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兵 《中外医疗》2011,30(18):61-61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患者98例,松动脱位牙186颗;牙弓夹板固定法56颗牙、钢丝一釉质粘合剂固定法70颗牙、金属丝结扎法60颗牙跟踪随访1年,评估疗效。结果 3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对3种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临床疗效观察,钢丝一釉质粘合剂固定法固定更牢靠,操作简单,外观美观,对牙龈、牙周组织损伤小优点,是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颌面外伤常伴有牙齿的松动,将松牙复位固定,尽量保存自体牙是主要治疗原则[1].复位后的固定是影响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临床常用的固定方法有金属丝结扎固定法、牙弓夹板固定法、方丝弓正畸法等.笔者对部分临床外伤性牙松动采用金属丝结扎法、牙弓夹板固定法、钢丝-釉质粘合剂法及方丝弓正畸法疗效进行比较,旨在探索一种美观实用、效果好的松动牙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固定外伤性松动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方丝弓正畸法、金属丝结扎法、牙弓夹板法三种固定方法治疗外伤性松动牙的疗效,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选择因外伤导致牙齿Ⅱ~Ⅲ度松动及不完全脱位牙病人110例,共计195颗患牙,随机采用金属丝结扎法、牙弓夹板法及方丝弓正畸法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使用方丝弓正畸法的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丝弓正畸法是一种无牙周刺激性、疗效较好的松动牙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贺庆华 《中外医疗》2011,30(11):115-115
目的探讨方丝弓正畸法、牙弓夹板法和金属丝结扎法3种不同牙周固定术对外伤性牙松动脱位的临床疗效[1]。方法 90例患者一共102颗患牙外伤性松动,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采用方丝弓正畸法、牙弓夹板和金属丝结扎法进行固定,每组各30例病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方丝弓正畸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比其他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方丝弓正畸组能够较好的固定外伤松动牙,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牙外伤脱位是口腔颌面部外伤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常采用金属丝结扎法、牙弓夹板固定法、钢丝-釉质粘合剂固定法等方法固定,易造成结扎丝断裂,食物积聚,引起牙龈炎等缺点,我科自2003年至今应用方丝弓矫治系统固定再植脱位牙,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2010年来我科就诊的56例62  相似文献   

6.
颌面外伤常伴有牙齿的严重松动、移位、完全脱位及牙周损伤,其主要治疗原则是尽量保存自体牙.这就需要将松动牙齿复位固定或将经过处理的脱落牙重新植回原牙槽窝内,而复位后的固定则是影响再植牙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主要采用牙周固位术进行治疗.固定方法有金属丝结扎固定法、牙弓夹板固定法,但存在固位不佳,不利于自洁,易损伤牙龈牙周组织等问题[1].近年来我科对部分临床外伤严重松动或脱位牙齿采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方丝弓托槽和牙弓夹板两种固定方式在年轻恒牙外伤松动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因外伤松动或脱位就诊的患者32例共51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方丝弓托槽和成品牙弓夹板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固定患牙2~3周后,方丝弓托槽固定法相对于牙弓夹板固定法在牙齿伸长、牙弓形态、牙龈炎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方丝弓托槽是一种稳固的年轻恒牙松动或脱位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畸固定和外科牙弓夹板固定在恒前牙外伤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恒前牙外伤脱位患者31例,采用釉质粘合剂辅助结扎弓丝的正畸直丝弓矫治器固定16例,采用牙弓夹板固定15例,对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釉质粘合剂辅助结扎弓丝的直丝弓矫治器固定的16例患者中,固定的总牙数是31颗,成功30颗,失败1颗;采用金属牙弓夹板固定的15例患者中,固定的总牙数是23颗,成功17颗,失败6颗。对两种固定方法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釉质粘合剂辅助结扎弓丝的直丝弓矫治器固定恒前牙外伤脱位的临床疗效可靠,操作简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川永 《吉林医学》2008,29(9):743-744
目的:分析临床固定外伤前牙l022例总结悬吊结扎法与牙弓夹板固定法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外伤牙分2组,分别采用选调结扎法和牙弓夹板固定,分别在牙挫伤、牙折、牙脱位的疗效统计。结果:悬吊结扎法在治疗外伤前牙牙挫伤、牙折、牙脱位3个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牙弓夹板固定法。结论:通过与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比较,证实悬吊结扎法固定外伤前牙方法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可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外伤前牙的固定方法中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固定矫正器方法和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夹板在松牙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完成两种牙周夹板治疗后,比较远期疗效。结果:两种暂时性牙周夹板在随访中固定矫正器方法在固定物完整性、牙列整齐度、松动度改善、牙槽骨重建等方面显著优于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夹板(P相似文献   

11.
脱位牙再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观察不同牙齿发育阶段、不同离体时间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②方法 对 5 6例病人 70颗牙再植后观察 2~ 5年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 总存活率为 5 8.6 % ,不同牙齿发育阶段再植牙髓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4 ) ,不同离体时间再植牙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7.976 ,P <0 .0 5 )。④结论 减少离体时间是保证再植牙成功的关键 ,对根尖尚未发育完成的牙齿再植后需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是多生牙中最常见的一类,临床意义也较大。作者收集了48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年龄多较小(M=8.25岁),临床上最常表现为局部畸形牙的萌出(19/48)和不明原因的恒前牙移位(27/48)。作埋伏牙的X线定位投照,发现其大多具有倒立生长的特点(41/53),而且位于中切牙牙弓腭侧的明显多见(42/53)。埋伏多生牙的形态则以圆锥形为主(49/53),且大多比正常恒牙短小。  相似文献   

13.
上颌前牙阻生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前牙阻生的治疗方法.方法37例上前牙阻生患者(41颗牙),实行手术开窗暴露阻生牙后牵引入牙列.结果37例手术后正畸治疗患者均获成功.结论手术暴露阻生上前牙后粘接正畸附件牵引是保留阻生上前牙并使其行使正常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森  刘沂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3):295-296,298
①目的 探讨采用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缺失牙、残根和残冠牙的效果。②方法 基牙预备采用唇颊侧的肩台或斜面肩台,使修复体与基牙密切接触,防止产生不洁性牙龈炎或继发龋齿。对残根残冠的修复采用金属铸造桩核或带钉光敏固化桩核,恢复基牙预备体所需要的形态,然后进行烤瓷冠桥修复。根据牙龈和牙周的情况,进行消炎或牙周手术处理。③结果 共为750例病人制作修复体830件,其中前牙冠470件,后牙冠215件,前牙桥86件,后牙桥59件。对修复时间在半年以上的125例病人进行了复查,修复体边缘与牙体密合或比较密合而无龈炎者99例,不密合而出现龈炎者15例,瓷面部分脱落者ll例。④结论 金属烤瓷修复体是一种实用的修复方式,可以满足大多数缺失牙、残根和残冠牙的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5.
rhBMP-2与聚乳酸复合体植入犬拔牙创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观察重组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聚乳酸的复合体植入犬拔牙创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②方法:犬拔牙创内充填rhBMP-2与聚乳酸的复合体,以自然愈合拔牙创作为对照,于术后2、6、10周行X线检查,6、10周处死犬,取标本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成骨情况、复合体与新生骨结合情况。③结果:X线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侧拔牙创愈合快,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对照侧。电镜扫描显示该材料相容性好,对组织无刺激反应,可降解。④结论:rhBMP-2与聚乳酸复合体是一种可促进牙槽骨再生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有希望成为临床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6.
对树的牙齿形态作了观察。在牙齿方面树不同于灵长目的主要特征是:3对梳状下门,锥状上门齿、门齿样犬齿。而前臼齿和臼齿则具备灵长目最原始的特征。文中从牙齿进化的角度对树的分类地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河北籍替牙期儿童正常模型的形态观测,寻找替牙过程中正常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籍7~10岁替牙期儿童正常模型100例(男女各50例),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模型中每颗牙的牙冠宽度,计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牙冠宽度比值(the ratio of crown width in maxillary primary second molar tothat of mandibular,R)及替牙间隙(leeway space,E),分析正常儿童的咬合关系。结果①替牙期正常第二乳磨牙末端平面以双侧近中型(53例)最多;同一末端平面类型中男女间的R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型末端平面的R值显著大于垂直型和远中型R值(P<0.05)。②男性下颌E值较女性大,上颌E值较女性小。③上颌乳尖牙位于下颌乳尖牙和第一乳磨牙的邻接处占98.5%。结论正常替牙期儿童的末端平面类型与R值有关;上下颌替牙间隙存在性别差异;乳尖牙的咬合关系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弹性材料在修复前牙缺失中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弹性材料在口腔修复美容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美国Valpast公司研制的弹性材料,湖南长沙AULEN公司生产的隐形义齿机。选择前牙缺失患者216例,按临床要求制备基牙工作模型,制作蜡型装合,加热去腊后灌注弹性材料,冷却后取出铸件修整抛光。结果 216例患者修复298颗牙,两年后随访168例,优良者156例,占92.86%;一般者8例,占4.76%;较差者4例,占2.38%。结论 本方法修复前牙缺失与传统方法相比,无需金属卡环支架固位,具有美观、舒适、超薄、耐磨、制作快捷、简单等优点,是修复前牙缺失的理想材料及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44例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前后的临床资料,每一例均行临床和放射学分析。其中预防性拔除者占31.8%,治疗性拔除者占68.2%。有临床牙冠暴露组出现病理改变者占68.8%,而临床牙冠被软组织和骨组织完全覆盖者占16.7%,临床牙冠暴露组比无临床牙冠暴露组易出现病理性改变(P<0.05)。拔除术中翻瓣后牙冠外露程度除低位阻生者外均有明显提高。本文提出,对于有临床症状,有牙冠外露和X线牙片上出现冠周暗影者应尽早拔除。手术操作精细,去除阻力合理就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平度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按男女性别和年龄分组(每5岁为1组),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包括刷牙习惯、牙列状况、修复状况以及缺失原因,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刷牙习惯、龋失补均数(DMFT)和牙齿缺失原因.结果 共调查772例,DMFT随年龄递增,40~45岁组最少(5.46±3.95),65岁以上组最多(18.59±10.07),40~45、46~50和65以上年龄组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2~3.66,P<0.05).各年龄组缺失牙占DMFT的大部分(62.5%~94.7%).龋损占牙齿缺失原因的53.0%以上.在65岁以下各年龄段人群中,每天刷牙1次的人数占41.1%~53.7%,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不刷牙者占46.2%.结论 平度市农村地区成年人DMFT较高,缺牙因素主要为龋损,口腔卫生习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