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药汤剂安全性主动监测方法,并对含黄连的中药汤剂进行安全性主动监测,了解含中药黄连的汤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特征。方法:以访谈方式,对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门诊患者进行用药调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201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18/201)。排便次数增多10例,便秘4例,恶心反胃4例,但症状较轻微,均未影响药物继续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剂量、患者体质、药物配伍密切相关。结论:本项研究探讨了中药汤剂不良反应与患者体质寒热虚实、药物配伍的关系,为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卓  陶婉君  李灵玲 《河南中医》2016,(6):1022-1024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采取中药汤剂治疗的门诊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3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中药汤剂治疗的门诊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记录对照组具体药物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药学干预措施。观察组结合医院中药汤剂应用现状制定药学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均以皮肤及消化系统为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量偏大、疗程偏长所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剂量大、疗程偏长,药学干预可规范用药,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并探讨中药汤剂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中药汤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结果:经统计,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配伍不当3(10.00%)例、药物因素8(26.67%)例、剂量过大5(16.67%)例、个体差异2(6.67%)例、疗程过长4(13.33%)例、服用不当3(10.00%)例、炮制不当3(10.00%)例、误服误用2(6.67%)例。结论:临床医生需重视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纠正错误的中药认知,规范临床使用,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口服中药汤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所出现的19例由于口服中药汤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其中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治疗均在停药之后,对症治疗即可。结论:口服中药汤剂可导致不良反应,只有坚持辨证治疗,熟悉药物疗效,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才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药物流产致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药物流产致慢性盆腔炎30例,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为主,运用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3.3%,其中治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结果:中药治疗药物流产致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显著,是治疗药物流产致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7例保妇康栓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探讨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2005—2017年国内发表的保妇康栓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共收集27例个案报道,记录病例的年龄、原患疾病、药物剂量与联合用药、发生时间、累及的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并统计分析。结果:27例个案报道中,50岁以上患者22例(81.48%);14例(51.85%)患者用药后2~6 h出现不良反应;全身性损害3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等(58.49%);生殖系统损害8例(15.09%),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瘙痒、水肿、出血。结论:加强对使用保妇康栓的50岁以上绝经患者的监护,尤其是用药后2~6 h,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院4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峰  关英  郑彦云 《中药材》2003,26(11):848-849
本文通过对我院报道的 4 2例中药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 ,以初步了解中药ADR的临床特点及ADR发生的相关因素。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资料来源于 2 0 0 1年~ 2 0 0 2年我院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报道的 311例药物ADR报告 ,其中4 2例为中药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按照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登记标准对ADR报告进行核查。1 2 方法 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分类 ,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特征。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根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1、2〕。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4 2例患者中 ,男 30例、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雾化吸入、中医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雾化吸入、中医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率较高(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中药汤剂雾化吸入、中医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郑州市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规律及特点,为该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男女比例为1∶1.12,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198例患者中21例有过敏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参麦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倡导安全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强化其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收集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可临床应用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康复治疗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治疗,中西医联合组则采取常规康复方案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西医康复治疗组、中西医联合组疗效;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联合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治疗前西医康复治疗组、中西医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联合组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更好,P<0.05,中西医联合组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是(6.12±1.21)天和(6.17±1.26)天,而西医康复治疗组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是(8.77±1.26)天和(8.71±1.91)天。中西医联合组不良反应和西医康复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联合组不良反应有1例,西医康复治疗组有2例。结论:常规康复方案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许多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非甾体类及昔布类药制剂缓解症状为主。常会给患者带来胃肠反应。再则可以做关节内灌洗,注射玻璃质酸钠,严重者做关节镜治疗,或置换人工关节。中医治疗则多以针灸治疗为主。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近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价值逐步凸显,望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仅运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细菌内毒素(E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能显著降低血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中药未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16-118
目的:检索近20年中医治疗肺结核临床常用方药,分析常用剂型和药物,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以肺结核、肺痨、中药、中医、临床为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文献,选取治疗有效的病例文献,运用SPSS 20.0软件建立所用方、药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24篇,患者6 428例。使用成方加减2 492例,其中采用中成药(颗粒剂、膏剂、丸剂、胶囊、口服液等)者2 003例,采用汤剂者489例;采用自拟方3 936例,其中使用中成药(颗粒剂、膏剂、丸剂、胶囊、口服液等)者2 312例,采用汤剂者1 624例。所用药物包括补虚药、止咳化痰药、活血药、止血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祛风湿药、重镇安神药,共10类,114味。结论:肺结核治疗中使用成方较少、自拟方较多;中成药较多,汤药较少;使用中药的种类和味数较多,以补虚药为主,反映了肺结核以虚为主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96-79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基本治疗,治疗组30例以西医基本治疗结合口噼复正汤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截敏祛风汤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两组。西医组采用西替利嗪西药进行口服,中医组采用截敏祛风汤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4的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医组患者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生活质量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症状和体征评分、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4改善幅度更大,P0.05。中医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而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截敏祛风汤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机体血清特异性Ig E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减轻炎症水平,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且无不良反应,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为主要治疗原则,观察自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新方案奠定基础。方法:收集自2008—2009年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病房及门诊狼疮性肾炎病例共98例,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其中中医组33例,西医组32例,中西医结合组33例。中医组服中药组方(生地、丹参、接骨木、积雪草、猫爪草等)每日1剂,分2次口服;西医组静滴环磷酰胺1.0/月;中西医结合组在口服中药组方的基础上静滴环磷酰胺0.6/月。各组病例均治疗5~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24h尿蛋白定量比较结果为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组和西医组均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P<0.05),而中西医组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P<0.01),且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3组血沉比较显示与各自治疗前相比中医组和西医组均能改善血沉(P<0.05),中西医组改善更明显(P<0.01);3组疾病疗效判定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3.87%,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6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0.90%,3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西医组为35.48%,中西医结合组为12.12%,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具有一定的抑制免疫作用,可以部分替代免疫抑制剂。中药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强化免疫抑制的作用,更有效控制病情,并能减少环磷酰胺引起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扶脾益胃方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卡氏(Karnofsky)评分以及近期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的百分比,同时将28例健康成年人做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结果:化疗12个周期后中药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而中药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所有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升高、NK细胞活性下降。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NK细胞增高,但仍低于正常组,CD8+T细胞降低但高于正常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CD4+T细胞升高,与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脾益胃中药能有效防治大肠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痰阻心脉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和西药治疗冠心病的各自优势,验证经方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炎症因子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初步探讨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4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0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