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及感觉障碍等,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于啸  张凌志 《实用医技》2007,14(33):4609-46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7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眩晕、恶心呕吐、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运动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伴有视觉障碍、神经眼征、瘫痪及感觉障碍等表现,其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结论 TOB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的脑血管病,依据患者既往病史、症状分析及结合CT、MRI等相关辅助检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32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中脑、丘脑合并小脑、枕叶、颞叶等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缝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于啸  张凌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09-46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致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及小脑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梗塞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我院自2006年~2007年共收治7例TOBS患者,3例入院早,症状重,溶栓后均无严重后遗症,生活自理,其它4例因时间长,重视不够,有3例有肢体及言语障碍,生活不能自理,1例呈植物状态,现将3例溶栓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并对11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分析TOBS的临床特点。结果:治疗结果显示TOBS预后差,致残率高,均留有后遗症,尤其是眼部症状。结论:TOBS综合征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等为常见表现。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德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57-15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z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5例确诊为TOB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主要以意识障碍、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改变为主。MRI或CT发现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及颢叶内侧面等部位存在相应病灶。结论TOBS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有特征性改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上较少见。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辅助检查,特别是头MRI的普及,TOBS的确诊率越来越高。现将7例TOBS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的变化、肢体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脑桥、枕叶、颞叶内侧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是诊断TOBS的主要依据,DSA能为病变提供血管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晓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74-147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治愈率低,预后较差,本组18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恶化2例,死亡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病因。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以头晕、视物旋转、呕吐多见(55.6%),其次为意识障碍(50%),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瞳孔异常为常见体征,头颅MRI可见多个病灶。早诊断、早治疗,对TOBS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TOBS的危险因素,并将其分别与32例前循环脑梗死、32例非TOBS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进一步对阳性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TOBS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 TOBS与前循环脑梗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BS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TOBS发生关系密切;TOBS与非TOBS后循环脑梗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BS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房颤患病率、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TOBS后循环脑梗死组(P〈0.05),高血压患病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TOBS后循环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亦提示这5个因素与TOBS的发病密切相关。进一步将前循环脑梗死与非TOBS后循环脑梗死合并后与TOBS组比较,发现TOBS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OBS危险因素复杂,与前循环脑梗死、非TOBS后循环脑梗死具有相同危险因素,但相对于另两种类型脑梗死,糖尿病、房颤、高尿酸,尤其是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TOBS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OBS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至今的26例TOBS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病因及高危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肢体运动障碍、偏盲等。CT及MRI提示的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效果不好,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台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20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16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47例经cT或MRI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饮酒吸烟病史、心房纤颤等。影像检查以丘脑、中脑、小脑病变最多见。结论:TOBS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主要症状及体征是突发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感觉障碍、视物模糊等。CT及MRI主要表现是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特征性改变。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早期全面综合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中脑、丘脑等缺血症状,也可有枕叶、颞叶症。Caplan等1980首先报道,临床上易误诊,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现将我院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TOBS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指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并从临床体征病理及病因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TOBS综合征并非少见,其发生率为5%(国内报道为8%)。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MRI技术水平的提高,确诊的TOBS的病例日益增多,现报告7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