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新疆褐牛为实验对象,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新疆褐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Hinf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状(如出生重、断奶重、平均日增重等)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其等位基因A/B频率为0.3065/0.6935,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B在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周岁重、断奶后平均日增重以及3至6月龄性状指标(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等早期生长性状上均优于A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患儿的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及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10耳)经临床诊断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10耳)双侧内听道底“球茎状”扩大,以下壁扩大明显;5例(10耳)内听道底与耳蜗底圈骨性间隔缺失;4例(7耳)蜗神经孔扩大;5例(10耳)蜗轴缺失;2例(2耳)前庭水管扩大;2例(4耳)半规管发育异常;1例(2耳)Mondini畸形;1例(2耳)前庭扩大;4例(4耳)颈静脉窝高位。结论 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诊断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E4 F1野生型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与p53的相互作用及对下游基因p53的调节。方法分别用普通PCR和重组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E4F1野生型编码序列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突变型序列,分别将其以正确相位构建到pXJ40-MYC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MYC-E4F1和MYC-E4F1(Δ32-81),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并转染293 T细胞, 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的表达。将MYC-E4F1和MYC-E4F1(Δ32-81)质粒与FLAG-p53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其相互作用,野生型及缺失突变型表达载体共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检测其对下游基因p53的调节。结果 E4F1重组质粒及其突变型构建成功,在293 T细胞中鉴定表达正确,野生型及突变型E4 F1均与p53存在相互作用,突变型的结合能力增强,野生型E4F1升高p21蛋白表达水平,而突变型不改变p21蛋白水平。结论成功构建E4F1野生型及缺失32~81位氨基酸的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二者都能与p53相互作用且突变型结合能力更强,野生型E4F1升高基因p53的靶基因p21的蛋白表达水平,而突变型不改变靶基因p21的蛋白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E4 F1对p53的调节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的防治鼠疫的基因疫苗。方法将鼠疫杆菌F1抗原结构基因caf1构建至pHSS6-mTn-3xHA/lacZ转座文库质粒中,将此重组质粒经Not Ⅰ酶切线性化,然后以醋酸锂法转化至酵母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再以尿嘧啶缺陷型培养基对阳性转化子进行筛选。结果转化子经菌落PCR方法分析鉴定,证明其为重组阳性转化子。结论以同源重组方式构建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用以表达鼠疫杆菌F1表面抗原,为经消化道途径实现对鼠疫的基因防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HDL合成的关键基因--ABCA1基因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CA1是ATP结合盒转运子(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超家族的成员。1999年人们阐明ABCA1基因缺陷是Tangier病的病因,继而发现ABCA1基因变异与家族性HDL缺乏(family HDL deficiency,FHD)密切相关。现已证实ABCA1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胆固醇逆转运(RCT)。随着人们对ABCA1基因的研究的深入,发现不仅在家族遗传性疾病人群中ABCA1突变发挥作用,在一般人群中ABCA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也可导致ABCA1基因功能的改变。本文对ABCA1基因的结构、功能、突变、表达调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G-T)、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对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对照者进行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密码子432(C-G)突变分析,用SP免疫组化法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是否受CYP1B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结果CYP1B1基因密码子119、432中等位基因G、T和C、G在子宫内膜癌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6.817,P=0.000;χ^2=9.133,P=0.003),其中等位基因T、G使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分别增加了3.052和2.213倍。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各基因型分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8.267,P〈0.01),纯合突变T/T、G/G基因型、杂合突变G/T、C/G基因型与野生G/G、C/C基因型相比,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度分别提高了4.258、3.871倍和3.235、2.214倍。此外,119T/T、G/T基因型、432G/G、C/G基因型者ER阳性表达率高于119G/G、432C/C野生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χ^2=6.750,P=0.034;χ^2=6.977,P=0.031)。结论CYP1B1基因密码子119、432突变等位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与ER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RNA干涉抑制肺癌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抑制肺癌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从而部分恢复抑癌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RNAi技术来抑制DNMT1的活性。应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共合成了5个针对DNMT1不同靶位的siRNA序列,并转染人肺癌细胞NCI-H157。采用MSP-PCR、COBRA等方法对抑癌基因RASSF1A进行甲基化分析,半定量RT-PCR检测DNMT1 mRNA的敲降与RASSF1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5个靶位的siRNA序列中有两个靶位能够有效地抑制DNMT1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效应。人肺癌细胞NCI-H157中抑癌基因RASSF1A发生了高度甲基化,在抑制DNMT1活性后,RASSF1A基因去甲基化而恢复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源性心肌营养素-1(CT-1)基因被载体重组腺病毒(Adv)导入损伤大脑细胞后在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及其对凋亡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了解CT-1对损伤大脑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于损伤脑区局部注射Adv—CT-1,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及治疗后CT-1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TBI后1,3,7d,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T-1基因表达轻度增加;伤后12h、1,3,7d,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1d达高峰,3—7d逐渐降低。Adv—CT-1转染损伤脑区治疗后12h-7d,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T—1表达明显增加,7d达高峰;治疗后12h~7d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aspase-3基因表达较损伤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TBI后CT-1基因表达轻度增加,可能是机体对脑损伤后的反馈性保护机制;伤后caspase-3基因表达增加,是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内在原因。伤后Adv—CT—1转染治疗可使CT-1基因在受损大脑中表达增加,而CT-1可下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这可能是CT—1保护损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Egr—1基因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gr-1(early growth response-1)基因是一系列“立即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之一,参与细胞的多种辐射生物效应。研究表明,Egr-1在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受到电脑辐射后的早期就能被激活,它的激活表达与辐照后细胞的生长、周期、凋亡等的改变密切相关。另外,Egr-1基因调控序列具有辐射可诱导特性,这一特点使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和基因工程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鼻咽癌细胞株SUNE1的两个不同转移潜能亚株5-8F和6-10B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表达的差异,以及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人鼻咽癌高转移潜能细胞株5-8F中MTA1的沉默效应.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5-8F和6-10B细胞中MT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利用在线数据库和软件设计MTA1 siRNA片段,构建特异性MTA1的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5-8F,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MT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5-8F细胞中MTA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6-10B细胞.经测序分析,插入片段正确;荧光定量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显示,RNA干扰后MTA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MTA1可能在促进鼻咽癌细胞株的恶性转化和转移潜能的增强中具有作用.MTA1 siRNA可高效、特异地抑制5-8F细胞MTA1表达,为研究MTA1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HBV前S1基因。以HBV 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前S1基因,克隆到pGEM-Tfawsk ,双酶切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质粒pGBKT7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酶母细胞AH109,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地构建了HBV前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HBV前S1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分子量30kD左右。表明HBV前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12.
腺病毒介导的P21WAF1/CIP1基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21^WAF1/CIP1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P21^WAF1/CIP1基因对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材料与方法:P21^WAF1/CIP1的重组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RT-PCR检测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形态、原位细胞凋亡分析、流式细胞仪和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P21诱导VSMC凋亡,抑制VSMC增殖的情况。结果:P21^WAF1/CI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转入平滑肌细胞中,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并能显著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转移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显著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射可迅速诱导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Egr-1)基因的表达,Egr-1基因启动子含有6个CArG元件,电离辐射通过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作用于CArG元件诱导Egr-1的表达,用Egr-1启动子经辐射可诱导下游基因的超强表达。根据Egr-1的辐射诱导特性,利用Egr-1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调节免疫的基因来构建辐射诱导表达调控系统,以实现肿瘤的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又称基因.放射治疗是近年提出的肿瘤治疗新思路。本研究初步探讨放疗诱导Egr-1启动的IFN-γ了基因(PIRES-Egr-1-IFN-γ质粒)在小鼠体内表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为基因.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动物毛色与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的毛色的表型主要受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基因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调节。本文对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的定位、突变、多态性检测及对毛色的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对MC1R基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变化是否有关,采用PCR方法测定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132例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表达率(56.8%)明显低于201例正常人(78.11%),而青年患者(33.3%)比老年患者(61.3%)更为低下,青年肿瘤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R1密度相关基因缺陷与癌变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我国健康人与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和UGT2B7基因多态性分布及UGT1A1和UGT2B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35例健康受试者和348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标本的DNA,确定UGT1A1和UGT2B7基因型,研究UGT1A1和UGT2B7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受试者和结直肠癌患者的UGT1A1*6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8.07%和16.5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OR值(95%CI)为3.34(2.12~6.72);健康受试者组和结直肠癌患者组UGT1A1*28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7.32%和1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OR值(95%CI)为1.73(1.21~1.84);表明UGT1A1*28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有一定关联;UGT2B7-1和UGT2B7-2的基因突变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相关联,UGT1A1*6基因变异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是结直肠癌高危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RIT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BRIT1基因在40例结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切缘正常结肠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BRIT1基因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RT-PCR结果显示BRIT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切缘正常结肠组织显著下调(P〈0.05)。BRIT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结肠癌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RIT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显著的下调,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Slitrk1基因过表达对PC1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PCR扩增人Slitrk1 CDS,克隆到pcDNA4/myc-His 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4/St1,分别以空载体和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RT-PCR法鉴定出阳性转染细胞,观察空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pcDNA4/PC12)和过表达Slitrk1的PC12细胞(ST1/PC12)的表型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空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相比,过表达Slitrk1基因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cDNA4/PC12与野生型PC12细胞表型一致,均为悬浮成团生长,细胞少有突起,而ST1/PC12细胞大部分贴壁生长,突起多见,呈分化状态。结论过表达人Slitrk1基因能够抑制PC1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的贴壁及突起长出。人Slitrk1基因可能有促进PC12细胞神经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45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IC组(12例)与未并发D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射66例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2浓度。结果 轻伤组与重伤组血浆F1+2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水平逐渐降低,D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DIC组F1+2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F1+2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2水平变化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命名为F蛋白结合蛋白1(FBP1)的未知基因,克隆其全长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得到FBP1,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FBP1的基因编码序列.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完全正确,成功克隆了FBP1的基因编码序.结论 FBP1通过与F蛋白结合,在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