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病因不明,危害较重难以治疗的眼病.年来,我科眼肌组多采用手术治疗先天眼震,疗效较好.由于手术涉及多条眼肌,手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这是由于术中牵拉肌肉引起胃肠反应的结果.呕吐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在护理上我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辅助饮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背景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针刺具有多种临床疗效,包括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镇痛、减轻恶心呕吐等.针刺现如今已被应用于围手术期,在腹腔镜手术中也有应用. 目的 主要概述针刺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 针刺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主要临床疗效有: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减轻术后的烦躁反应等. 趋向 针刺具有很好的疗效,且生理干扰小、使用安全,可以被很好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背景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刀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针刺对PONV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目的 概述PONV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以及针刺内关穴(PC6)和足三里穴(ST36)对PONV防治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 针刺PC6和ST36可以减少PONV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也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趋向 针刺PC6和ST36对PONV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生理干扰小、无创、安全,可以被很好地应用于PONV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杨勇  于静  王兰  李晶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3):433-435
目的:探讨美容手术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自2004年7月~2007年5月1469例门诊美容手术病历,分析性别、手术术式、术中用药和术后用药等因素对POV发生率的影响。结果:POV主要发生在隆乳、脂肪抽吸、面颈部除皱和多个手术联合实施的手术后,而手术时间在1h左右完成的单个手术,术后无呕吐发生。女性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术中应用镇痛药物者,POV发生率高,其中应用哌替啶者POV发生率明显高于使用芬太尼者。术前使用甲氧氯普胺可明显降低药物引起的早期呕吐,但对手术8h以后的POV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手术8h以后出现呕吐者中,血肿发生率高,瘀血严重。呕吐发生后再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无效。结论:门诊美容手术后呕吐的发生主要和性别、手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手术后术区瘀血量有关。术前应用甲氧氯普胺可防止药物引起的术后早期呕吐,但对可能因瘀血引发的术后晚期出现呕吐无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收集326例神经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成人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术后24 h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高危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8.2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上消化道疾病史、既往术后恶心呕吐史、术中输血、开颅手术为神经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预测因子;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灵敏度0.750,特异度0.577,最大约登指数0.327,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势比X2 =8.343,P=0.303.结论 预测模型对神经外科术后恶心呕吐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可根据模型计算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概率,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耳贴配合针刺预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耳贴配合针刺预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应用耳贴配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耳贴配合针刺能有效预防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度及止吐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据文献报道,镇静药在发生镇静作用的同时,也有轻微的止吐作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了不同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频度的差异及预防性组合使用镇静止吐药的疗效.以求减少患者疼痛与恶心呕吐的发生,增加患者围术期舒适度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预防和处理术后呕吐的方法:①预防呕吐症状发生的措施;②预防和处理呕吐的特殊药物(抗呕剂);③呕吐发生后的处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应用阿片制剂作为术前用药,如要应用,则与长效麻醉剂合用。以阿片制剂维持麻醉亦会引起呕吐。急诊手术而胃充盈的病人,防止呕吐最为重要,因为呕吐随时可能发生。预防的方法是排空胃内容物或防止其倒流到达喉咽部,以减少吸入的危险。常规手术前应允许病人的胃自然排空并禁食4~6小时。但胃排空的时间变异很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在外伤病人,故应将所有外伤病人按胃充盈对待处理,而不考虑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60%,发生恶心呕吐一方面影响病人对手术的满意度,也影响LC术后早期出院.为了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研究人员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穴位按摩防治腹部手术中呕吐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症手术多无术前禁食准备,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引起误吸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将穴位按摩用于下腹部手术中预防呕吐,获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是常见症状,可引起继发性出血、漏尿等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疗效不佳.我科对2000年1月~2001年1月行BPH术后发生的60例膀胱痉挛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一定疗效,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盐酸帕洛诺司琼和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骨肿瘤化疗所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49例骨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第1、3天化疗前30 min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 25 mg,联合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化疗前30 min和化疗后1 h使用甲氧氯普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侧5 mg)。比较两组化疗后止吐效果、恶心改善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急性期呕吐控制总有效率和恶心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两组延迟期和全期呕吐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全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足三里穴位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急性期恶心呕吐优于单用盐酸帕洛诺司琼,但对延迟期和全期恶心、呕吐的治疗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止吐药预防曲马多静脉镇痛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各种止吐药预防妇科手术后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PCIA)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病人106例,术毕行曲马多PCIA.随机分成五组:C组(对照组),不给止吐药;M组,甲氧氯普胺10 mg;O组,恩丹西酮8 mg;N组,欧必亭5 mg;A组,阿扎司琼10 mg,观察术后12、24、36 h病人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N组术后12、24和36 h止恶心呕吐作用均明显优于其他四组;各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在术后12及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组术后12、24、36 h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欧必亭与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及阿扎司琼比较,能更有效地防治妇科手术后曲马多PCIA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将80例LC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于术后一次性负荷剂量加静脉持续输入,术后24 h内观察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0分以上的有28例(占70%),治疗组只有3例(占7.5%)(P<0.001);对照组24例(占60%)病人需应用哌替啶肌注止痛,治疗组只有1例.对照组恶心和呕吐总计31例(占77.5%),治疗组有8例(占20%)(P<0.001).结论 :联合应用曲马多和恩丹西酮能够减轻LC病人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已为众人所知,由于吗啡硬膜外注射所带来的并发症,如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高,使之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们应用纳络酮、甲氧氯普胺来预防吗啡硬膜外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及与其伴行的静脉、神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造成十二指肠淤滞而引起间歇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的一组症侯群.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90年2月对34例脊桂侧弯病人进行手术矫正时,共发生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药物与腹腔镜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和β-hcG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成功受孕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腹腔镜组8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药物治疗组有9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胃流出道梗阻是晚期胃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梗阻引起的恶心、呕吐及进食困难等常导致病人电解质紊乱和营养失衡,阻碍后续放化疗进程,甚至直接加速病人死亡。对于此类病人,减轻梗阻是治疗的首要目标。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因其微创、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进食时间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发生梗阻的晚期胃癌病人;但由于远期支架阻塞、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二次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肠吻合术与外科旁路手术类似进行消化道改道,兼具创伤小、长期疗效稳定的特点,前景广阔。应结合病人肿瘤特点、预期生存时间、术者操作能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 ,POI )是指术后肠蠕动暂停,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腔而完成转运.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一旦术后发生肠梗阻,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而且有可能影响手术疗效,还有...  相似文献   

20.
格拉司琼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通过新型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并与氟沛利多相比较。方法6ID例妇科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术前无恶心、呕吐,随机分为3组:A组为格拉司琼组20例;B组为氟沛利多组加例;C组为对照组20例,并分别于术中同时使用镇痛药一格拉司琼组静注格拉司琼3mg加入5%GS20ml,氟沛利多组静注氟沛利多2.5mg。对照组度冷丁50mg于摩菲氏滴管滴入.观察3组患者白手术结束至手术后48h的恶心、呕吐程度并予评估。结果3组患者用药后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情况与给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手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氟沛利多组和对照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格拉司琼组,程度亦较后者重。结论麻醉性镇痛药最多引起术后恶心、呕吐,而新型止吐剂格拉司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注药后无锥体外系症状发生,无血压偏低、无烦躁、无过度镇静等副作用…。对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