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纳入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32例。缺损部位为唇部、舌、颊部、腭部、前庭沟及口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非劣效性实验。实验组采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对照组采用脱细胞基质类口腔修复膜。分别在术后7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瘢痕形成率以及有无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口腔修复膜在术后都发生吸收降解,创面不断缩小。术后3个月创面愈合完全,留有少量瘢痕。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较高,瘢痕形成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论 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能够促进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更快地修复,并且在修复过程中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修复后的瘢痕小。  相似文献   

2.
无瘢痕愈合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从广义上说,没有瘢痕组织也就没有创伤的愈合。1971年Burrington[1]首先发现胎儿皮肤组织创伤修复后无瘢痕形成,并提出“无瘢痕愈合”(FetalScarlessWoundHealing)的概念。近年来国外有些学者对无瘢痕愈合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研究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及方法许多种动物胎儿都被用以研究无瘢痕愈合,其中包括大鼠、小鼠、几内亚猪、负鼠(opossum)、绵羊、猴、牛、兔等[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在前庭沟加深术中修补唇颊黏膜瓣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唇颊沟过浅的病例进行前庭沟加深术,用口腔修复膜修复软组织缺损,并跟踪随访患者,观察修复后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过回访所有病例前庭沟的深度均达到术前设计的要求。结论:口腔修复膜在前庭沟加深术中修补唇颊黏膜瓣的软组织缺损,能够有效地保护创面不外露,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黏膜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随访2009年1月~2011年1月接受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术后缺损修复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3例患者术后未见修复膜脱落,随访10~24个月所有患者黏膜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愈合良好。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早期覆盖黏膜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且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早期处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口腔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急性创伤进行严格清创,根据创面情况、部位等选择适当的处理。不伴组织缺损的普通裂伤应精细缝合或“Z”形缝合,关闭伤口;伴有组织器官缺损的创面应用组织移植等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为二期修复打下基础。结果:本组共治疗400例患者,386例伤口Ⅰ期愈合,随防6个月至1年,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不需要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口腔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早期及时、正确的处理能提高术后效果。减轻患者容貌缺陷及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颌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因外伤、口腔肿瘤和癌前病变、前庭沟加深术而导致皮肤黏膜缺损病例,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组织缺损,并跟踪随访患者,观察修复后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均完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修复颌面部皮肤黏膜缺损的一种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颊脂垫修复口内缺损1 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例口腔内切除肿瘤后形成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颊脂垫修复,12例创面愈合良好,修复效果满意。颊脂垫表面于修复后第1天即被一层假膜覆盖,1周后假膜逐渐消失,2周后假膜完全消失,表面呈深红色;3周后颊脂垫表面上皮化,形成新生上皮,呈淡红色,与正常黏膜基本一致,未见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例组织瓣部分液化脱落,瘢痕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修复术中,利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鼻侧黏膜、降低缝合后张力的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宽大型Ⅱ度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两瓣法的基础上,将裂隙顶端三角形口腔黏膜瓣翻转,与两侧鼻侧黏膜缝合修复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鼻侧黏膜。结果2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呼吸道阻塞及伤口感染发生。随访1~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裂开及腭漏发生,上腭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宽大型Ⅱ度腭裂鼻侧黏膜,可以降低鼻侧黏膜缝合时的张力,相应增加两侧黏骨膜瓣宽度,降低术后腭漏的发生及减轻腭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文摘     
1.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徐明耀…∥口腔医学研究.-2008,24(6).-657—659收集2007年1月至10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认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胚胎时期唇腭裂修复手术无瘢痕愈合的实验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学者们建立了许多动物模型来研究胎儿皮肤创口愈合的过程。结果发现胎儿和成人皮肤创口的愈合过程存在显著差异。胎儿皮肤创口具有愈合速度快、无炎症反应、透明质酸含量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颞肌筋膜瓣口腔愈合的临床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研究颞肌筋膜瓣的口腔愈合过程及其修复粘膜的组织学特征。作者通过对用此瓣修复的36例平均术后32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发现口腔内无覆盖的颞肌筋膜瓣发生了包括急性炎症期、慢性炎症期和增生期,最终口腔粘膜上皮化的连续愈合过程。70%的病例愈合后的粘膜存在轻度瘢痕;修复的粘膜和正常口腔粘膜比较有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缺损或功能不全 ,主要采用自体皮肤或黏膜移植进行修复。皮肤移植后虽能发生适应性黏膜化样外观 ,但有人认为并不能出现黏膜化生改变。而且移植物偶有毛发生长 ,与周围黏膜相比 ,在色泽、质地和功能上仍存在差异。自体黏膜移植虽最适合于口腔自然环境 ,但供区来源有限。与此同时 ,无论是自体皮肤还是黏膜移植都会造成新的供移植区创伤[1] 。组织工程学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构建生物性替代物 ,以恢复、维持或增进受损器官或组织功能的一门科学[2 ] 。因此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构建将是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口腔修复用锆铜铝银非晶合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参照国际标准YY/T0279-1995以及YY/T0127.8-2001中所规定的方法,分别进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结果口腔黏膜刺激实验未出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病理反应等级为0级,组织学观察与阴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皮下植入实验结果显示1周时可见局部组织轻微红肿,组织切片可见少量炎细胞,4~12周表现出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纤维包膜由疏松到致密的形成过程。结论锆铜铝银合金对口腔黏膜、皮肤及皮下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0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60例患者中,59例患者的黏膜组织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术后7~10d未见修复膜脱落,愈合良好。1例病灶累及软腭,术后出现基质溶解,出现穿通,造成口鼻瘘,修复失败。成活后的修复膜在软组织部位受植床存在一定的收缩。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犬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促进软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杂种犬4只,体重:18kg~24kg,雌雄不限。随机选择每只犬的一侧后腿的大腿内侧分别制作两个直径为4cm×3cm椭圆形创面和长度为3cm的直线伤口,深及皮下筋膜层,再随机选择一个椭圆形创面和直线伤口为实验创面,用PRP凝胶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任其渗血在创面凝固,两组都用3M愈肤膜覆盖损伤处。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对比两侧创伤愈合情况。结果术后7天,对照组创面少许肉芽组织生长,伤口周围有炎症反应;实验组创面清洁,有较多肉芽组织生长,伤口周围无明显炎症反应。术后7~28天,两组的椭圆形创面逐渐缩小,但实验组创面缩小明显并无明显瘢痕;实验直线伤口于术后14~21天完全愈合,无明显瘢痕,对照组可见到明显瘢痕。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创面愈合较快,至术后28天,形成比较成熟的皮肤组织,而对照组创面可见到较多瘢痕组织;实验组直线伤口术后14~21天即形成较成熟的皮肤组织,对照组直线形伤口于21~28天形成较成熟的皮肤组织,但瘢痕组织较多。结论 PRP能加快犬软组织损伤的愈合,并能减少瘢痕。  相似文献   

16.
丹参对兔耳瘢痕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不能进入正常的凋亡途径,细胞外基质在组织中大量沉积,难以被机体吸收或重塑,进而形成病理状态[1-2]。如能人为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发生与转归,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瘢痕增生,改善创面修复状况。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对兔耳瘢痕模型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以揭示其对瘢痕的作用及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主要试剂及仪器丹参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1%地衣红染…  相似文献   

17.
角朊干细胞生物学行为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终身处于更新之中,这是由于表皮基底层中角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外层终末分化细胞不断脱落之间的动态平衡所致。角朊干细胞在保持口腔黏膜和皮肤的自稳状态,创伤后口腔黏膜和皮肤的修复再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近来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方面,角朊干细胞更是成为热点。本文仅就近年来在角朊干细胞分化影响等方面的部分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口腔鳞癌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10 例口腔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二维电泳,选择在表达差异量较大的29 个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所分析的蛋白质类型. 结果: 口腔鳞癌及相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2 325±390和2 487±281.双向凝胶电泳图显示,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9 个,这29 个点在癌组织中均为低表达,对其进行了质谱(PMF)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 个点,它们是:β纤维蛋白(fibrin beta)、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TIM)、unknown蛋白.结论: β纤维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unknown蛋白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其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9.
服务窗     
瑞诺———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瑞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医用组织补片是一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可以修复因肿瘤、外伤所致口腔黏膜缺损,还可用于唇部瘢痕松解、前庭沟加深、腭裂修复、腮腺切除术后预防Frey′s综合征、关闭种植牙创面和填充拔牙创等。瑞诺是将取自同种异体组织经过工艺处理后,完全去除了皮肤组织中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成分,植入人体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脱细胞工艺完整的保留了细胞基质框架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成分,为植入体内自体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提供三维空间结构,促进缺损组织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发展,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在修复皮肤和黏膜缺损以及建立疾病模型等试验性研究方面正不断深入。下面就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构建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