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果酸换肤联合外用主含马齿苋提取物和青刺果油护肤品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果酸换肤治疗)、观察组(果酸换肤治疗联合外用主含马齿苋提取物和青刺果油护肤品),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P<0.05)。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质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质含水量均升高(P<0.05)。治疗6周、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EW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治疗6周、12周后TEWL均降低(P<0.05)。结论:果酸换肤联合主含马齿苋提取物和青刺果油护肤品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同时可增加皮肤含水量,降低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使用安全感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35例痤疮患者,对其进行四次系列果酸换肤,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痊愈率34%,显效率57%,总有效率100%,炎症性丘疹和黑头粉刺明显减少。结论:果酸治疗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用30%水杨酸联合米诺环素对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35例诊断为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患者,随机选取半侧面部作为试验侧,在口服米诺环素(100mg,1次/d)基础上,试验侧外用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3次,并联合使用保湿剂(2次/d);另一侧作为对照侧,在口服米诺环素的基础上使用保湿剂,2次/d。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2周进行随访,通过炎症性皮损计数、临床医师红斑评估量表及MX18测定的皮肤红斑指数E值来判断皮肤炎症程度。通过测定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失水量等皮肤屏障相关指标观察水杨酸对表皮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35例,其中30例完成了试验,试验侧整体疗效优于对照侧,与对照侧比较能更早地改善丘疹脓疱及红斑,4周治疗结束后,试验侧红斑程度评分、红斑E值及TEWL改善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侧与对照侧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慢性炎症反应,有助于丘疹脓疱及红斑改善,同时在治疗早期阶段可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对于痤疮的疗效及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选取痤疮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1周1次并配合外用特护霜,共治疗4次;对照组:仅每日给予特护霜外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随访时使用CK无创皮肤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生理指标,计数面部皮损。使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留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红斑值、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同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用2%水杨酸联合30%水杨酸化学剥脱术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左右脸对照研究方式,在23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治疗侧外用2%水杨酸产品,并于第1周和第4周进行2次30%水杨酸化学剥脱术;对照侧不予治疗。在第0、1、4、7周进行随访,通过炎症性皮损计数、临床医师红斑评估量表及MX18测定的皮肤红斑指数E值来判断皮肤炎症反应程度。通过测定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失水量、皮肤pH值等皮肤屏障相关指标观察水杨酸对表皮通透屏障的影响。结果:水杨酸侧红斑E值在第0、4、7周分别为441±84、381±71、377±67,在4周及7周时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侧(第0、4、7周分别为436±83、416±73、403±77,P0.05);水杨酸侧红斑程度评分在第0、4、7周分别为2.7±0.8、1.5±0.6、1.3±0.6,在7周时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侧(第0、4、7周评分分别为2.6±1.1、1.9±0.7、1.9±0.7,P0.05);水杨酸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第0、4、7周分别为(45.9±14.3、56±15.6、61.5±10.5)CU,4周和7周升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侧(第0、4、7周分别为49.3±15.5CU、53.7±14.7CU、58.1±11.7CU,P0.05)。治疗前后,炎症性皮损、经皮失水量、皮肤pH值等相关指标在治疗侧较对照侧改善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对水杨酸化学剥脱术及外用含水杨酸产品耐受良好,化学剥脱术时有1例患者出现重度刺痛及烧灼感,缩短时间后缓解。结论:外用2%水杨酸联合30%水杨酸化学剥脱术具有良好耐受性,可改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皮肤干燥症状,临床上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医学美学美容》2007,(8):51-51
皮肤科门诊统计结果: 多数采用激光美容手术的女性在决定手术前,往往曾经尝试过各种护肤品甚至含激素类的药膏,希望以此解决皮肤瑕疵问题;更有一部分人已经在美容院采用过化学换肤或中药换肤手段来达到追求完美皮肤的目的。殊不知,正是这样频繁地更换护肤品或盲目采用成分不明的去斑产品,才造成了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导致表皮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的敏感性增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果酸和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用不同浓度的果酸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6次;对照组患者给予5%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用12周,按炎性皮损(丘疹、脓疱)与非炎性皮损(粉刺)分别观察皮损数目的变化,每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痤疮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数量,做评分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1.6%,二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有2例患者,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结论:果酸换肤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痤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为特征.粉刺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无炎症性丘疹,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分为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和白头粉刺(闭锁性粉刺),内充满脂质样物,可单独存在,或与炎性痤疮的丘疹、脓疱、囊肿并存[1].临床上有不少痤疮患者皮损以粉刺为主(称之为轻度痤疮),皮损虽轻,但病程长、数量多,对患者容貌有较大影响,按肺经风热治疗效果常不理想.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以风痰论治,采用祛风化痰的方法治疗轻度痤疮患者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含木瓜蛋白酶及马齿苋医学护肤品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强脉冲光联合含木瓜蛋白酶及马齿苋医学护扶品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面部炎性皮损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1%、对照组70.4%,χ2=6.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皮肤整体平整性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脉冲光联合含木瓜蛋白酶及马齿苋的医学护肤品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在运用强脉冲光有效治疗痤疮的同时使用医学护肤品既可以修复强脉冲光治疗后皮肤功能屏障的损伤,还能辅助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皮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15%壬二酸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功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治疗效果,纳入33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全面部涂抹15%壬二酸,早晚各1次,持续8周。分别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进行随访,记录面部痤疮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皮损计数、IGA评分、VISIA成像、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pH值、皮脂分泌率)、患者对痤疮改善情况自评并收集不良反应。结果 30例获随访8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2周面部非炎性痤疮皮损计数减少17.1%(P<0.05),第8周时面部非炎性皮损和炎性皮损分别减少了46.4%和34.3%(P<0.05)。IGA评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第8周时96.4%的患者自评痤疮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皮肤生理指标检测显示,第2、4、8周皮肤经皮水分丢失和pH值较基线下降(P<0.05),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分泌率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初期部分患者有轻度瘙痒、灼热、刺痛的不适症状;随使用时间延长,以上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