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意地恢复去神经手内肌功能,作者设计了骨间前神经转移修复鱼际肌支或尺神经深支伤,进行了有关神经显微解剖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手术方法符合解剖生理及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调节协同肌功能,由于各神经束解剖结构相接近,转位修复后,其远端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度接近正常。有髓纤维通过率达156.16%。临床经治20例病人,其中15例随诊1~6年(平均3年),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0例肌电图为正常肌电位  相似文献   

2.
对虎口缺损合并手内收及对掌功能丧失,采用游离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隐动脉与桡动脉端一侧吻合,隐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分支吻合,并行尺侧屈腕肌与游离掌长肌缝合重建对掌功能。术后虎口缺损修复,感觉及对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创伤一科采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患者15例(随访12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0岁。左手9例,右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8.0h,平均3.5h。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范围5.0cm×2.0cm^7.0cm×2.8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尺侧指固有神经血管损伤,骨及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6.0cm×2.5cm^8.0cm×3.0cm。结果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2例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非常满意9例,满意3例;拇指伤区皮肤感觉恢复S3,两点辨别觉恢复7.0~10.0mm,平均8.5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皮肤溃破等并发症。手功能优9指,良2指,可1指,优良率91.6%。结论利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受区感觉恢复良好,是修复拇指尺掌侧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1年10月以来,采用神经端侧吻合法成功治疗尺神经缺损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41岁。因车祸致左前臂异位畸形,骨质外露急诊入院。查体:左前臂后内侧中段约12cm×6cm皮肤及肌肉挫伤,尺、桡骨粉碎性骨折,尺动脉无搏动,尺神经支配区感觉丧失,手指收展不能,小指对掌不能。入院后急诊手术:术中见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大部,尺侧腕深肌,小指伸肌挫灭断裂,尺、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尺神经、尺动脉断裂缺失,尺神经在腕上6cm处缺损达8cm。正中神经连续性完好。清除坏死肌肉组织后,恢复骨连续性及断裂肌肉。见尺神经无法直接缝…  相似文献   

5.
为满意地恢复去神经手内肌功能,作者设计了骨间前神经转移修复鱼际肌支或尺神经深支伤,进行了有关神经显微解剖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手术方法符合解剖生理及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调节协同肌功能,由于各神经束解剖结构相接近,转位修复后,其远端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度接近正常。有髓纤维通过率达156.16%。临床经治20例病人,其中15例随诊1~6年(平均3年),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0例肌电图为正常肌电位,计M_22例,M_34例,M_46例,M_53例。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陈玉妹  孟晓落  乔明 《人民军医》2008,51(4):214-21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环指及小指麻木1年,症状逐渐加重,左手乏力、疼痛、肌肉萎缩、精细动作受限。查体:左手爪形手,骨间肌及外展小指肌萎缩(++)、肌力2级,手指外展及内收均明显受限,外展拇短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桡侧腕屈肌等肌力均正常,屈腕正常。左手环指及小指尺侧半掌面皮肤刺痛觉减退,尺神经背支支配区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7.
笔者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手术方法:不驱血,上止血带,使皮下静脉充盈。根据掌指背动、静脉走行,在第二掌骨背侧作S形切口,潜行剥离,保护桡神经浅支及掌指背静脉,在桡侧带少许第一背侧骨间肌,在尺侧切开少许第二掌骨骨膜。从第一背侧骨间肌、肌膜深面向第二掌骨方向分离。按拇指创面大小做岛状皮瓣。于第一指蹼处做隧道,将岛状皮瓣转移  相似文献   

8.
股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股神经移位至大小鱼际肌支对手部肌的保护功能。方法在股部切取股神经分支移位于大小鱼际肌支,以腹股沟皮管覆盖移位神经。待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在近腕部获得神经再生后进行Ⅱ期手术,将股神经断离,大小鱼际肌支与再生的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吻合。结果本组7例行Ⅰ期手术均获得大小鱼际肌的恢复。5例行Ⅱ期手术后骨间肌、拇内收肌恢复M21例、M12列、M02例。股神经供区无影响。结论股神经移位对大小鱼际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Ⅱ期手术疗效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58例桡神经损伤患者,33例采用显微外科吻合和移植,19例神经松解,2例神经残端植入,4例肌腱转位。结果神经吻合和移植优良率93.9%,神经松解优良率89.5%,4例肌腱转位疗效均满意,2例神经残端植入者疗效均差。结论对已明确的桡神经深支应尽早手术探查修复;对于鱼尾平面的桡神经深支损伤宜采用肌腱转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Ⅰ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14例拇指皮肤缺损伴一侧或双侧神经断裂缺损患者,应用携带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重建手指感觉.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52 mm×32 mm,最小为10 mm×8 mm.神经缺损长度9~22 mm....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不等直径神经间移位修复问题,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上对细小肌支修复较大神经支进行实验观察,发现术后12月内远端再生轴索数量均高于近端,尤以3~6月时更为明显,从而证实远端再生轴索在再生早期有大量侧枝形成,这一现象可能是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一种特有的代偿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术式神经移位至桡神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动力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不同部位疗效的差异。方法 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肋间神经或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不同部位的桡神经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36例,平均随访时间42.39个月,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肌力恢复的有效率。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56%(20/36);在恢复伸肘功能时,以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主干组和移位至肱三头肌肌支组的有效率高,分别为5/8、4/4;在恢复伸腕功能时,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发出肱三头肌肌支后的沟内段的有效率最高,为75%(9/12)。结论 移位至桡神经主干术和至肱三头肌肌支术的伸肘功能恢复佳;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沟内段术的伸腕功能恢复最好;年龄〈30岁和手术间隔时间〈12个月,有利于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前臂及手部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手、腕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创面位置不同,分别采用前臂内(n=4)、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7)、手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n=9)、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皮瓣(n=5)及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21),急诊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46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4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优28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达91.3%。结论前臂及手部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创伤小,急诊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覆盖完全、并发症少、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解答:(1)正中神经支配手外在肌共9块:即掌长肌、桡侧腕屈肌、拇长屈肌、食中指指深屈肌和4块指浅屈肌;支配的内在肌共有4.5块:分别是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浅头(为半块)和第一、二蚓状肌。(2)尺神经支配外在肌共3块:即尺侧屈腕肌、环小指指深屈肌;内在肌共14.5块:即骨间肌7块、第3、4蚓状肌2块、小鱼际肌群4块、  相似文献   

15.
自1981年1月以来,我院开展了吻合桡动静脉的桡神经浅支及小隐静脉或腓动静脉的腓肠神经游离移植,临床应用10例,分别为正中神经7例,尺神经3例。修复神经缺损长度平均为12.5cm。随访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5年。术后测神经生长速度平均1.4mm/d,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神经卡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先伦  王宁  王季  尹海磊 《人民军医》2003,46(9):523-524
士兵神经卡压综合征多由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中的慢性损伤所致。神经卡压后出现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而影响训练和工作 ,由于认识不足或治疗不当 ,使神经受压时间较长 ,引起不可逆功能损害者并不少见。我院近 3年来收治神经卡压综合征36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6例均为男性 ,年龄 19~ 2 4岁。肘部尺管综合征 13例 ,腕管综合征 7例 ,桡神经骨间背侧支嵌压 3例 ,腕部尺管综合征 3例 ,旋前圆肌综合征 1例 ,胸廓出口综合征 1例 ,肩胛上神经嵌压1例 ,腓总神经卡压 3例 ,跖管综合征 2例 ,坐骨神经卡压 1例 ,股外侧皮神经…  相似文献   

17.
拇指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0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病例,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18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0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35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5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外形、感觉等方面分析,以掌短肌皮瓣色泽及质地最接近拇指指腹,皮瓣两点分辨率达5mm—11mm,平均7.3mm;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恢复为10mm~12mm,平均11.2mm;腹股沟皮瓣组织修复后色泽较深,质地较拇指指腹薄、软,两点分辨率为12mm~16mm,平均13.6mm。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最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18.
骨间前神经分支受压及手术松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骨间前神经 (AIN)分支起点、行程受压因素及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4 0例成人上肢标本 ,将骨间前神经分为 2段 ,即旋前圆肌段和指浅屈肌段。观测骨间前神经各分支的分出位置及行程的毗邻关系。结果 骨间前神经从旋前圆肌段发出到 :旋前圆肌 36例、拇长屈肌 19例、指深屈肌 16例、指浅屈肌 7例 ,没发现旋前方肌支 ;骨间前神经从指浅屈肌段发出到 :旋前圆肌 3例、拇长屈肌 2 0例、指深屈肌 18例、指浅屈肌 2 7例、旋前方肌 39例。结论 前臂旋前功能减弱伴屈腕屈指功能下降 ,提示卡压部位在旋前圆肌段 ;前臂旋前功能正常 ,仅出现屈腕屈指功能下降 ,提示卡压部位在指浅屈肌段  相似文献   

19.
尺神经自胸小肌的下缘穿出,沿手臂下行,在腕掌侧韧带的深面经腕豆骨桡侧入手掌。它在前臂下半部仅被皮肤及固有筋膜覆盖。因此,许多因素,诸如长期挤压或开放性外伤都可以造成只神经的损害。但在正常的乒乓球技术训练中一般不俱备造成尺神经损伤的因素,所以尺神经损伤在乒乓球运动员中较为  相似文献   

20.
断掌再植3例     
例1 男,19岁。右手电锯伤断掌30min,自第2掌骨头斜向第5掌骨近1/3水平完全离断。清创后示指行掌指关节融合,3~5掌骨短缩后用克氏针固定。修复厢指深和伸指肌踺。吻合手背3条静脉和第2、3指总动脉,建立血运。正中神经的桡、尺侧束分别做对端外膜缝合,尺神经因挫伤严重未修复。断掌缺血时间为12h术后18h患指肿胀,静脉回流障碍,探查发现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