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基于供应链风险视角,分别对药品供应链的内生短缺风险、外生短缺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供应链内生短缺风险来源于药品供需各主体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主体之间的信息风险或道德风险;药品供应链外生短缺风险来源于政策风险和市场需求风险。结论:针对内生短缺风险,可明确主体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及风险防范、加大垄断查处力度;针对外生短缺风险,应均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及药品采购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及其合理性,并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激励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方佳  丁保扬  臧恒昌 《中国药事》2019,33(4):391-398
目的:了解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智能化研究进展,梳理药品流通环节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挑战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智能化进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药品供应链”“医药供应链”为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经筛选得到39篇文献;运用NoteExpress、Cite Space软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结果与讨论:我国药品流通环节信息技术需要提升,追溯体系待健全;流通企业较分散,物流体系待完善;医疗机构智能化水平弱,药品质量风险高。应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供应链可视度,整合供应链以提高运营效率,早日实现智能药品供应链,完成流通环节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强化门诊药房运用药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领药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院药品供应,合理降低药品库存积压,提升门诊药房领药管理能力。方法 利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法及时发现药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中领药系统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对供应链服务平台领药流程的改进,使领药差错从137次下降为32次,风险降低比率达到76.64%,显著地降低了领药错误的风险。结论 通过FMEA法,前瞻性地发现领药系统的漏洞和隐患,通过不断研究改进措施,切实提高药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的领药功能,使门诊药房领药更加合理与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智能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并探索医药供应链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方法 梳理医疗机构传统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智能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的思路。同时,系统介绍了该平台的架构与管理,并评价了其应用效果。结果 该平台实施后,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提升了医院药品供应链环节水平,提高了药品供应链环节工作效率,实现了医疗机构、两定机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医药企业之间药品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三方之间“资源共享、技术扶持”,并实现了区域内药品供应链全流程可追溯。结论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有助于推进医院数智化改革,加强药事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行业内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药品物流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冠 《药学进展》2008,32(11):513-515
概述现代药品物流的界定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内涵,探讨和分析在我国药品物流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程文闻  于菲  张丝雨  朱靓 《中国药事》2022,36(5):593-602
目的: 构建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当前该供应链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进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 根据利益相关者和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初步建立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增删与修改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熟悉系数为0.76,判断系数为0.83,权威系数为0.795,两轮咨询的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该指标体系中,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政府和药品制造方风险较大;从物理事理-人理维度上看,风险主要集中在事理层面。  相似文献   

7.
<正>药品供应的流程是:根据信息系统和临床用药情况制定当月药品采购计划—采购—库管验收入库—药库保存—药品出库到各药房,在这一过程中,隐藏着药品供应风险,有药品滞销、药品的破损、药品过期、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保存不当等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降低各类风险的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及对医院造成经济损失。1药品供应风险类型药品供应风险源发生在药房各个环节如采购、药房、药库、运输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依存,药品供应链是一  相似文献   

8.
基于医院药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计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晨  黄海 《中国药房》2011,(45):4230-4232
目的:为尽可能地控制药品供应链流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即识别医院药品供应链中各风险事件的发生环节、涉及范围等情况,对涉及范围广的10个风险事件进行可能性、影响力、可控性分析与评估,制定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风险发生环节有采购、储藏、调配、使用、高危药品管理5处。涉及范围广的10个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程度不一,影响力均在中等及以上,可控性由一般到强不等;风险优先级以采购与调配环节优先,储藏环节次之。通过建立责任矩阵、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软硬件建设、着重人力资源管理等措施,可较好地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医院药师角度探讨反击假药的手段和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关于假药的相关文献及报道,罗列主要事件,介绍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应对整治措施,探讨药师应关注的问题和途径。结果与结论:全球假药数量逐年上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给医院、药店等医药市场终端带来风险。医院药师应加强遴选、采购、验货各个环节的质量意识,加深对供应链的了解,从细节入手防范风险;同时建议政府通过建立法案、加强监管、严格质量检查等手段,构筑药物警戒体系,有效防止假药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0.
《国外药讯》2009,(6):6-7
由于制药行业日益全球化的生存环境,使得辅料供应链源变得日益复杂,错误标识、污染或一种物质被另一物质替代的风险在加大。针对此种局面,  相似文献   

11.
张念先 《医药导报》2008,27(9):1138-1140
[摘要]通过“齐二药”事件和“巴拿马毒糖浆”事件折射出的药用辅料供应链所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国家对药用辅料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分析药用辅料供应链的特点,指出我国加强药用辅料供应链管理的意义。药用辅料供应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与药品供应链相比更加不易得到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药用辅料供应链的管理,将有利于提高整体监管水平,切实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处方价值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甜 《医药世界》2007,(6):27-31
处方与消费者:诊疗费 从理论上说,消费者完全可以只交很低的挂号费,就可以得到处方。从“问题处方”的相关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处方代表着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以说,没有医生这个职业,整个医疗供应链都可以不存在。所以,在粗放式的诊疗活动中,医药合一,医生通过配药卖药来获得收入,早期医生与药师身份也是混合的。现代分工的结果,制药企业、销售企业已经和医疗服务完全分离,医师与药师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3.
余欣 《中国药店》2023,(2):34-37
<正>随着医药零售企业规模、业态、经营模式的改变,其供应链物流也在提速变革,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数智化趋势明显。随着四大上市连锁药店先后迈入“万店时代”,以及零售药店O2O、B2C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药店物流配送体系正不断升级和优化。特别是在供应链物流网络规模的整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业模式的变革等综合作用下,药店物流配送逐步呈现出高效、智慧、安全、经济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9,(24):3342-3349
目的:为降低过期药品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提高药品回收技术水平、实现药品绿色循环经济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发展现状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区块链技术特征定性分析其在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构建中的可行性;构建区块链视角下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模型,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药品逆向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及运作效率构建仿真模型,以验证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构建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模型,可有效解决我国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存在参与主体层级较多、物流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当使用区块链技术时,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回收效率和回收数量均有明显增长,消费者及零售商端回收效率均由20%增加至83%左右,分销商及制造商端的回收效率分别由40%、50%增加至83%左右,各参与主体的回收数量也随着回收效率的增加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结论:在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实际构建工作中,应以药品供应链参与企业为主导,强调政府机构、行业平台、消费者等的多方共同参与。药品供应链参与企业应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企业间信息沟通,建立高效信息化平台,并宣传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过期药品逆向供应链建设。政府应积极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加强政策保障力度;行业平台内部应借鉴国际先进案例,对过期药品的回收流程形成行业标准;消费者应充分了解过期药品的危害,并积极参与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泌尿外科也与时俱进,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日渐增强,临床护理承担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把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胡天佑  杨奎 《中国药业》2008,17(6):16-17
该文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医药流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而带来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应时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药物授权许可交易在受到诸多法律条款约束的同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决策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合理的药物授权许可交易风险评估体系有助于许可引进方更全面地掌握风险并进行针对性地防控。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风险要素进行识别,运用风险分解结构(RBS)方法将药物授权许可交易风险进一步拆分,得到药物授权许可交易风险评估指标。结果:识别出战略布局风险、专利与知识产权风险、条款洽谈风险、研发风险、与第三方合作风险、政策监管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风险8个药物授权许可交易风险二级评估指标和37个药物授权许可交易风险三级评估指标。结论:药物授权许可交易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多且复杂,通过构建全面合理的药物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帮助投资者在决策前更好地识别和评估许可项目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加强现代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疗纠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患者及家属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也在增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正是我们做现代护理工作,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1护理风险成因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药品供应短缺问题,经过多年探索,美国设计并完善了相关应对流程,FDA在其中发挥了领导和协调作用,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药品短缺预警机制和管理措施。面对药品供应短缺问题,经过多年探索,美国设计并完善了相关应对流程,包括建立高质量标准药品的优先选择和激励机制、维护市场竞争、促进仿制药使用、维持供应链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梳理公立医院引入供应-加工-配送(SPD)供应链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别与变化,分析SPD供应链在临床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讨完善SPD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方法 比较医院引入SPD供应链管理模式前后20项管理职能的变化,分析SPD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完善措施和对策。结果 20项管理职能中,资源投入减少的有11项,持平5项,加大4项,医院管理整体效能均有提高。由于外部医药供应商尚未纳入医院规章制度体系和流程内,角色定位不明确,因而,存在制度性和持续性保障的缺陷。结论 SPD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经过完善和创新发展,促进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渠道变革,提升药品和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