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五项生物标志物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6例确诊AAD患者作为AAD组,其中A型AAD患者70例,B型AAD患者36例;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AMI组;另外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检测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计算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五项标志物对AAD的诊断价值。结果 (1) AAD组和AMI组的WBC、NEU、NLR、PLR、HBP、IL-6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109/L):14.20±4.20、12.97±4.98比6.08±1.50,NEU(×109/L):12.35±3.91、10.4...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颈动脉狭窄及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连续收治的4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生化和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分为≥300×109/L组(增高组)和血小板计数正常组[(100~300)×109/L],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颈动脉狭窄和卒中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颈动脉狭窄、卒中发病时和第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增高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8.06±1.80)×109/L、5.50±1.57,明显高于正常组[(7.01±2.24)×109/L、4.64±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高组颈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比率为87.27%,明显高于正常组(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高组患者卒中发病时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98±4.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预后不良组(n=40)两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两组不同NLR、PLR患者的病死情况。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5分、高血压患者比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RL、PLR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与NLR、PL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2、0.654,P<0.05),mRS评分与PLR、PLR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511、-0.490,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病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炎症标志物在患有肥 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肥胖程度和代谢综合征的发展状态选取253个受试对象,根 据WHO推荐诊断标准,BMI<25 kg/m2,25 kg/m22,BMI>30分别为健康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的代谢和炎症标志物,并进行相 关分析。结果 各组间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肥胖程度的发展,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NLR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和CRP与身高体重指数(BMI)呈显著相关性,但是NLR和BM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评价肥 胖伴代谢综合征病人的炎症状态,NLR不是一个好的衡量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和CRP是比较有用的衡量炎症 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214例,根据血常规数据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的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TIMI 0-2级的患者定为IRA梗阻组,TIMI 3级的患者定为IRA通畅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之间临床病理学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IRA梗阻组患者PLR显著高于IRA通畅组(143.8±49.2 vs. 93.7±51.6,P0.0001); IRA梗阻组患者血糖及cTnI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PLR均高于IRA通畅组患者(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IRA通畅组患者(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LR [Odds Ratio (OR):0.977, 95%confidence interval (95%CI):0.955~1.012, P=0.007]和NLR(OR:0.906, 95%CI:0.879~0.983, P=0.027)是IRA血流梗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TEMI患者入院高PLR值和高NLR值是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梗阻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的188例ACI患者,根据预后良好与否分为预后不良组(n=74)与预后良好组(n=114)。ACI预后影响因素选取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之后改良Rankin(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PLR、NLR之间的关系予以分析,比较两组病死率。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吸烟史患者比率、饮酒史患者比率、冠心病患者比率、2型糖尿病患者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176.63±25.69) min,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142.41±28.37) min],NIHSS评分≥5分患者比率、高血压患者比率分别为75.68%、54.05%,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8.07%、29.82%),PLR、NRL、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临床分型标准,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纳入重症组(35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纳入非重症组(20例)。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白细胞计数(WBC)]、NL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8+)。分析NLR对重症COVID-19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年龄较大,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传染期天数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WBC、NLR、PLT、IL-6、CRP、CD4+/CD8+水平均高于非重症组,CD8+水平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重症COVID-19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798,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0.9%。结论NLR在重症COVID-19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该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诊断是否存在炎症分为观察组(胎盘存在炎症)和对照组(胎盘无炎症),其中观察组孕妇26例,对照组孕妇34例。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C反应蛋白(CRP)在胎盘炎症中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有预测价值的炎症指标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孕周、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中性粒细胞数和NLR分别为(10.52±4.51)×10^9/L和7.81±6.52,均高于对照组的(7.93±3.15)×10^9/L和4.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对胎盘炎症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41%、61.31%、45.52%、65.23%、73.81%,特异度分别为75.82%、73.63%、30.35%、73.32%、79.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15 mg/L(OR值:2.137;95%CI:1.412~8.236)及NLR>7(OR值:3.268;95%CI:2.071~6.920)均为产生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升高可作为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淋巴细胞减少与血清中miR-182、miR-12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当日血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非淋巴细胞减少组(淋巴细胞计数≥1.0×109,n=104)和淋巴细胞减少组(淋巴细胞计数<1.0×109,n=4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RTPCR检测miR-182、miR-126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miR-182、miR-126与其他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淋巴细胞减少组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肺炎严重度评分(PSI)、中症、重症患者比率和死亡患者均明显高于非淋巴细胞减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减少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中粒细胞百分比、中粒细胞绝对值均明显高于非淋巴细胞减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减少组患者的血清中miR-182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非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其短期生存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1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院后120d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8例),调查两组患者的住院基本信息及生存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PLR、NLR及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对AECOPD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NLR、PLR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PLR和年龄与患者出院后120d内死亡显著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对PLR的预后价值进一步分析,PLR最佳截断值为232.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70.3%,表明PLR≥232.5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PLR可作为独立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当PLR≥232.5与AECOPD患者120d内病死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鲍欣然  哈敏文 《临床荟萃》2021,36(2):139-14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将晚期NSCLC患者135例分为高低NLR组、高低PLR组、高低CEA组,比较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LR、PLR、CEA对晚期NSCLC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低NLR组中位OS明显高于高NLR组(χ2=10.05,P<0.01)。低PLR组中位OS明显高于高PLR组(χ2=6.128,P=0.013)。低CEA组中位OS明显高于高CEA组(χ2=12.18,P<0.01)。NLR、PLR、CEA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是NLR,为0.761。结论 NLR、PLR、CEA均可不同程度的评估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其中NLR的预测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LN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等指标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0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鼻咽癌放、化疗治疗的16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纳入本组研究的临床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21例、Ⅲ期62例、Ⅳ期71例,采用Sysmex–XE 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单核细胞计数(M)等指标,计算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LN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 鼻咽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淋巴细胞百分率(LYR%)、 L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病情稳定患者治疗前LNR、LMR值明显低于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鼻咽癌患者(P0.05)。结论 定期测定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LNR、LMR可以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水平,随访并根据患者预后分组,预后不良患者为观察组(死亡、入住ICU定为预后不良,n=16),预后良好者为对照组(n=6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为(32.6±2.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为(9.5±2.3)分,Ranson评分为(3.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均与APACHEⅡ评分和Rasnon评分呈正相关(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上升0.1、C反应蛋白上升5.0 mg/L、APACHEⅡ评分上升2分均是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改变及其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液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化疗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化疗4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在化疗4个周期后达最低值[(0.245±0.086)×109/L]。CD4+/CD8+比值在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化疗结束后3个月及化疗结束后6个月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终末疗效为完全缓解的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高于非完全缓解患者(P<0.05)。复发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CD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VID-19确诊患者53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24例)和重型组(29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例、就诊间隔时长),并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CD3+细胞计数、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计数、CD4+细胞百分比(CD4+%)、CD4+/CD8+比值]。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重型COVID-19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普通型组与重型组之间WBC计数、LYMPH%、NEUT%、NEUT#、LDH、CD4+%、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MPH#、淋巴细胞总数、CRP、CD3+%、CD3+细胞计数及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就诊间隔时长、淋巴细胞总数是重型COVID-19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116.47、1.24、9.8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4.83~2805.89、1.04~1.48、1.91~466.20]。结论WBC计数、NEUT#、NEUT%、LYMPH%、LDH、CD4+%、CD4+/CD8+比值在COVID-19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脑出血(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自发性ICH患者150例。患者发病后24h内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患者入院3h内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3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57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0例),比较3组患者的NLR水平,分析NLR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于患者发病90d后进行随访,应用改良RANKIN(mRS)量表评估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NLR水平,分析NLR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LR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P0.0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LR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P0.05)。NLR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51,P0.05)。预后良好组NLR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NLR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957,P0.05)。结论 NLR水平与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且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测定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再通时间、手术时间、闭塞时间、侧肢循环等级和入院时实验室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酐、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等),并计算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通效应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取栓效果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13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52例和预后不良组(血管未再通)61例。两组患者在侧支循环等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发病至再通时间长、高PLR为影响患者取栓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发病至再通时间、PLR这3项指标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恶化(END)和不良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分为END组(n=58)和非END组(n=146),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 (mRS)量表评分,以3~6分划分为不良预后组(n=60),mRS评分≤2分划分为良好预后组(n=144),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END和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对END或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优势比7.261,95%CI=1.818~28.994;P=0.005)、淋巴细胞计数(优势比0.034,95%CI=0.002~0.502;P=0.014)、纤维蛋白原(优势比2.127,95%CI=1.046~4.326;P=0.037)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NLR (优势比2.829,95%CI=1.244~6.43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 6.17,25例)和高NLR组(NLR > 6.17,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治疗方案及直接PCI术后IMR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直接PCI术后IMR的相关性。 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患者糖尿病病史(7/25 vs. 15/25,χ2 = 5.195,P = 0.023)、高血脂病史(7/25 vs. 14/25,χ2 = 4.023,P = 0.045)、中性粒细胞计数[6.33(4.04,6.66)× 109/L vs. 7.90(7.23,12.09)× 109/L,H = 18 716.000,P < 0.001]、淋巴细胞计数[1.85(1.37,2.56)× 109/L vs. 0.87(0.78,1.03)× 109/L,H = 29 710.000,P < 0.001]、发病-球囊扩张时间[227.00(180.00,390.00)min vs. 360.00(270.00,435.00),H = 25 199.500,P < 0.001]及直接PCI术后IMR值[(29.9 ± 2.7)vs.(40.4 ± 1.7),t = 16.307,P <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IMR具有正相关性(r = 0.676,P < 0.001)。进一步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示,患者NLR与直接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有关(R2 = 0.457,P < 0.001)。 结论STEMI患者入院时,较高的NLR水平与直接PCI术后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对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微循环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