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醛固酮正常的Batter综合征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醛固酮正常的Batter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0岁。因四肢麻木、乏力伴搐搦近1a,于2006-06-16入院。患者自2005-08始无明显诱因出血四肢麻木、乏力,尤以双下肢明显,伴肌肉酸痛,发作性四肢搐搦,多于夜间出现,曾先后4次在当地医院查血钾低于正常(具体数值不详),每次发作时给予补钾、补钙后症状缓解。入院前3d患者上述症状再发,在当地医院查血钾2.09mmol/L,经治疗无好转,今日到我院门诊以低血钾原因待查收住院。月经史:13(3~4/28~30)2006-05-27,月经规律,量稍少,性状正常。婚育史:未婚,无性生活史。家族史:患者姐姐分娩时因低血钾症…  相似文献   

2.
术后特发性严重低血钾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特发性严重低血钾3例江苏省扬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25001)于寿勋术后发生特发性严重低血钾的患者,其术前血钾正常,饮食正常,肾功能正常,无常规理由能解释术后的严重低血钾现象。这种患者治疗时虽大量补钾,但很难将低血钾纠正过来。现将遇到的3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ProANF1-31、ProANF31-67、ProANF79-9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2-04~2005-04急诊PCI患者30例,观察时间为入院时(平均4.5h)、PCI术后7d和PCI术后30d,正常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放免药盒检测血浆ProANF1-30、ProANF31-67和ProANF79-98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左室长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ProANF1-30、ProANF31-67、ProANF79-98入院时均明显升高,术后7d变化不显著,术后30dProANF31-67仍高于正常水平,其他两个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观察点LVEDD和LVEF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正常水平,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结论ProANF1-30、ProANF31-67、ProANF79-98在AMI患者入院时(距发病平均4.5h)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roANF可作为诊断AMI的一种新型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低血钾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醛固酮/肾素比值(ARR)与血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PA患者,根据血钾水平将他们分为血钾正常组(血K~+≥3.5mmol/L)和低血钾组(血K+3.5mmol/L),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血清肌酐(Cr)、CK、CK-MB、立位ARR、卧位ARR等指标。结果 (1)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葡萄糖(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血清CK、CK-MB、立位ARR、卧位ARR明显高于血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钾正常组患者血清CK、CK-MB,立位ARR、卧位ARR与血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低血钾组患者CK、CK-MB,立位ARR、卧位ARR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33、-0.428、-0.389和-0.400,P0.05)。结论PA低钾型患者血清CK、CK-MB,立位、卧位ARR明显升高,且这些指标与患者血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和心搏骤停1例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我们收治1例严重低血钾致反复室颤、心搏骤停5次的患者,经5次体外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经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2010年5月10日下午5时与他人谈话时突然晕倒,由家人送往外院,未接受特殊治疗.于当日下午6:30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外院心电图示室颤,随之呈直线,经心肺复苏后由"120"急诊送入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6.
既往不少报道已指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伴随与疾病本身相关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常见低血钾症,24小时内低血钾症发生率为15.5%~41.46%。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体会出这一点,为进一步探讨其中规律,作者对该院1999年8月~2001年7月存有完整早期急诊资料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钾代谢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为广东省中医院1999年8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心电图(ECG)对低钾血症的快速评价作用,应用于临床急诊治疗低钾血症.方法 选取有低血钾ECG特征表现的患者130例,对照同步12导联ECG并同时查阅当时的血清K+,观察不同血清K+患者的ECG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有低血钾ECG表现患者中115例血清K+降低,ECG对低钾血症的诊断敏感度为88.5%.结论 ECG可作为快速筛查低钾血症的简捷方法 之一,ECG的特征表现对低钾血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急诊治疗低钾血症有快速、及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患者的诊疗次序,使患者在相应区域得到及时诊治[1-2]。急诊分诊标准是人为制订的帮助并指导医护人员分诊的工具[3-4]。近年来,随着急诊量的逐年增加,急诊科拥挤成为各国急诊科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显示,其中真正的急诊患者仅占20%~30%[5-7]。为应对此问题,及时准确识别真正需要急诊的患者,降低患者在候诊和诊治期间的安全隐患,国外研究者从急诊分诊和分诊标准入手进行了大量研究[8]。本文旨在对国外常用的几种急诊分诊标准的使用现况、评价及培训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分诊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将66例出现低血钾症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择60例血钾浓度在正常范围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进食差、躯体疾病多、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偏大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低血钾症的主要原因.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由多种原因引起,要采取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0.
房室分离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但低血钾引起者较少见。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讨论了低血钾引起房室分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认为低血钾引起的房室分离虽较少见 ,但经心电图、电解质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及时全面补钾等治疗 ,预后较好 ,并对低血钾引起房室分离的机制进行探讨。1 典型病例患者 ,女 ,48岁。因意识不清 5小时急诊入院 ,追问病史 ,1个月来恶心、饮食差 ,10天前出现左下肢无力 ,行头颅CT示“左小脑梗死” ,给甘露醇治疗 ,3天前嗜睡 ,5小时前意识不清 ,查心率 3 8次 /min ,为安装起搏器急转我院。 2 0年前发现血糖高 ,间断服中草…  相似文献   

11.
Bartter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是以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钾、血压正常、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增高、肾穿刺示进球旁器增生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等低血钾症状及烦渴、夜尿增多、骨质疏松等[1].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中毒的特点与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中毒临床常见,2001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1936例急性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研究期内急诊患者统计资料、急诊患者登记、急诊抢救记录及急诊科、ICU科住院病历等急性中毒的患者资料。本组1936例急性中毒患者,占同期全部急诊病例的3.8%。男1053例(54.4%),女883例(45.6%);年龄3-79岁,平均34.2岁,其中20~29岁和30~39岁分别占总数的33%和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并对相关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 58例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按照血钾水平分组,正常组16例为正常血钾;低钾组42例为低血钾或存在低血钾病史。比较与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和合并症及肾上腺CT检查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组男性患者比率、肌酐(Cr)水平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素活性(PRA)、餐后2 h血糖、肾小球滤过率(GFR)、空腹血糖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组立位血醛固酮、联合降压药物使用量、24 h尿蛋白、尿K+、三酰甘油和24 h尿醛固酮高于正常组,血K+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心脑血管和糖脂代谢疾病发生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肾上腺CT检查,低钾组腺瘤发生率高于正常组,皮质增生发生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男性患者易发生低血钾,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较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均升高,而低血钾患者主要以肾上腺瘤样为主,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以肾上腺皮质增生为主,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并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是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行成高H^+浓度。2009-02我院内分泌科收住了1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钾的原因。方法:对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钾症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发生低血钾症的原因有低温,碱中毒,血液稀释,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消化液丢失,摄入不足,利尿剂、强心剂、大剂量青霉素的使用等。结论:针对低血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并给予高浓度补钾。  相似文献   

16.
急诊主管岗位的设立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来,我院从窗口服务入手,规范了急诊窗口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加强了急诊的预检分诊,开设了急诊绿色通道服务,进一步规范了急诊的服务流程[1]。我们推出了集急诊咨询、协调、分流患者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岗位—急诊主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推出急诊主管岗位的背景1.患者的抱怨。导致服务投诉增多,患者满意度下降。2004年4月-2005年4月,患者的投诉30多起,严重地影响了急诊工作秩序和医院的声誉,分析其原因:(1)急诊服务方面。急诊意识不强及“首诊负责制”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医患沟通不充分[2]。另外,急诊护士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四肢软瘫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症状,而低血钾性麻痹临床较多见。现就我院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28例低血钾性麻痹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高浓度补钾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患者280例按不同血钾浓度分为3组,给予高浓度补钾护理后观察其对纠正低血钾的作用。结果3组不同程度血钾患者高浓度补钾前后,血钾浓度有显著提高加〈0.01)。结论体外循环术后低血钾患者经高浓度补钾护理后均能在1—6h内达到正常血钾水平,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血压正常、低血钾的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女性,39岁,因"四肢乏力麻木3年余,加重2 d"入院,监测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钾2.10 mmol/L,血醛固酮水平升高(465.83 pmol/L),肾素浓度偏低(2.90 ng/L),CT提示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瘤(23 mm×18 mm),确诊为PA。该患者整个病程未发现高血压。 结论对低血钾麻痹而无高血压的患者,要警惕正常血压型PA的可能,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21例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较正常,41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正常。临床上急诊胸痛的患者多患有非心源性胸痛疾病,胸痛发作时患者心电图表现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