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钰  尉承泽 《现代免疫学》2000,20(5):286-288
实验发现65%体检合格的献血员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伴随CD16^+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这些异常的淋巴细胞与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共同26d,CD4^+T细胞无增殖反应。预先用抗CD8抗体去除CD8^+T细胞(去除率〉90%)再用SEB刺激淋巴细胞,其应答能力恢复正常,增殖的细胞是CD4^+T细胞,它们由34.04%增加到99.34%。CD8^+T细胞由最初的9.57%降低到0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抑制致敏小鼠CD4^+T细胞核因子GATA3,NFAT的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致敏小鼠CD4^+T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GATA3、NFAT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内酯醇(TP)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致敏的方法建立模型;运用panning法分离CD4^+T淋巴细胞;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对CD4^+T淋巴细胞核因子GATA3、NFAT的DNA结合活性及TP的作用进行检测,同时就TP的作用与地塞米松(DM)相比较。结果 正常小鼠CD4^+T淋巴细胞核因  相似文献   

3.
以往一直认为,HIV感染者体内的细胞免疫主要是由细胞毒性CD8^+T细胞介导,导致病毒感染细胞CD4^+细胞的裂解或凋亡。但近年来发现,非细胞毒性CD8^+T细腻可在不杀伤感染细胞的情况下有效控制HIV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CD3^+CD56^+T细胞与CD3^-CD56^+、CD3^+CD56^-的关系及其在参与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55例实体瘤患者和45例非实体瘤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3^+CD56^+、CD3^-CD56^+、CD3^+CD56^-3类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在实体瘤和非实体瘤患者组中:CD3^+CD56^+T细胞均有高表达,2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D3^+CD56^-T细胞在实体瘤组的表达都显著低于非实体瘤组和健康对照组,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CD3^-CD56^+NK细胞在2患者组中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3^+CD56^+T  相似文献   

5.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T细胞亚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检测周围血中CD4+、CD8+淋巴细胞,结合临床情况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进行评价。方法将抗凝全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用双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经溶血和固定后,用FCM计数,从而得出CD4+、CD8+淋巴细胞数。结果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CD4+淋巴细胞数都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他们的CD4+淋巴细胞数都低于200个/mm3,临床表现也很差。结论FCM检测结果与临床评价高度一致,而且FCM比一般人工计数法更准确、方便、迅速,同时也证明FCM是监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根据CD4^+T细胞识别抗原位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设计了一个具有查找两亲性螺旋结构(amphipathic helix structur)肽段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对HCV-1型病毒C、E(E1、E2/NS1)、N5蛋白一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区存在的CD4^+T细胞识别位点。此结果支持了CD4^+T细胞对HCV C,E,NS5区可发生增殖反应的结论。提示该程度可作为一种预测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D25及其对刺激反应能力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信技术。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淋巴细胞CD25^+、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CD3^+、CD25^+、CD4^+CD25^+和CD4^+CD25和CD4^+CD25^+显著降低。在培养前后,CD3^+CD25^+表达均显著降低,在PDB刺激情况下,C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的单抗可将T淋巴细胞区分为不同的功能亚群:“处女”T细胞(naive,CD45RA ̄+)及“记忆”T细胞(memory,CD45RO ̄+)。以直接双标记免疫荧光经流式细胞仪观察了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D4 ̄+及CD8 ̄+细胞中CD45RA ̄+ 和CD45RO ̄+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变化,发现CD4/CD8比值倒置的患者CD4 ̄+CD45RA ̄+T细胞亚群显著减少,而CD8 ̄+CD45RO ̄+和CD8 ̄+CD45RA ̄+亚群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分泌细胞因子的CD8^+T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细胞具有功能不同的亚群,其中CD4^+辅助T细胞(TH)的亚群分类及功能早已成定论。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传统的CD8^+细胞毒T细胞(CTL)也可分泌与CD4^+T细胞相似的细胞因子,也可分为两类亚群,分别定义为Tc1和Tc2。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超抗原SEB激活诱导CD4^+T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超抗原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分子机理及其信号传导途径,有必要建立超抗原活化诱导CD4^+T细胞凋亡模型。方法 采用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借助流式细胞仪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光散射特征及亚二倍体核型峰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片段化图谱,最后采用改进的二苯胺(DPA)法定量分析细胞凋亡DNA片段化百分率。结果 4ug/mL SEB刺激静息的SEB应答CD4^+T细胞12h后,电镜下观察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PI染色分析表明,在二倍体峰的左侧出现亚二倍体核型峰典型凋亡特征,在光散射图谱上呈现低于正常细胞的前向散射和高于正常细胞的侧向散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呈现典型的凋亡DNA梯状图谱;DNA片段化百分率分析表明,超抗原SEB活化诱导CD4^+T细胞凋亡率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健康人(志愿献血者)20例,消化性溃疡30例,萎缩性胃炎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均值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CD^8+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比T细胞亚群无明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甲素对诱导CD4+、CD8+T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CD4^+、CD8^+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离后的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在外培养条件下,加入雷公藤甲素处理,然后用3末端脱氧核苷酸基(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雷公藤甲素处理后CD4和CD8^+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但CD4^+、CD8^+T细胞凋亡率则针显著差别。结论 雷公藤甲素诱导诱活化的CD4^+、C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病患者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张泽松 《免疫学杂志》1995,11(2):124-126
本文报告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8例干燥综合症(SS)患者、37例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16例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发现SLE患者CD3^+T细胞明显降低,SS和RA患者正常;SLE患者CD4^+/CD8^+T细胞比值倒置,SS和RA正常,但SS和RA CD8^+T细胞明显减少。文中对这三种疾病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患者CD5+B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D^+B细胞在重症肌无力(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L: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39例MG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周围血中CD5^+细胞(CD5^+CD19^+)的百分率进行测定,同时用ELISA间接法检测MC患者血清中AchRab。结果:在MG患者周围血CD5^+B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血清AchRab阳性和阴性MG中CD5^+B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血清Ach  相似文献   

15.
CD4^+T细胞的抗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D4^+T细胞在机体抗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来越来越受到重视,CD4^+T细胞不仅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辅助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而且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免疫记忆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因而机体的抗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过继转输CD4^+T细胞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SLE患者AMLR与T细胞Ia抗原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晋  田增爵 《免疫学杂志》1994,10(1):37-39,47
本文以氚标胸腺嘧啶(^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非T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反应(AMLR);用单克隆抗体(McAb)Wu35和Wu22通过PAP免疫酶标组化技术测定CD3^+,CD4^+,Cd8^+T细胞表面DR及DQ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活动期SLE患者AMLR有明显减弱,Wu^35+(HLA-DR^+)T细胞增加为主,CD8^+DR^+及CD8^+DQ^+细胞则表现为减少。提示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抗CD4抗体(anti-CD4)在体外对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45RA^+和CD4,45RD^+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及T细胞受体调节的细胞内Ca^2+_信号的影响,anti-CD4主要是通过影响T-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早期而影响CD4,45RDT细胞的辅助性功能,anti-CD4对TCR/CD3调节的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是由于抑制了细胞内Ca^2+信号的传导,并且CD45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技术,对36例接受ATG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发现,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但CD^+4/CD^+8比值,CD^+8细胞数目治疗前后却有显著性差异。AA患者外周血HLA-DR^+细胞较正常明显增高,但ATG治疗后却有所下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D^+8,HLADR^+细胞增高及CD^+4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共刺激信号CD137在人T细胞及其亚群中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分析CD137 在正常人静止状态和受PHA刺激后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上的表达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未刺激的淋巴细胞上无CD137 表达。经PHA 刺激后( 仅T细胞发生转化) ,24 h 已有表达,以后表达率逐渐增高。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24、48 、72 h CD137 的表达率分别为(100 ±20) % 、(130 ±20) % 、(200±40) % ,CD137 表达在细胞膜表面,细胞浆、细胞核无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法相吻合,PHA 刺激24、48 、72 h 的表达率分别为(816 ±128) % 、(1239 ±215) % 、(2160 ±430) % 。CD4+ T细胞和CD8+ 细胞均可表达,但在CD4+ T细胞上的表达率高于CD8+ 细胞。结论:CD137 仅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CD4+ 和CD8+ 细胞均可表达。静止T细胞无CD137 表达。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淋细胞(PBL)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7进行混合肿瘤淋巴细胞脱养。^3H-TdR掺入实验证实XG-7细胞可刺激PBL增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增殖的PBL中,CD4^+/CD8^+细胞比例偏移,CD8^+T细胞增加。激活的CD8^+T细胞在含IL-2的培养体系中得到迅速扩增,占细胞总数的96%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扩增的T细胞表达CD3,CD8和T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