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创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颧骨复合体骨折临床治疗探讨;52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的早期处理及意义;重症颌面部损伤患者的首(急)诊护理;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的Meta分析;颌面创伤3958例临床回顾;69例老年患者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处理;颌面部外伤患者早期的个性及心理调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损伤患者265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月影 《口腔医学》2004,24(6):382-383
目的 总结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对 2 6 5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根据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特点 ,做好 4项重点护理。结论 把握好抢救时机 ,做好急救处理 ,严密观察伤情 ,重视整体护理 ,对使患者转危为安 ,获得良好的预后和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医疗中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6例医源性损伤病例的性别、年龄、损伤的类别、治疗方法、事件的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违规操作69例,占65.09%;患者不合作27例,占25.47%;误诊误治6例,占5.67%;医疗意外4例,占3.77%。结论:严格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术前对患者心理疏导是避免口腔医疗中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08例颌面部骨折的急救处理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口腔科(525000)吴克志颌面部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救处理较为复杂。自1987年至1997年作者参与抢救50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其中157例伴颅脑损伤,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方法:纳入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43例,按治疗计划系统(TPS)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cm,活度0.7mCi,术后随访复查。结果:粒子植入顺利,平均41颗/人,术后未见粒子移位。随访率93.02%,治疗有效率(PR+CR)90.70%,靶区未见瘤复发,因瘤死亡率9.30%。患者总生存率74.43%,0.5、1、2、3年及5年累积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3.0%、85.7%、79.3、69.8%及56.9%,平均生存36.06~50.04个月,中位生存期43.05月,最长无瘤生存60月,1级放射损伤率20.93%,2例患者原有面神经损伤术后恢复。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损伤小,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保证口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急救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方法:对1988~2002年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抢救治疗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口腔颁面部创伤并发呼吸道梗阻应分为吸人性梗阻、肿胀性梗阻、组织移位性梗阻,根据不同梗阻分别处理、及时救治,必要时应紧急气管切开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才能提高呼吸道梗阻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颌面创伤3 958例临床回顾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对口腔颌面创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及合并损伤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1955年至2001年,47年间收治的395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958例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4.27:1;21~30岁(33.4%)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30.6%)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颌面部创伤中,下颌骨骨折2299例,占骨折的72.7%,发生率最高。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为多见,有916例(23.1%)发生。结论颌面创伤住院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颅脑损伤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损伤量化评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247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采用量化评分来评定颌面部损伤的严重度,即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结果:本组病例中属轻度伤者有130例,f值的许可范围1~5.99,每例平均分值(ISS)为3.91;属中等度伤者有82例,f值许可范围6~9.99,ISS值为7.23;重度损伤35例,f值为10以上,ISS值为14.03。将划定结果进行回代验证,结果符合率达98.7%。作者认为ISS值超过10者应列为抢救病例。本研究结果对颌面部损伤的救治、预后判断,及其伤愈后的善后处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损伤7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965~1991年我科住院患者中770例颌面部损伤病例,其中软组织伤占43.64%,以唇部损伤为多;骨组织占56.36%,以下颌骨骨折居首位。本组牙体损伤病例均为颌面部其他损伤的合并伤,受伤牙齿共512枚,以上切牙居多。治疗方面,对骨折病例分别采用骨间固定、颌间固定、单颌固定、牙间栓结及酌情采用颅颌绷带固定等。对骨折复位后病例辅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文就颌面部损伤的紧急处理及骨折固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199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9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有关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探寻本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6岁,平均约50.2岁:男女之比为1.26:1: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20.1%)、颌颏下区(16.8%)、腮腺(11.4%)、腭部(10.3%)、下颌骨(7.3%)等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痛性肿块型(74%)、溃疡坏死型(13.9%)、炎症浸润型(7.3%)及水肿红斑型(1.5%)等。首诊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及颌面部软组织炎症等。病理分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90.5%)较霍奇金淋巴瘤(9.5%)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83%)较T细胞型淋巴瘤(17%)多见。结论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颌面创伤急救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颌面部损伤的急救方法。方法:收集31例颌面创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损伤原因、类型、急救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20 d。出院时面部外观及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结论:颌面部损伤的抢救首先应排除颅脑损伤,明确诊断,积极抢救生命,在此基础上尽早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12.
在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的动物模型上,观察局部组织损伤特点和脑、心、肺损伤情况.发现:(1)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时,局部组织器官损伤严重而广泛,若不及时妥善处理,可因阻塞呼吸道或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2)伤区肌肉组织挫伤区范围在0.5cm以内;(3)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脑、心、肺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在颌面火器伤伤员的早期救治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彻底止血;早期清创时,肌肉组织的切除范围一般不超过05cm;在救治过程中还应严密监测脑、心肺损伤后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颈部大血管损伤的临床处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颈部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断、处理体会。方法:回颐分析12例颈部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致伤原因、急救方法、结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颈部外伤患者.应高度重视颈部大血管损伤的可能,迅速填塞加局部压迫止血是现场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暴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休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急救手术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颌面部创伤伴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颌面部创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重视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颌面部创伤伴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7例,无院内死亡;手术治疗8例,3例死亡.原因均为呼吸衰竭。结论:不要忽视颌面部创伤病人颈椎的检查和保护。一旦合并颈髓损伤,愈后较差.治疗要重视早期诊断及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区10年交通事故致颌面部损伤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统计了1988至1997年广州市区因交通事故致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病例共9584例,对外伤的原因和急救处理进行了初步讨论。临床资料1资料来源:根据广州市交通控制指挥中心的事故资料进行统计,1988至1997年共有口腔颌面部损伤9584例。(表1)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21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分析。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9年收治的1131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骨折原因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3.52:1.19~29岁组为好发年龄段(30.7%):无业患者人数最多(21.4%),交通事故伤占52.6%。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中.869例发生下颌骨骨折(76.8%),452例发生面中份骨折(40.0%)。伴发伤以眼损伤最为多见(18.5%),其次是四肢骨折(9.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处跌落导致下颌骨骨折的相对危险度最高(OR=3.119,P=O.009),低龄患者更容易发生下颌骨骨折(OR=1.021,P〈O.001);机动车事故伤(OR=2.896,P〈O.001)是面中份骨折的高危因素.而男性较女性易发面中份骨折(OR:1.431.P=O.025),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面中份骨折的风险增加(OR=0.980,P〈O.001)。结论:15I腔颌面部骨折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050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颌面部损伤综合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选择因颌面部损伤住院的30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职业、地域分布、血型、骨折部位、合并伤、首诊收入科室及治疗效果等因素。结果3050例颌面部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1;20~40岁(1711例,56.1%)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交通事故伤(1055例,34.6%)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颧骨复合体(707例,23.2%)、鼻眶筛骨(650例,21.3%)、下颌骨(540例,17.7%)在颌面部骨折中居前三位。颌面部损伤常合并颅脑损伤(1321例,43.3%)及面部软组织挫裂伤(1275例,41.8%)。2632例骨折患者中,首诊收入科室包括口腔科(67.3%)、骨科(11.6%)及脑外科(8.4%)。所有患者的简明损伤评分(abbrebiated injury scale,AIS)平均得分为2.3分,介于中度与较重度之间。手术治疗1694例(55.5%),保守治疗1356例(44.5%)。结论颌面部损伤患者中以男性为主,以青壮年比例最高;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颧骨复合体、鼻眶筛骨及下颌骨最容易发生骨折;颌面部损伤常合并颅脑、胸腹腔、四肢等其他重要部位损伤;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效果总体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种口腔颌面部损伤并休克的急救方法。方法收集33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并休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损伤原因、类型、诊断、急救方法及疗效。结果33例中有20例为交通事故所致,31例为失血性休克,27例合并颅脑损伤、四肢骨骨折等全身合并伤。32例抢救成功且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恢复或基本恢复,1例因脾破裂死亡。结论合并休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首先应明确诊断,积极抢救生命,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19.
607例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对607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疾病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只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观察和处理,完善术后管理,老年人是可以耐受口腔颌面部的各种手术;但大型手术有较大的危险性(死亡率为3.2%:9/283)和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3/283)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科1985年10月~1996年10月,收治颌面部骨折病人197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44例,占22.3%。现对不同类型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进行临床分析。一、临床资料1.44例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5例;年龄18~53岁;车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