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8年11月20日我们收治误服食生川乌、生草乌、一枝蒿、独角莲、金丝带、生南里、生半夏7味浸泡的外用药酒中毒1例。患者心跳呼吸反复停止11次,经中西医结合抢救成功,兹报告如下。患者李某,男,62岁,于1988年11月ZO日10时许,在某个体医处误服外用药酒“一大口”,即感D舌咽部麻辣,约半小时始头昏、眼花、心慌、流诞、D渴欲饮。继之四肢冰冷、弓背格缩、四肢抽搐.急送我院。途中突然四肢变软、烦躁、呼吸微弱,未见呕吐。服药后3小时入院。涛涛螳查体;体温36”C,脉搏如不清,呼吸26次/分,血压0,神志不清,面色青灰,见逆,双…  相似文献   

2.
喎僻(周围性面瘫)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病侧面部表倩肌弛缓性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露齿、吹哨、噘嘴,鼻唇沟平坦或变浅,口角下垂被牵向健侧,食物滞留于颊齿之间,流诞漏水,闭目时眼球上转、露睛、眼泪外溢,或有味觉及泌诞障碍、舌强不适、食欲不振,或舌咽干燥、耳后疼痛、听觉减退,或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鼓膜及外耳道、耳廓有疮疹,或有眩晕、耳鸣、眼震、面肌颤动等症。本病之成,多为内外合邪,而致病因素多为风、寒、湿、热、气虚、痰、瘀综合为患。无论内因为何,总常由外邪引发,笔者业医近三…  相似文献   

3.
1磨牙案付某,男,27岁,1996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磨牙1月余。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磨有声,同室之人皆能听见,但本人不知,余无不适。舌淡嫩,苔薄白,脉滑。磨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少见。正思忖何以投药,忽见患者频频口吐痰诞,故从“怪病多痰”论治。证属牌虚痰阻气滞,治以温中化痰,理气和胃。处方:法夏、橘红、桂枝、枳壳各10g,云苓、白术、郁金各12g,炙甘草6g。服药3剂后,睡眠中磨牙声明显减少,再予原方进治3剂而告痊愈。按:五脏皆可生痰。本案为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凝聚为痰。舌淡嫩,苔薄白,脉滑…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虚”与“瘀”实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舌象及检测其血液流变性、血免疫球蛋白,以探寻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6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舌象观察,随机抽取50例、30例患者,分别予以血液流变性及血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165例中140例患者呈虚瘀夹杂的舌象,50例血液流变性检测3项指标增高者有41例,30例血免疫球蛋白吴1项以上下降者有24例。结论:上述变化与恶生肿瘤的“虚”与“瘀”实质有关,为我们临  相似文献   

5.
浅论舌瘀斑与瘀点的诊疗王仲衡(辽宁省锦州卫生学校,121000)舌诊在中医临床中是常规的检查内容。它不仅是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而且也是判断疾病转归的指标。对舌瘀斑与瘀点,历代医家早有认识,如在《舌鉴辨证》称为"生斑舌",并谓:"生斑舌,全舌纯红而有黑...  相似文献   

6.
济生颗粒加减治疗30例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济生颗粒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中晚期肺癌,绝大部分是术后复发或放、化疗失败或广泛转移的晚期病患。应用济生颗粒(主要由党参、人参、生芪、紫河车、枸杞子、蜈蚣、丹参、生牡蛎、白花蛇舌草、白芍等18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1岁。服药观察1~3个月。结果按疗效判定标准:①完全缓解率:服药1~3月后瘤体缩小1/3以上或消失,症状明显改善。②部分缓解率:服药1月后缓解或明显减轻1~2个症状。③无效:服药1个月后症状复发或始终未减轻或病情加重。服药10天后30例中晚期肺癌咯血、喘气、胸闷、咳嗽症状部分缓解率平均94.2%,服药3个月后,X线、CT复查,完全缓解率平均71.6%。结论说明济生颗粒对中晚期肺癌疗效肯定,较目前现有的方法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7.
练舌葆青春     
《气功》2000,(3)
中医学认为 ,舌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经常练舌 ,可以延年益寿。这里介绍练舌4法 :①舌抵上腭 :打坐时闭目静心 ,舌舔上腭 ,舌端津液频生 ,满口后分3次咽下 ,直送下丹田。②赤龙搅海 :用舌在口内侧齿龈舔摩 ,自左至右 ,由上至下为序 ,转9圈。然后再在牙龈外侧用舌摩9圈 ,顺序同上。③玉液还丹 :口唇轻闭 ,舌在舌根的带动下 ,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津液生后 ,要鼓漱有声 ,共33次 ,津液满口后 ,分3次咽下 ,并用意念送入丹田。④赤龙吐信 :把口张大 ,舌尖向前尽量伸出 ,在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 ,这样一伸一缩 ,面部和舌随之一紧一张 ,共…  相似文献   

8.
六一散又名天水散,出于《伤寒标本》,原为治疗暑湿证,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短赤等症而定,但本人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方加石膏治疗小儿胃热流诞往往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此特介绍于下: 一、处方及体会方用生石膏18g,滑石18g,甘草3g。水煎服。本方为作者祖传秘方,专治小儿胃热流诞。根据中医理论认为,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胃热盛,热乘心(?),气冲于口与舌,故口角流诞。方中滑石甘淡而寒,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重能下降,滑能利窍,既能清热又能利湿,为本力主药。石膏助滑石清泻胃火为辅,少佐甘草既可清热和  相似文献   

9.
舌纵缩医案     
舌纵缩医案许××,女,39岁,农民。1991年7月3日初诊。主诉:3天前与丈夫生气后,于10小时前实感舌强硬,继舌伸长于外,不能内结,约3分许又慢慢内缩,紧缩不能外伸,持续数分钟又外伸,反复不停。本村农医予针刺治疗,稍停即发,肌注镇静剂未见效果,送上...  相似文献   

10.
刘某,女,36岁。1997年6月3日诊。右眼红痛,黑睛生翳3年,每因感冒、劳累复发,前医常用补益肝肾药罔效。3天前又因感冒发作。诊见:右眼红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黑睛生翳,白睛淡红,伴右眉头痛,畏寒,舌淡苔白稍腻,脉沉。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球结...  相似文献   

11.
《伤寒舌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怡 《陕西中医》2003,24(5):472-473
《伤寒舌鉴》乃介绍伤寒舌诊的一部著作 ,该书由清代医家张登撰写。张登 ,字诞先 ,吴江人。出身于世医家庭 ,其父即是名医张璐。张登在其“自序”中指出 :“取观舌心法 ,正其错误 ,削其繁芜 ,汰其无预于伤寒者 ,而参入家大人治案所纪 ,及己所亲历 ,共得一百二十图 ,名曰伤寒舌鉴。”由此可以看出张登撰写本书的过程。《伤寒舌鉴》全书不分卷 ,刊于公元 1 668年。全书内容包括有白胎舌、黄胎舌、黑胎舌、灰色舌、红色舌、紫色舌、霉酱色胎舌、蓝色胎舌八种及妊娠伤寒舌 ,每种舌均有总论 ,以分析形成该类舌象的病因病机 ;同时并附一百二十图加…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丰隆祛顽痰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腧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祛痰之作用,余在临床中常用于中风偏瘫具舌春流诞、发不识人、青苔厚腻、脉弦滑微数等挟疾之证中,有较好效用。尤用此穴治愈1例因疾阻清窍导致的耳聋患者后,更明确丰隆为“痰病要穴”不为虚妄之说,兹介绍...  相似文献   

13.
林汉森 《新中医》1996,28(1):60-61
变异舌象的辨治林汉森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历代医籍论述甚详。然对特殊变异舌象论述则颇为鲜见,本文通过对3种变异舌象的辨治,以求探索变异舌象在舌诊中的重要价值。1镜面舌镜面舌又称光舌,一般教科书认为属津液亏损。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认为:舌淡红无色...  相似文献   

14.
100例中风舌象临床观察与分析黄永回,甘永荣(广西省邕宁县中医院530200)关键词中风,病机,舌象,分析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舌象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时有重要的作用[1][2][3]。为探讨中风不同时期舌象变化的规律,以...  相似文献   

15.
黄根柱 《气功》2009,(5):420-421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故常运舌体,能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  相似文献   

16.
涤痰汤加减临证举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6)文恒英涤痰汤,出自《济生方》,由半夏、胆星、橘红等11味药物组成,具有涤痰开窍之功,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之证。笔者将之稍事出入治疗内科杂病,疗效满意,兹举验案3则报道如下:1肺源性心脏病刘某某,...  相似文献   

17.
杂症治验3则     
1舌强不语张某,女,23岁,农民,1998年3月27日初诊。患者出现午后不能说话2年余。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治,均未见明显效果。诊见:面色稍白,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因其是上午就诊),平素有头晕,心悸,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心脾两虚。投归脾汤。处方:党参、黄芪、大枣各30g,白术、当归、木香各10g,酸枣仁、茯苓、龙眼肉各15g,甘草、远志各5g,生姜3片。水煎服,每天1剂。3天后二诊:病者精神稍佳,但午后仍不能说话。细看其舌,舌淡红而边有瘀点,脉沉细而略涩。问其月经,色黑而有瘀块。患者除…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中医学家认为,健运舌体可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有利于祛病健身,  相似文献   

19.
经方治验2则     
1有机磷农药中毒江某,女,21岁,农民,1996年7月15日就诊。患者2天前在农田喷洒农药(甲胺磷),Zh后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汗多、口中流诞。当地乡医诊为“中暑”,予霍否正气水治疗2天未放。刻下:头晕头痛.巅顶尤甚,胸闷,恶心,呕吐清诞,汗出,烦躁,视物模糊,舌淡,苔白腻,脉沉弦,双侧瞳孔缩小。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轻度)。拟用阿托品、氯磷定等治疗,因村卫生所缺药,故用中药治疗。脉证合参,该证当是厥阴寒法之邪循经上冲所致。泪直暖肝和胃,化浊降逆。方选吴某某汤加味:吴某某10g,生…  相似文献   

20.
鹅口疮在祖国医籍里,很早就有记载,但名称不一,如口糜、口疮、雪口、口疡等,远在两千年前的素问至真大要论说:“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外科正宗载:“鹅口疮、其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难于哺乳,哺乳必多啼叫”。又汤氏曰:“小儿百日内,口中生白点无数,擦之即去,少刻复有,口角流诞,日夜啼哭不乳,又名鹅口白屑”。诸病源候论:“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世谓之鹅口疮”。这不但描述了鹅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