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1 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 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 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五羟色胺(5-HT)纤维及终末分布,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观察5-HT2A 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5-HT2A受体。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 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 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也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胞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5-HT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 推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5-HT2A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5-HT神经递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 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 2B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 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2B 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 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pERK1/2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Y迷宫训练后的时程变化。方法55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Y迷宫训练组,假训练组,其中训练组与假训练组再各分为训练后0h、1h、3h、6h、24h亚组,每组动物各5只。训练组动物接受Y-迷宫光电结合训练,假训练组动物接受光电不结合假训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各区pERK1/2阳性神经元分布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pERK1/2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少,但在双侧视上核、室旁核表达很丰富,其次在小脑分子层和浦肯野细胞层、杏仁核、纹状皮层表达较多,海马部位偶见2~5个阳性神经元,有较多阳性纤维着色,在纹状体整个区域无阳性神经元表达。在训练后0h纹状体尾壳核和边缘区[(31.2±4.8)个]出现表达,在海马CA2、CA3区出现较多阳性神经元胞体[(44.2±4.2)个],皮层大部、杏仁核的表达也有明显增强,而训练后1h、3h、6h上述各区仍有持续增强,训练后24h表达降至正常,纹状体边缘区阳性神经元消失,海马部位仅有个别阳性神经元[(3.8±3.3)个],P值均小于0.01。假训练组各时间点在海马、纹状体尾壳核、边缘区等部位均无或仅有个别阳性细胞或阳性纤维,与训练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正常状态下pERK1/2在全脑分布较为局限,且表达强度较低。Y迷宫学习可诱导海马、尾壳核、纹状体边缘区等区域的pERK1/2的表达,而且pERK1/2参与了Y迷宫的习得、短期记忆的形成、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换和长期记忆的形成等学习记忆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pERK1/2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Y迷宫训练后的时程变化.方法 55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Y迷宫训练组,假训练组,其中训练组与假训练组再各分为训练后0h、1h、3h、6h、24h亚组,每组动物各5只.训练组动物接受Y-迷宫光电结合训练,假训练组动物接受光电不结合假训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各区pERK1/2阳性神经元分布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pERK1/2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少,但在双侧视上核、室旁核表达很丰富,其次在小脑分子层和浦肯野细胞层、杏仁核、纹状皮层表达较多,海马部位偶见2~5个阳性神经元,有较多阳性纤维着色,在纹状体整个区域无阳性神经元表达.在训练后0h纹状体尾壳核和边缘区[(31.2±4.8)个]出现表达,在海马CA2、CA3区出现较多阳性神经元胞体[(44.2±4.2)个],皮层大部、杏仁核的表达也有明显增强,而训练后1h、3h、6h上述各区仍有持续增强,训练后24h表达降至正常,纹状体边缘区阳性神经元消失,海马部位仅有个别阳性神经元[(3.8±3.3)个],P值均小于0.01.假训练组各时间点在海马、纹状体尾壳核、边缘区等部位均无或仅有个别阳性细胞或阳性纤维,与训练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正常状态下pERK1/2在全脑分布较为局限,且表达强度较低.Y迷宫学习可诱导海马、尾壳核、纹状体边缘区等区域的pERK1/2的表达,而且pERK1/2参与了Y迷宫的习得、短期记忆的形成、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换和长期记忆的形成等学习记忆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尾壳核的外侧缘也出现一条致密的阳性纤维带,与边缘区走向一致。并与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带之间存在较多的横向联系纤维;(3)纹状体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向背侧通过终纹与吻侧的终纹床核联系,向腹侧与杏仁核的CGRP阳性纤维相连,向尾侧和中脑黑质外侧部及其背外侧区的CGRP阳性胞体相连;(4)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少量与杏仁内侧核相联系;尾壳核外侧缘的CGRP阳性纤维也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结果提示:CGRP阳性纤维在纹状体边缘区、杏仁核、终纹床核以及黑质背外侧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损伤后GABA及其受体GABAAR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GABA及其受体GABAAR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用大鼠颅脑打击伤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伤后不同时相大鼠伤侧及对侧皮层、海马的GABA及GABAARα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结果 致伤后伤侧皮层GABA/GABAARα1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12h降至最低,对侧皮层无改变;伤侧海马及对侧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12h降至最低;伤侧海马GABAARα1的改变与GABA的改变一致,对侧海马无改变。结论 TBI后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及其受体GABAAR的表达下调也可能是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时纹状体边缘区内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及其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闭塞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用Y迷宫观察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后第5天,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的神经元明显缺失,c-fos蛋白一过性表达增高,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结论全脑缺血后导致海马以及边缘区等脑区神经元损伤,可能是造成全脑缺血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原因,进一步证明纹状体边缘区的功能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时纹状体边缘区内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及其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Pulsin elli-Brierley四血管闭塞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用Y迷宫观察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后第5天,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的神经元明显缺失,c-fos蛋白一过性表达增高,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全脑缺血后导致海马以及边缘区等脑区神经元损伤,可能是造成全脑缺血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原因,进一步证明纹状体边缘区的功能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Meynert基底核与纹状体边缘区以及脑内其他跟学习记忆有关的边缘系统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Meynert基底核后,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只有少量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8h后,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增至最高峰。在海马、齿状回、中央杏仁核、纹状体、边缘区中有大量密集的c-foc阳性表达。在终纹床核、丘脑网状核、外侧隔核、丘脑下部视上核、室旁核、前下托及嗅内皮质等处可见较多c-foc阳性表达。在伏隔核、视前区、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部等部位可见少量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Meynert基底核16h后,除海马、齿状回、中央杏仁核、纹状体及边缘区中有较多表达外,其余部位阳性标记基本消失。但脑腹侧的梨状前皮质、嗅结节、杏仁皮质核及前嗅核等部位出现大量的c-fos阳性表达。大脑皮质也可见较多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8h后,脑内各部位的c-fos阳性反应均消失。本研究结果提示Meynert基底核和纹状体边缘区以及跟脑内其它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边缘系统结构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有无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分布。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 nAChR cDNA作为探针, 与大鼠脑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鼠脑纹状体内可见较多的nAChR阳性神经元,其中尾壳核中可见较多中等大小 的多极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较多阳性梭形细胞,呈密集的带状分布。结论纹状体边 缘区内存在 nAChR mRNA的表达,推测边缘区内的 nAChR阳性神经元对调节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 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 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向,与壳核内侧边界平行。在上述边缘区部位可见大量免抗亮氨酸-脑腓肽(L-ENK)、免抗神经降压肽(NT)、免抗生长抑素(SOM)和免抗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阳性纤维和少量L-ENK及NT阳性胞体。结论 首次证明人脑纹状体和大鼠、猫、猴相似,也存在纹状体边缘区。  相似文献   

16.
刘少君  鞠躬 《医学争鸣》1990,11(6):412-4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正中隆起及垂体结节区内生长抑素免疫阳性成分的分布,新发现:在交叉后区的正中隆起前部内侧带,有少量的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少量阳性纤维几乎垂直行向腹侧,有的可达脑膜表面。垂体结节区内可见较密集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丛,其上可见较多的膨体;一些纤维同样到达腹侧表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首先在Y-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然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Fos、c-Jun蛋白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迷宫训练1h后,纹状体边缘区内即有c-Fos、c-Jun蛋白的明显表达,尤其c-Jun在边缘区的表达较纹状体其他部位为集中。迷宫训练组动物纹状体边缘区内c-Fos、c-Jun蛋白的表达数量明显高于假训练组或对照组(P<0.01)。此外,在马、扣带回等处也有c-Fos、c-Jun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进行Y-迷宫厌暗学习时,纹状状边缘区内的即刻早期因c-fos、c-jun参与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丘脑乳头体上核内转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对海人藻酸(KA)致痫大鼠海马区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2)、手术对照组(n=2)、KA对照组(n=10)及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n=10),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置,手术对照组在右侧杏仁核注射生理盐水1 μL,KA对照组在杏仁核注射KA 1 μL(1 μg),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则在KA注射前48 h预先将GABA 受体mRNA 400 nL (40 ng)注射到下丘脑的乳头体上核。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4组大鼠各个时程(3 h、6 h、24 h、3 d、7 d)海马区形态及CX43阳性细胞数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完整;KA对照组海马神经元肿胀变性,其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相对于KA对照组减轻。CX43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显示,正常及手术对照组CX43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少,KA对照组随时间延长CX43阳性表达细胞数逐渐增多, GABA受体基因转染组大鼠CX43阳性表达细胞数在各个时程均比KA对照组减少。 结论: 下丘脑内转染GABA受体基因可以下调海马区CX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向,与壳核内侧边界平行。在上述边缘区部位可见大量免抗亮氨酸-脑腓肽(L-ENK)、免抗神经降压肽(NT)、免抗生长抑素(SOM)和免抗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阳性纤维和少量L-ENK及NT阳性胞体。结论首次证明人脑纹状体和大鼠、猫、猴相似,也存在纹状体边缘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 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