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目的比较茶碱缓释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与单纯吸入舒利迭冶疗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将75例成人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病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使用茶碱缓释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及单用舒利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变。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同舒利迭吸入对轻中度持续哮喘有相近的疗效,副作用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酮替芬与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早晚各1吸联合酮替芬口服治疗;观察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早晚各1吸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S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量(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口服酮替芬,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CVA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入剂50μg/250μg早,晚各1次,同时给予孟鲁斯特钠10 mg口服,每天1次;B组给予孟鲁斯特钠10mg口服,每天1次;C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入剂50μg/250μg吸入早、晚各一次。三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变。结果三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A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B、C两组(P0.05),B组和C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斯特钠改善CVA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明显,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给予孟鲁斯特钠10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B组给予孟鲁斯特钠10 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早,晚各1次;C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吸入早,晚各1次;三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变。结果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三组间比较,A组和C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A、C两组(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单药治疗可以改善CVA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孟鲁斯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治疗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合理降级方案。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哮喘专科门诊收治的111例重度哮喘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C组先减少丙酸氟替卡松剂量;B、D组先减少沙美特罗剂量。A、B两组每24周降阶梯治疗,C、D两组每12周降阶梯治疗。每治疗阶梯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变情况、哮喘加重、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各组经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质量分数[20%(50μg/250μg)]吸入治疗4周后,总控制率达90%以上,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组各降级阶梯哮喘控制率、肺功能和哮喘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冒是诱发各组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以咽干、痰多等局部反应为主。结论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质量分数[20%(50μg/250μg)]吸入治疗重度哮喘总控制率达90%以上。降阶梯治疗时,先减少丙酸氟替卡松剂量或先减少沙美特罗剂量,以及每治疗阶梯维持12周或24周降级,在维持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合总的药物费用考虑,维持12周组降级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思力华)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吸入舒利迭(50μg/250μg)2次/d,吸入思力华(18μg)1次/d;B组:吸入舒利迭(50μg/250μg)2次/d,疗程3个月。以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为观察指标。结果 A组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MWT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胺联合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局部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局部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FEV1、FEV1(%)及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根据患者哮喘症状、体征评价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并预防发作,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程益康 《内科》2013,(5):488-489
目的观察比较布地奈德气雾剂以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每次吸入布地奈德200ug,2次/d;对照组患者吸入沙关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每次吸入沙美特罗50ug,丙酸替卡松100ug,2次/d,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95.0%,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在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邓春荣  张寒冰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902-190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氟替卡松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有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参加研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除基本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氟替卡松吸入,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主要终点为哮喘恶化,次要终点为因症状加重增加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恶化及FEV1减低。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症状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哮鸣音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哮喘恶化无显著差异,治疗后FEV1显著改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显著效果,不亚于异丙托溴铵联合氟替卡松吸入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必可酮(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每次1吸,每天2次,联合喘定片(1片1次,1日3次);观察组患者吸入舒利迭(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替卡松),每次1吸,每天2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月,观察两组哮喘复发情况,定期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治疗组在哮喘症状,在肺功能的改善方面均有明显疗效(P<0.01).结论 舒利迭能够显著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哮喘发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舒利迭吸入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入舒利迭50/100μg或50/250μg,1吸/次,2次/日。试验组30例,在吸入舒利迭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每个鼻孔各1喷,64μg/喷,2次/日。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照组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鼻炎症状。结论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比单纯治疗支气管哮喘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许婕  龚建祖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06-1207
目的观察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与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对照组给予大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前后评价PEFRv、FEVl%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诱导痰上清中IL-8含量的变化。结果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可显著降低PEFRv及提高FEVl%(P<0.05),两组间PEFRv改善百分比和FEVl%改善百分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上清中IL-8的水平。结论小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福多司坦和大剂量吸入性激素对治疗轻中度哮喘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OPD稳定期的不同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舒利迭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每天2次)、联合用药组(口服茶碱缓释片0.1g每天2次+吸入丙酸氟替昔松125μg每天2次)及对照组(按需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随访1年,观察1年后的肺功能(FEV1、FVC、FEV1%pred、FEV1/FVC和FEF25—75%),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swalkingdistance,6MWD)和1年中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治疗后舒利迭组和联合用药组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FEF25—75%和6MWD分别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值均〈0.05);治疗后舒利迭组比联合用药组FVC和FEF2575%改善更明显(分别为2.41±0.61和2.11±0.47,44.9±10.1和35.4±8.8。P值均〈0.05)。结论舒利迭(50/250μg)、联合用药(口服茶碱缓释片+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肯定,前者对FVC和FEF25—75%的改善较后者强。  相似文献   

14.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方法呼吸内科住院COPD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1)联合治疗组20例,吸入噻托溴铵干粉胶囊1粒(18μg),经单剂量干粉吸入器,每日上午1次,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DRT型小型雾化器,剂量每次1 mg,1天2次。(2)布地奈德雾化液吸入组,20例,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剂量每次1 mg,1天2次。(3)空白对照组20例,疗程2周。结果试验组在第一周以后,吸入沙丁胺醇前的FEV1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一直持续到第二周,联合治疗组的FEV1升高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实验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FEV1提高了10.3%,布地奈德组提高了8.2%。空白对照组改变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型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联合长效激素制剂治疗COPD,在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激素,及空白对照组。本试验未发现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能够被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治疗成人哮喘6周前后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45例非急性发作的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丙氟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B组15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组;C组15例: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肺功能指标及症状控制情况。结果①治疗6周后,A组的HF、PNN50降低,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SDANN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F、PNN50降低,LF、SDANN增高,与用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F、PNN50降低,LF、SDANN增高,与用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较用药前有所降低,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减少,肺功能中的FEV1、FEV1%较用药前改善,三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组间对比得出心率变异性的定量分析指标(HF、PNN50、LF、SDANN)A组与B组,B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中的FEV1、FEV1%显示A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显示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粉吸人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HF、PNN50,使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糖皮质激素相比在改善肺功能中FEV1、FEV1%值,减少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降低哮喘症状评分方面,效果相当。结论以上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改善肺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降低哮喘症状评分及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次数等方面均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导哮喘发作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58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87例)和试验组(B组,171例),患者出现急性上感症状后3天内来诊,B组于就诊当天即予:大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能药物,用药3~7 d。两组哮喘发作按常规处理,随访观察7~14 d。结果两组各失访3例,B组出现声音嘶哑3例。最终观察84例A组患者,哮喘发作48例(57.1%),轻度18例,中度21例,重度9例,165例B组患者,哮喘发作54例(32.7%),轻度30例,中度24例,无重度发作。A、B两组哮喘发作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窗内给予大剂量吸入激素及抗胆碱能药物可有效而安全的避免相当多的哮喘患者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效果。方法 10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每次给予LAM100mg,每日1次;六味五灵片每次2g,每日3次。对照组每次给予LAM100mg,每日1次;护肝片每次1.4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后继续口服LAM,并对两组ALT、HBV-M、HBV DNA载量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54%。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联合六味五灵片具有较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恢复肝功能及抗纤维化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肝损害的疗效,并调查其医疗费用.方法 将合并有肝损害的AE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40例未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护肝、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雾化吸入及氧疗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血PaO2、PaCO2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0.2±5.0)天和(14.1±6.0)天,病死率分别为8.3%和12.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 143±325)元和(8 213±401)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肝损害患者早期行无创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且并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用吸入激素(ICS)和并用长效β2激动剂(LABA)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作用;观察哮喘控制水平是否与患者气道炎症控制水平一致。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共入组27例哮喘患者,其中单用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FP组)14例,并用沙美特罗治疗(联合治疗组)13例,并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通过瑞氏染色和ELISA法分别对诱导痰炎性细胞计数、IL-4和IL-5进行检测。结果 (1)同基线相比,第一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计数、IL-4和IL-5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数(EOS)、IL-4和IL-5表达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2)第二阶段治疗结束后,获得良好控制和完全控制患者诱导痰中IL-5、IL-4水平较基线均得到显著降低(P0.05),而未获得哮喘控制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联合应用ICS和LABA能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这种控制水平的提高得益于LABA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不是增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