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及分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SE T1WI, 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SE T2WI,Gd-DTPA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在MRI上观察肿瘤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肌层的深度.MRI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 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有强化,侵犯肌层时,则T2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3.3%. 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期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故MRI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 T MR T2WI及容积加速肝脏采集扫描(LAVA)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MR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矢状而脂肪抑制T2WI;横断而或欠状面LAVA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早期、晚期、实质期和延迟期).记录肿瘤的部位、信号,对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T2WI和LAVA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分为:Ⅰ期22例,Ⅱ期5例.T2WI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7/10)、94.1%(16/17)、87.5%(7/8)和84.2%(16/19),准确度为85.2%(23/27);LAVA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10)、94.1%(16/17)、88.9%(8/9)和88.9%(16/18),准确度为88.9%(24/27).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3.0 T MR T2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诊断及分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MRI资料,应用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横断面FSE T2WI、SE T1WI及矢状面FSE T2WI扫描,其中10例病人加扫子宫解剖轴位及矢状位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分析其MR表现。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9例,以后壁结合带明显增厚为主的有1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病变位于后壁7例,前壁4例,底部为主1例。28例T2WI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影为主,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21例T1WI呈与子宫肌层等信号,其中9例于T1WI也见点状、小囊状高信号。3例于肌层内见局限性类圆形结合带样信号。结论MRI可明确子宫腺肌症的范围及部位,脂肪抑制序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MRI成像在对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6例在手术前接受了MRI检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采用SIEMENS 1.5T超导型成像仪,体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横断面、矢状面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将MRI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为宫腔内肿块或子宫内膜的弥漫性增厚;MRI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达94.4% (34/36).结论:MRI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准确可靠,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并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肿瘤T1WI与子宫肌信号相近,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25例,不出现内膜下强化带者,肌层内表面不规则12例,光滑1例.动态增强延迟期36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2例明显强化.与手术病理比较,动态增强MRI分期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正确率为84.2%;Ⅱ期正确率为92.1%.结论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价值,应列为术前常规序列检查.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E)T1WI,T2TI,T1和T2频谱预饱和翻转恢复序列(T1SPIR和T2SPIR)扫描,必要时辅以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2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0-35mm,平均18mm,6例病变呈均匀低信号;6例病变内有散在的点高信号区,其中5例在T1WI仍表现为高信号。局限型子宫腺肌症(腺肌瘤)18例共23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肌层内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直径2.0-7.5cm,平均3.9cm,除1个病灶与周围肌组织有较清楚的界限外,其余病灶均与周围肌组织分界不清,15个病灶内有散在点状高信号区,其中12个在T1WI上也呈高信号,MRI上弥漫增厚的结合带和局限性低信号肿块,病理学上为异位内膜岛周围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其内散在的点状信号区异异位内膜岛。仅在T2WI表现高信号的为示出血的内膜岛,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为出血的内膜岛。结论:MRI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T2WI最佳扫描序列,T2WI与T1WI,T1SPIR,T2SPIR4种序列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断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T2WI、动态增强成像(DCE)、DWI及联合序列(T2WI+DCE+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 期子宫内膜癌的43例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分别应用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肿瘤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2WI、DCE、DWI、联合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72%、88.10%、80.49%、93.02%,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DCE、DWI、联合序列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0.66、0.48、0.78。结论:磁共振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DCE、联合序列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T2WI、DCE及DWI序列均是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中T_2WI、DWI及动态增强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3.0T MRI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将T_2WI、DWI及动态增强对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T_2WI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断总符合率为59.3%,DWI判断总符合率为64.8%,动态增强序列总符合率为92.3%,对深肌层浸润诊断的敏感性T_2WI、DWI、动态增强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7.2%、88.4%、97.7%。Kappa一致性检验,动态增强序列与术后病理一致性较好,而常规T_2WI序列、DWI序列一致性较差。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对子宫肌层浸润评估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 RI资料,观察肿瘤信号、侵及范围,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并进行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 WI多呈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Ia、Ib及II期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RI常规序列及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1.4%和86.0%。结论 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判断肌层浸润深度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MRI在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的MR影像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74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于手术前均经盆腔轴位T1WI,T2WI,SPIR,矢状位T1WI,T2WI,增强扫描轴位及矢状位抑脂T1WI。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以及宫旁和盆壁的受累情况,将MRI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的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子宫颈癌病变在末增强的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肿瘤与低信号的子宫颈基质和高信号的子宫颈内膜及子宫旁脂肪具有良好的对比,SPIR上肿瘤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强化或不明显强化,3D-动态MR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MRI对子宫颈癌的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分期准确性为91.88%。结论MRI具有很高的解剖分辨率,特别是采用3D-动态增强扫描,可为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提供直接的解剖基础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患者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T1WI、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 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胰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MRI动态增强鉴别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国士  许乙凯  胡蓉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37-73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后MRI在鉴别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12名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怀疑复发的患者行MRT1WI、T2 WI和T1WI动态增强检查 ,分别测量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的T1WI、T2 WI的信噪比及强化程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在T1WI和T2 WI上信号表现相似 ,两者SNR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增强扫描后 ,复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强化 ,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 ,强化持续时间短 ;放射性肝损伤动脉期强化 ,强化持续时间长 ,静脉期及延迟期亦呈高信号 ,两者明显不同。结论 :MRI动态增强可有效的鉴别复发性肝癌和放射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海绵窦炎的MRI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绵窦炎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诊断的海绵窦炎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面、轴面及冠面扫描,其中9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1例加作MRA3D TOF。结果全部病例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变窄并发现多数病例(10/16)同时伴有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结论MRI能发现海绵窦炎并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MR平扫、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及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验证铁羧葡胺在病灶检出方面的优势。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选择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例59例,根据相对金标准判定共13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梯度回波(GRE)T1WI、去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动态梯度回波Gd—DTPA增强MRI,48h后行铁羧葡胺动态GRE增强扫描及去脂FSE T2WI与GRE TW^*W延迟扫描。统计各序列对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序列、动态GRE增强扫描、GRE T2^*W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数分别为130、115、127个;平扫GRE T1WI序列、去脂FSE T2WI检出病灶分别为84和106个;Gd—DTPA动态GRE增强检出123个病灶。对于其中44个的微小病灶(〈1cm),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检出率达到932%(41/44),铁羧葡胺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27%(32/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GRE T2^*WI检出率为886%(39/44),Gd—DTPA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95%(35/44),平扫去脂FSE T2WI检出率为545%(24/44),平扫GRE T1WI检出率为34.1%(15/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显著提高了对于微小病灶(〈1cm)的检出率,与平扫MR(包括去脂FSE T2WI和GRE T1WI)及Gd—DTPA动态增强M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序列优势主要为提高肝微小病灶(〈10c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MRI扫描序列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探讨各种方法的序列设计特点、信号特点及适用性。方法:50例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均进行矢状GRET2WI、FSET2WI、STIR序列扫描,并与矢状T1WI图像对照,比较3种序列对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脊髓受压、受侵,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情况。结果:GRET2WI和STIR序列显示脊柱转移瘤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较优;FSET2WI显示脊髓受压、受侵的情况较优;软组织肿块的显示基本一致。结论:矢状GRET2WI可作为脊柱转移瘤常规扫描序列的首选,FSET2WI如有脊髓受压、受侵时可作为常规扫描序列;STIR是常规扫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GRE-T2*WI、FSE-T2WI、STIR序列在脊柱转移瘤MRI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MRI扫描序列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探讨各种方法的序列设计特点、信号特点及适用性。方法:50例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患均进行矢状GRE—T2^*WI、FSE—T2WI、STIR序列扫描,并与矢状T1WI图像对照,比较3种序列对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脊髓受压、受侵,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情况。结果:GRE—T2WI和STIR序列显示脊柱转移瘤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较优;FSE—T2WI显示脊髓受压、受侵的情况较优;软组织肿块的显示基本一致。结论:矢状GRE-T2^*WI可作为脊柱转移瘤常规扫描序列的首选,FSE—T2WI如有脊髓受压、受侵时可作为常规扫描序列;STIR是常规扫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病例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T1WI、TSET2WI、T1WI FS、T2WI FS、Gd DT 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T1WI、T2WI、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9%、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