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病症,好发于青壮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减小,椎间盘变薄,因此,LDH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我科根据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采用经后路腰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并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普丽萍  朱燕  周艳  许兰  许颖  王波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40-1341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疼、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影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是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常伴有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大多为慢性损伤所致,以重体力劳动者和职业运动员发病率为高,急性外伤可以使症状出现或加重.若纤维环破裂,髓核可向前、后或两侧方突出.由于椎间盘纤维环前厚后薄,后侧中央又有后纵韧带加强,因此发生破裂突出时,破口常在后纵韧带的两旁(侧后方),即神经根进入椎间孔的部位,从而产生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Gaskiff[1]综合国际上各方面报道发现,不管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均有约60%~80%成年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一个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占80%~85%.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任援  黄晓青  孙文  傅小美  丁菁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1):1580-1580,1604
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位于椎骨前部的椎体之间,它由玻璃样软骨盘、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外形酷似一个个“小圆饼”。髓核犹如小圆饼中央的“馅子”,它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样物质,被限制在软骨盘和纤维环之间,本身无一定的形状,随脊柱部位和其所持的姿势而改变。软骨盘上下各一枚,与椎体紧密相连,防止髓核突入椎体内。纤维环为有韧性的纤维软骨组织,围绕在上下软骨盘边缘,能有效地制止髓核向周围突出。由于椎间盘所遭受的挤压、牵引和扭转是经常的,劳损也是强大的,因此它最容易磨损。又因为椎间盘缺乏或根本没有血液循环,仅靠上下软骨渗透的…  相似文献   

7.
张国强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6,12(4):243-243,242
手法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张国强理疗科主题词正骨手法,中医伤科学,牵引术,椎间盘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的变性、破坏、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的一种腰椎间盘病变。其突出的部分和变性的纤维环引起脊髓马尾、腰神经根的压迫刺激症状,或因髓核的变性,软...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正常情况下其最大横截面与相邻椎体的最大横截面相当,慢性劳损和外伤等原因均可使纤维环软化或破裂,若纤维环软化并向周围膨胀而超出椎体边缘,即形成椎间盘膨出,若纤维环破裂,髓核可由破裂处逸出并超过椎体边缘,形成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成像显示正常椎间盘纤维环的能力.方法:对15例健康志愿者的L3~S1椎间盘和1例新鲜尸体椎间盘离体标本分别行DTI扫描,图像在工作站后处理成纤维环示踪图(FT图)和DCavg图、FA图.观察FT图上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并与病理相对照,测量正常纤维环和髓核的DCavg值和FA值.结果:所有被检椎间盘均可得到椎间盘纤维环的DCavg图,FA图和FT图.正常纤维环在DCavg图和FA图上呈一DCavg值和FA值连续均匀的环形,FT图示纤维环呈连续完整的环形结构,其纤维板层走行与病理观察一致.正常纤维环的DCavg值比髓核低,而FA值则较髓核高.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够无创地显示椎间盘纤维环的形态,评价其完整性,为在活体内显示纤维环是否断裂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椎间盘髓核造影对指导臭氧髓核氧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监视引导下,穿刺成功后行椎间盘髓核造影。根据纤维环是否破裂,破裂部位、形态,以及突出相应平面后纵韧带是否破裂等,确定椎间盘突出类型,并决定注射方式及注射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均随访3~12个月。结果:依据椎间盘髓核造影结果,将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分成纤维环未破裂型、纤维环破裂型及后纵韧带破裂型。依据上述分组次序,臭氧的注射量依次增加5ml,而注射时间依次递减约1~2min。术后随访结果表明,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3.08%,17.31%,9.61%,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为90.39%。结论:利用C臂引导髓核造影技术指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有更好的针对性,对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DH)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物理疗法中牵引加中频电治疗的方法常常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对2010-12~2011-12住院及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牵引+中频电+推拿点穴及手法复位疗法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分型的方法及传统CT轴位分型的方法报道较多,不是很统一。病理分型有:Schmorl分为反复性突出固定性突出、嵌顿性突出和游离性突出。Mcnab提出5类型(1)周围性纤维环膨出。(2)局限性纤维环膨出。(3)椎间盘突出髓核位于纤维环内。(4)椎间盘脱出:移位的髓核穿过纤维环而位于后纵韧带下。(5)椎间盘游离:突出的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硬膜内,椎间孔内。传统CT轴位对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分型也不很统一,有的分中央型、后侧型、外侧型3型[1];有分中央型、旁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5型;还有分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伴有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由于外伤和劳损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或硬膜囊,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中医则为外感六淫、跌仆损伤或肝。肾亏损而致气血瘀滞、经脉闭塞不通或筋脉失养而发。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该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腰腿痛”、“痹证”的范畴。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从远期疗效及患者功能康复的需要来看.除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外,大多数主张采用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椎间盘的髓核或部分纤维环、纤维软骨向周围组织突出,引起相应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诊断方法随着新器械技术的应用而日趋完善。为了使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手术准确,笔者针对127例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经X线平片、脊髓造影及CT、MRI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影像检查为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行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时进或不进入纤维环内摘除变性髓核组织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和术后MRI表现.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将符合标准的107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54例行MED时只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B组53例行MED时摘除突出的椎阳间盘髓核组织并切开纤维环摘除盘内髓核组织.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前后椎间盘及其周围结构的MRI检查结果和形态变化.结果 107例患者经过1~4年(平均2年)随访,A组无手术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B组4例手术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A组疗效为优51例(94%),良3例(6%),优良率为100%;B组疗效为优42例(79%),良7例(13%),差4例(8%),优良率为92%.采用Videman等的方法对椎间盘信号进行半定量评定,A组于术前后的腰椎间盘MRI信号强度、厚度、椎管横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突出的程度、椎管前后径与侧隐窝宽度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前后的腰椎间盘MRI信号强度、厚度、突出的程度、椎管前后径与侧隐窝宽度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管横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显著,但MED尽可能减少了对椎间盘结构的破坏,保持了脊柱相对稳定性,延缓了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变,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叫腰椎间盘髓核突出,也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广大劳动人民和指战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和部队战斗力。本病由于损伤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脊神经受压,是造成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伴有一侧腿痛,重者行动困难。对马尾神经损伤者,可有大小便障碍、下肢广泛肌力减退或截瘫,需尽快治疗,以免不能恢复或恢复不完全,一般应先作非手术疗法。我院根据中医推拿牵抖和西医牵引疗法的特点,从1980年以来,采用自动牵引推拿,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髓核碎块突破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硬膜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相对于一般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检查方法较多,但CT是检查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常常由于扫描方法不正确,而导致漏诊及脱出部位分型与临床不符合。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有助于选择及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无症状人群腰椎间盘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40名年龄20~60岁的无症状志愿者进行腰椎MRI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每位志愿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记录腰椎间盘的表现,包括: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脱出、游离以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T2WI上纤维环高信号区(HIZ). 结果 40名无症状志愿者中腰椎间盘退变30名(75%),椎间盘膨出18名(45%),椎间盘突出9名 (22.5%),椎间盘纤维环出现HIZ 5名(12.5%),椎间盘髓核脱出1名(2.5%),没有发现椎间盘髓核游离以及神经根受压者.不同年龄组椎间盘异常的发生率不同,40岁以上组志愿者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HIZ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100%、70%、40%、20%. 结论 无症状人群中MRI发现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以及撕裂较常见,而椎间盘脱出、游离以及神经根受压较罕见,因而很可能是有症状腰腿痛患者致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