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研究,肥胖人的体质特点多以痰湿体质为主,肥胖多是痰湿体质的集中外现。痰湿体质易感湿邪,发病之后多表现为痰湿证。在一定诱因作用下,痰湿内生的脏腑部位也有所区别,因而表现为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内科试题一、解释:(20分,每题5分)1.脏腑病机:探讨疾病发生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活动的病理变化机制(5分).2.脏腑病证: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候(5分)。3.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喘间有哮鸣声为主证(1分)。发病机理,主要在于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失升降之职(1分)。发作时多表现为实证。因其见证有寒热不同,故有  相似文献   

3.
受生活节奏加快及饮食、情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湿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湿疹病因复杂,皮损表现也多种多样。其病因病机,各代医家认识不一,古代医家多认为,湿疹是由外邪引发脏腑功能失调为病或内邪招致外邪相合致病;近代医家则认为湿疹发病归于内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脾胃因素是主要方面;现代医家颇倾向于"湿"为主因,风、湿、热三邪相兼致病。湿疹发病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三邪为主,且有内、外因之分。外邪是导致内邪生成的主要因素,内邪又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李世增教授诊治痤疮的经验。李老认为痤疮病变虽表现于皮表,病机则归于五脏,多责之于肺经热盛,治疗以清泻肺热,凉血解毒为总则,临床辨证需参照疹发部位和兼见症状确定发病脏腑,并辨清脏腑虚实。  相似文献   

5.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有时亦可表现为高热.笔者应用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风寒、劳损,外伤午因素造成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导致的退行性骨关藕,颈椎为脑髓之门户,多数经脉都在此通过,眨颈椎病的症状不仅见于项背、四肢.也可涉及脏腑,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本文依据病因病机起居撮生,环境气候.进行辨证论治及撂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和理化检查,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脏腑辨证;分别以冠心病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脏腑辨证的6个脏腑虚证为自变量,以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959和2.803)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危险因素;心虚证、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74,2.471,3.296)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气虚证、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降低为主要症状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病证的范畴。中医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多以肝气郁结为核心,认为七情所伤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气机郁结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为其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人的精神、情感状态与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息息相关;但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七情、五志,心神统帅五脏神;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调畅情志。笔者认为:肝气郁滞是抑郁症发病的始动环节,心失所主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中医理论,阐述心、肝在情志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与认识抑郁症的发病,需要了解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不同作用,分清主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 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 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丘脑为脑出血中脏腑的好发部位;中经络组脑出血量多小于30 mL,平均(12.79±11.06)mL;中脏腑组脑出血量多大于30 mL,平均(32.42±24.45)mL,明显大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 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中脏腑组出血量明显大于中经络组.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诊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胃炎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近年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受伤,百病由生".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其他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名医宋孝志教授在治疗慢性胃炎时,不但说明了五脏与胃的关系,并把脏腑间的发病症状、脉象也作了详细的阐述.如肝胃痛症、脾胃痛症、肺胃痛症、肾胃痛症.李东垣谓"脾胃为元气之本".因此,治疗慢性胃炎,补中益气、健运脾胃是中医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谢晶日教授于临床上运用中医药传统理论辨治功能性胃肠病之经验,他认为纠其发病核心不外乎内因与外邪相合在气、血、痰、湿、热、食等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体内脏腑郁结失司,造成周身气机逆乱,从而临床表现出一系列以躯体症状伴有情绪障碍的症候群。病位虽表现在胃肠,但追本溯源归责肝脾两脏,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脾为传病之路、胃为发病之所。临诊时衷中参西,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合均重视脏腑,临证组方所投之品也多顺应脏腑之特性,多选气味平和之类意在平补平调,旨在以调代补健运中州,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而开六郁,最终达到身心同治。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直接影响内脏而发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志的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精神情志刺激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也常表现出不同的情志改变,尤其表现在心、肝诸证等与情志密切相关的疾病中。不良刺激使情志超度可使人体气血失诃,气机失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加重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以咽喉与肺肾经络相连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咽炎发病特点,提出急性咽炎的发病是在机体肺肾阴虚的前提下,感受外邪,邪毒由口鼻而入,直袭肺之门户,邪毒与阴虚相得益彰,而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以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明代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后世医家大多从六淫及脏腑辨证论治咳嗽.笔者师从郑星宇主任医师,发现老师多从少阳证沦治咳嗽,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指出阴寒证与阳虚证不同:前者为阴寒之邪由外而入,发病较急,变化较快,病程较短,入里多侵及心脾,阳伤为标,现代研究表现为急性心血管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功能紊乱;后者则为内伤或先天禀赋不足,发病渐起,变化较慢,病位多在命门,阳损为本,现代研究多表现为各脏腑器官缓慢的退行性病变。进而提出祛寒与温阳法不同:药有刚柔、润燥、走守之别;治有缓急,效有迟速不同;剂有纯阳重权与阴中求阳之异;现代研究各有所主。  相似文献   

16.
总结王平教授中医辨证小儿遗尿的临证经验.王平教授认为该病元气亏虚失运乃发病之因,脏腑功能失调乃起病之源,"阴火"常有余乃疾病之特点.其主要病机可归纳为"元气亏虚失运、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上以"培调元气"为基本原则,多脏辨证,标本兼顾.此外对于患儿的日常调护教养以及心理干预也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附验案1则,以资佐...  相似文献   

17.
头痛又称“头风、脑风、首风”,是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缓解的特点,发病可有诱因,未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脾肾等脏,与三阳经循行部位密切相关;病性多属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既有气血津液等本虚之象,又有痰湿,瘀血,气滞,肝阳上亢等表实之象;起始多为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从胆论治探析朱玉针灸系(730000)关键词冠心病,胆,胆心同病冠心病临床多属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病,其发病所涉及的脏腑多为心、肝、脾、肾。在冠心病发病所影响的诸脏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胆。因胆病而导致的心病临床并不鲜见,现代医学谓之“胆心...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自然衰老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的“淋证”、“癃闭”之证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发病机理主要与性激素水平失调有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内曲细精管功能下降,引起下丘脑促卵泡素释放激素反馈性升高。使睾丸酮大量增加,从而引起前列腺泡内雄激素和胆固醇大量蓄积而致肥大。从中医脏腑受累之病因病理而言,多易累及肝、肾、脾、膀胱等脏腑,也可累及多个脏腑共同发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本着肝肾同源。治当以同治之原则,就前列腺增生症中单一表现以肝肾受累的症候群。采用这一方法治疗,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五、中医儿科 (一)小儿五脏生理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旺盛,表现在五脏生理特点是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多火,肾气常虚。(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患病易虚,易实,发病急剧,易趋康复。表现在五脏方面的病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