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用4种不同抗卵巢肿瘤抗原NB/70K的单克隆抗体(NB12123.NB12913、NB13834和NB13831),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人血中卵巢肿瘤抗原NB/70K的水平。以区别健康人.良性妇科疾病与恶性卵巢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卵巢癌组患者、55例盆腔良性疾病组患者和120名对照组用ELISA测定血清HE4水平,用ECLIA测定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而盆腔良性疾病组血清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组及盆腔良性疾病组血清CA125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果表明,HE4和CAl25是较理想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中ZAP-70的酪氨酸磷酸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结核杆菌抗原 (Mtb Ag)活化的γδ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ZAP 70酪氨酸磷酸化的特点。方法 用Mtb Ag和抗CD3单克隆抗体 (CD3McAb)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诱导活化 ,在含IL 2的培养液中扩增培养 ,分别获得Mtb Ag激活的T细胞 (MtbAT)和CD3McAb激活的T细胞 (CD3AT)。再分别用Mtb Ag和CD3McAb刺激 ,在不同时间内提取细胞裂解液 ,用抗 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抗体作免疫沉淀 ,用抗ZAP 7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印迹。结果 MtbAT中γδT细胞可达 6 0 %~ 80 % ,CD3AT中CD3 细胞可达 90 %以上 ,而γδT细胞 <10 % ;MtbAT细胞用Mtb Ag再刺激后 15min时出现ZAP 70的酪氨酸磷酸化 ,30min达高峰 ,可持续到 6 0~ 12 0min ,而CD3AT用CD3McAb再刺激后仅在 5min时检测到ZAP 70的磷酸化。结论 与CD3McAb对普通T细胞的作用比较 ,Mtb Ag刺激可优先活化γδT细胞 ,其对γδT细胞ZAP 70活化的特点是 :较慢、较强、较持久  相似文献   

4.
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区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在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11q13和 1p的杂合子缺失 (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方面的差别 ,试图找出能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指标。方法 对 2 2例临床确诊为良性 (12例 )或恶性 (10例 )的嗜铬细胞瘤 :(1)分析组织形态 ;(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Ki 6 7、p5 3、嗜铬粒素A、S 10 0、增殖细胞核抗原及survivin表达 ;(3)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倍体 ;(4 ) 12例附有正常组织的肿瘤 (7例良性 ,5例恶性 )用显微切割获取肿瘤和正常组织 ,分别提取DNA ;用 8种引物进行PCR扩增 ,分析 11q13和 1p的LOH及MSI。结果 全组 2 2例肿瘤均未见不典型核分裂象 ,核分裂象数除 1例恶性肿瘤为 2 3/ 10HPF外 ,余均≤ 1/ 10HPF ,2例恶性肿瘤有广泛坏死。良性组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少于恶性组 ,良性与恶性组平均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之比为 0 73%∶2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DNA倍体良性与恶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11q13和 1pLOHMSI良性和恶性组的差别由于例数少 ,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仅Ki 6 7阳性表达 >3%具有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CA19-9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9-9(CA19-9)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 发光免疫分析检测4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46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和49例健康人 (对照组)血清中CA19-9。结果:在恶性组的47例、良性组的46例和对照组的49例血清样品中,CA19-9平 均水平分别为263.4±259.9、47.4±43.3和15.5±9.2U/ml,恶性组的CA19-9平均水平与良性组比较显著 升高(P<0.001);良性组的CA19-9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5)。结论:在消化道疾病中, 无论良恶性其血清CA19-9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合影像学对CA19-9增高可作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K6作为刺激源的IFN-γ ELISPOT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该方法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结核病患者和非结核性肺部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预包被ELISPOT板对应孔,分别加入抗原K6、T-SPOT.TB试剂盒抗原A和B,每个PBMC样品设阴性对照孔和阳性质控孔.37℃、5% CO2培养20 ~ 24小时,弃细胞,依次加入酶标检测抗体、底物显色获得斑点.ELISPOT读板仪进行斑点计数和分析.结果:K6和T-SPOT.TB试剂盒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0.0%和85.9%、特异度分别为83.9%和73.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6作为刺激原的IFN-γ ELISPOT诊断结核病阳性预示值为88.3%,阴性预示值为73.4%.结核病组,抗原B刺激PBMC分泌IFN-γ的细胞斑点数(SFC)平均值分别高于抗原A和K6(P=0.011和P=0.004),抗原A和K6刺激PBMC分泌IFN-γ的SFC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核性肺部相关疾病组,抗原A、抗原B和K6刺激PBMC分泌IFN-γ的SFC平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6可作为结核病IFN-γELISPOT诊断候选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抗肺癌单克隆抗体WLA-2C_4、SABC-ELISA免疫结合抑制法,检测了100例正常人、93例肺癌患者和56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血清中WLA-Ag_1抗原水平。结果发现54%肺癌患者该抗原水平升高,其中与肺低分化腺癌(94%)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而在健康成人和良性疾病患者,仅45%有该抗原水平升高。提示血清WLA-Ag_1抗原水平的升高可能有助干肺癌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8.
罗伟  俞莺莺 《现代免疫学》1998,18(5):310-311
<正>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对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鉴定出许多肿瘤相关抗原.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结直肠癌标志物除CEA外,还有CA19-9、结直肠癌相关抗原(CCA)等.本文采用鼠抗人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纯化结肠癌组织中的CCA,并对此抗原作初步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人结肠癌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净.将肿瘤组织剪成小块,加入0.01mol/LpH7.2(含3mol/L氯化钾)磷酸缓冲液,制成匀浆.4℃搅拌14h.10000r/min离心30min,上清液用上述缓冲液透析48h.将此提取液边搅拌边滴加3mol/L 高氯酸,至其最终浓度成0.6mol/L,4℃搅拌30min,10000r/min离心30min,上清液透析,稍作浓缩.测定蛋白浓度为2.5×10~2mg/ml.1.2 单抗亲和层析柱的制备和亲和纯化CCA将抗CCA单克隆抗体腹水(IgGl,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研究所提供)经二次盐析后,用pH8.3 0.1mol/L 碳酸缓冲液透析平衡.每毫升 CNBr活化Sepharose 4B凝胶加20mg抗体蛋白混合.室温倒转反应2h,继用1mol/L.pH7乙醇胺封闭2h,制成单抗亲和层析柱.最后用0.15mol/L pH7.2磷酸缓冲液平衡,装柱.将上述高氨酸提取液上亲和层析柱.解高用0.2mol/L pH2.5甘氨酸-HCI缓冲液,收集并及时中和所得抗原蛋白液.1.3 免疫酶法测定 取市售的CCA试剂盒(中科院及本  相似文献   

9.
1983年Bast等用卵巢囊腺癌的上皮细胞株,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卵巢癌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用此抗体测得的抗原称CA125。CA125存在于成人胸膜、腹膜间皮细胞、输卵管内皮、子宫及宫颈内皮中。在由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多种上皮细胞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含量均可增高,而且许多良性疾病患者CAl25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7-H3、B7-H4在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研究86例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恶性组),4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间质肿瘤(交界组)和40例卵巢良性上皮-间质肿瘤(良性组)B7-H3与B7-H4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B7-H3、B7-H4mRNA在3组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各自的3组卵巢肿瘤组织的mRNA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与B7-H4蛋白在恶性组中均呈细胞质和(或)细胞膜表达,其中B7-H3阳性率为81.4%(70/86),明显高于交界组22.5%(9/40)和良性组5.0%(2/4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阳性率为77.9%(67/86),明显高于交界组35.0%(14/40)和良性组5.0%(2/4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卵巢癌组织中B7-H3蛋白在非黏液性卵巢癌中较黏液性卵巢癌高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7-H4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7-H3与B7-H4在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的检测,探讨各指标在对伴胸腔积液的肺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对30例肺癌患者,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进行三种肿瘤标志物测定,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对活动期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表面B7-1(CD80)和B7-2(CD8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8例活动期LN患者的抗凝血标本随机分为LN的CTLA-4Ig处理组(LN-T组9例)和普通培养组(LN-NC组9例)。另以14例正常人的抗凝血标本为对照,随机分为正常人的CTLA-4Ig处理组(NC-T组7例)和普通培养组(NC-NC组7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处理组加入CTLA-4Ig(10ng/L)、普通培养组加入等量普通培养基37℃孵育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BMC细胞表面B7-1和B7-2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孵育液中抗dsDNA抗体、IgG及IgM水平。结果活动期LN患者CTLA-4Ig处理组与普通培养组比较,PB-MC表面B7-2分子表达明显下降(P<0.01);B7-1分子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孵育液中抗dsD-NA抗体、IgG及IgM的生成均明显减少(P<0.01)。而正常人的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Ig可抑制活动期LN患者的PBMC表面B7-2分子的表达,并可减少其抗dsDNA抗体、IgG及IgM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对活动期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表面B7-1(CD80)和B7-2(CD8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18例活动期LN患者的抗凝血标本随机分为LN的CTLA-4Ig处理组(LN-T组9例)和普通培养组(LN-NC组9例).另以14例正常人的抗凝血标本为对照,随机分为正常人的CTLA-4Ig处理组(NC-T组7例)和普通培养组(NC-NC组7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处理组加入CTLA-4Ig(10 ng/L)、普通培养组加入等量普通培养基37℃孵育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BMC细胞表面B7-1和B7-2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孵育液中抗dsDNA抗体、IgG及IgM水平.结果 活动期LN患者CTLA-4Ig处理组与普通培养组比较,PBMC表面B7-2分子表达明显下降(P<0.01);B7-1分子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孵育液中抗dsD-NA抗体、IgG及IgM的生成均明显减少(P<0.01).而正常人的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Ig可抑制活动期LN患者的PBMC表面B7-2分子的表达,并可减少其抗dsDNA抗体、IgG及IgM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腹水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 169例恶性胸腹水患者设为恶性腹水组,146例良性胸腹水设为良性组,比较两组胸腹水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 125、CA19-9水平,并对各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恶性组的CEA为(139.7-±56.4) ng/mL、AFP为(189.2±45.2) ng/mL、CA125为(314.7±86.2) U/mL、CA19-9为(158.5±24.2) U/mL,浓度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CEA、AFP、CA125以及CA1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547、0.715和0.769,其对应的诊断切点分别为5.6 ng/mL、63.7 ng/mL、38.9 U/mL和30.4 U/mL;AFP因ROC曲线下面积过低不适于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方法学评价的各项指标均以CEA最好,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88.6%,联合检测以CEA、CA125以及CA19-9的联合检测效果较好,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94.0%.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胸腹水的性质鉴别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多种免疫细胞及其亚群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4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外周血和腹水中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亚群,并与20例健康妇女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Treg水平升高,Th1细胞水平和CD8+T细胞表面的活化受体NKG2D均明显减少(P0.05)且升高程度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外周血中总DC水平没有变化,但成熟DC下降,且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浆细胞样DC升高,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且与外周血相比,患者腹水中NK细胞的CD16+和CD8+T细胞的NKG2D受体水平均下降。结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综合功能下降,外周血和腹水中肿瘤杀伤效应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功能都受到明显抑制,且DC的抗原提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的应用始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TM不断 被发现,并很快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TM在肿瘤的诊断 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1~2)年来,国内学者 对TM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不同疾病用多种角度审视 TM变化的本质及测定意义,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发现 TM并非肿瘤患者所特有[1,2],一部分良性疾病也可呈不同程 度升高。为了进一步探讨TM在多种非肿瘤疾病时的变化 及其分布,本文测定了145例8种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血 清5项TM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丝氨酸重复抗原基因片段,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SERA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dot-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SERA基因与pWR450-1重组后在大肠杆菌TG1中表达一72kDa的融合蛋白,当工程菌OD590值为0.8~1.2时,加入终浓度1mmol/LIPTG进行诱导,表达量较高。dot-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SERA基因表达产物能被抗SERA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对70例肝癌和7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AFP及AFP-L3检测,探讨两指标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50,女20)原发性肝癌(PHC)血清标本,年龄(22~88)岁,平均(55.0±15.0)岁;随机选取良性肝病70例(男4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抗BORIS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在蛋白水平上研究BORIS抗原在乳腺癌、良性乳腺病及正常乳腺组织(癌旁远端组织)上的分布特点。方法以人BORIS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抗BORI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ORIS抗原在睾丸组织、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和正常乳腺组织(癌旁远端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BORI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抗体编号为FMU-BORIS13(IgG1)可用于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显示,BORIS抗原在正常睾丸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内表达,符合CT抗原的表达特点。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其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的表达,阳性率为85%(94/110),在良性乳腺病组织中其表达的阳性率为95%(21/22)。另外,在6例乳腺癌癌旁远端近似于正常的乳腺组织中也检测到BORIS抗原的表达。BORIS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远高于其在良性乳腺病和正常的乳腺组织(癌旁远端组织)中的表达。结论BORIS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