可进行病情严重度分层和预测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生后早期血流灌注指数(P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6例新生儿按胎龄分为足月组(胎龄>37周)51例与早产组(胎龄≤37周)55例,按新生儿危重病评分表(NCIS评分)将足月组、早产组新生儿分为A组(病情稳定)和B组(病情危重)2个亚组,其中足月A组30例、足月B组21例、早产A组34例、早产B组21例。对所有入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7天用MasimoRadical-7(USA)SpO2监测仪进行PI监测,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足月组A、B 2个亚组新生儿生后1~7 d PI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生后1~4 d,足月B组PI值均显著低于足月A组(P<0.05或P<0.01),在生后5~7 d足月A、B组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A、B 2个亚组新生儿生后1~7 d PI值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生后1~7 d,早产B组PI值均显著低于早产A组(P<0.05或P<0.01);在生后1~2 d,早产A组PI值均显著低于足月A组(P<0.01),在生后3~7 d,2组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B组和早产B组生后1~7 d P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PI值对发现新生儿病情变化有指导作用,生后早期PI值受胎龄影响,胎龄越小PI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 ATG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查找ATG5在HCC患者的组织表达及其亚组的差异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明确ATG5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敲减ATG5基因后对HCC细胞系(HCCLM3和MHCC97-H)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变化。在HCC细胞系MHCC97-H敲减ATG5基因后,使用有参转录组测序分析下游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在m RNA水平,ATG5在HC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0 1),HCC 3期患者的ATG5水平高于1期患者的水平(P=0.013),p53变异组患者癌组织的ATG5水平高于非变异组(P<0.000 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细胞L02相比,ATG5蛋白水平在检测的HCC细胞株中均明显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A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42例HC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CC组织ICA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CC组织中ICA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CC中ICA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C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无转移组(P〈0.0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组织中高度表达ICA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A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AM-1有可能作为HC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热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rcinoma,MLC)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局部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比较热消融治疗MLC 69例108个病灶,HCC 70例92个病灶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安全边缘.结果 MLC组与HCC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0%和91.3%(P=0.44),局部进展率分别为13.0%和14.1%(P=0.81),中位局部进展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3.6个月(P=0.36),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和2.9%(P=0.68).安全边缘相同时,MLC组和HCC组的残留率和局部进展率相近.MLC组内,安全边缘≤0.5 cm亚组残留率远高于安全边缘>0.5 cm亚组(P<0.001);HCC组内,安全边缘≤0.5 cm亚组局部进展率高于安全边缘>0.5 cm亚组(P=0.03).结论 热消融治疗MLC和HCC局部疗效相似,其治疗肝肿瘤安全、有效.安全边缘达到0.5 cm对减少肿瘤残留和局部进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47例HCC行术前超声造影(CEUS),其中43例行脱机时间-强度曲线(TIC)软件分析,将由曲线获得病灶内及周边肝组织感兴趣区(ROI)的灌注参数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HCC病理分级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43例HCC病灶内与周围肝组织ROI的灌注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3例HCC病灶内ROI的造影剂增强时间、效应持续时间、增强斜率在不同病理分级的HCC间有显著差别(P〈0.05),但峰值强度、到达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US灌注参数与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据此初步判断HCC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情况。探讨外周血中AFPmRNA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联合诊断及在高危人群普查中的作用,为HCC诊断及普查提供一种新的敏感、特异、简单快捷的方法。方法采用巢式RT-PCR法对25例HCC患者,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健康人各30例以及肝外恶性肿瘤10例的外周血AFPmRNA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各组相应的AFP浓度和HCC患者血清HBsAg表达情况。结果(1)外周血AFPmRNA检查:25例HCC患者中19例存在AFPmRNA,阳性率为76%,其余各组均未检出AFPmRNA,特异性100%;(2)血清AFP水平检测:25例HCC患者中有16例存在AFP阳性,阳性率64%,其余各组有5例检出AFP阳性。(3)HCC血清HBsAg检测:HBsAg阳性的16例HCC患者中15例检出AFPmRNA,而9例HBsAg阴性的HCC患者中仅4例检测出AFPmRNA。HBsAg与外周血中AFPmRNA阳性检出率有相关性。结论外周血AFPmR-NA联合血清AFP检测,可以有效提高HCC诊断,为联合检测诊断HCC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可以用于HCC高危人群的普查及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LI-RADSv2017分类标准对提高肝超声造影初学者预测肝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疾病的诊断能力的可行性。 方法:对 225个FLL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观察者(2名初学超声造影医师)和B组观察者(2名资深超声造影医师)分别用传统方法对病灶进行HCC及非HCC(包括常见良性病变及肝脏其他恶性肿瘤)诊断,之后A组参照超声造影 LI-RADS v2017对病灶进行分类。诊断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或临床诊断结果,分析A、B组诊断HCC的效能。结果:A、B组使用传统方法诊断HCC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22%和89.33%、81.06%和96.21%、54.84%和79.57%、71.81%和86.99%、67.11%和9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LR-3、4、5类为HCC诊断标准可使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提高至96.97%和92.45%,以LR-4、5类为标准可使准确性提高至84.00%,以LR-5类为标准特异度达90.32%,阳性预测值达91.35%,均高于传统方法诊断效能(P<0.05)且特异度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 LI-RADS分类标准对提高初学者正确预测肝癌高危人群中HCC的诊断效能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C区A1896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进展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72例HBV感染者,采用PCR-RFLP进行A1896变异的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172例患者A1896变异的总体检出率为45.9%。在A1896变异株和野生株中,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慢性重型肝炎(CSH)、肝细胞癌(HCC)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LC、CSH、HCC的A1896变异率分别为39.7%、52.0%、50.0%、74.1%,显著高于ASC的12.5%(P〈0.05)。进展性肝病(包括CSH、LC、HCC)的A1896变异率为59.0%,显著高于CHB的39.7%(P〈0.05)。慢性乙型肝病不同临床类型的A1896的野生株、变异株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的A1896变异率为73.2%,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的28.1%(P〈0.05)。A1896野生株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变异株(45.2%vs 19.0%,P〈0.05)。变异株HBV-DNA复制的均数水平显著高于野生株[(9.55±4.65)lg copies.L-1vs(10.35±4.49)lg copies.L-1,P〈0.01]。结论A1896变异与HBV相关的进展性肝病有关,但与CHB的炎症活动程度无关。A1896变异株的HBeAg阴性率和HBV-DNA病毒载量较野生株高,前者使HBV易逃避免疫清除,后者引起疾病逐步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