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十一方酒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出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瘘穿刺出现血肿、硬结、疼痛等24h后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在内瘘穿刺出现血肿、硬结、疼痛等24h后予十一方酒外敷并配合温和灸30min,每日2~3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十一方酒用于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朱六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48-149
目的:了解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技巧。方法:对21例高位动静脉内瘘透析病人,根据内瘘的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21例高位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内瘘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满足透析的需求。结论:良好的穿刺技巧,正确的内瘘护理可减少感染机会,充分保证透析,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发病率的增长,慢性肾病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其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Salmela等[1]研究发现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前常有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在AVF建立后AVF通畅率逐渐降低,第1年到第4年患者平均通畅率从80%降至50%以下[2]。内瘘处血栓的形成、内瘘血管闭塞以及血肿、感染等增加动静脉内瘘功能失常的风险,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为防止内瘘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4.
<正>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多发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的人群,是有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高风险者[1],BRVO的主要并发症为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2]。临床研究认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发生与硬化小动脉压迫共同鞘膜内的视网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静脉管腔狭窄等有关[3],随着毛细血管闭塞的时间或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向心和离心方向交替穿刺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维持性血透使用腕部动静脉内瘘的68例患者,根据动脉前次穿刺方向、穿刺点针眼愈合情况及血管充盈走行采取向心和离心交替穿刺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其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腕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及内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部动静脉内瘘应用向心和离心方向交替穿刺动脉端血管进行血液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并且减轻了血液透析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其血流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常规作为血管通路,内瘘的好坏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维持内瘘通畅、保证透析时足够的血流量很重要;但是由于尿毒症患者常因高龄、糖尿病、高凝状态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之透析相关低血压、穿刺部位压迫不当及反复穿刺造成内瘘狭窄等原因造成内瘘堵塞,维持长期的内瘘通畅较为困难;如何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开通堵塞的内瘘成为临床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脉口服液与大黄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尿毒症疗效及肺动脉高压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血液透析(4008S型透析仪1.31.6m2三醋酸膜,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血流量180至250mL/min)通脉口服液,10mL/次,2次/d,口服。大黄胶囊,0.9g/次,3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肺动脉压、右房内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钙、红细胞压积、射血分数、血尿素氮)、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4例,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4.00%。肺动脉压发生率增加(P<0.05)。动静脉内瘘、右房内径与MHD并发PAH显著相关(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与大黄胶囊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尿毒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必要手段之一,有的患者需要透析终生。透析时需要进行动、静脉穿刺,因静脉位置表浅,穿刺相对容易,而动脉部位深在,加之肢体肿胀等原因,穿刺相对困难,反复穿刺会造成动脉壁硬化、皮下淤血,更增加了穿刺的难度。人工外瘘形成和插管不能长时间使用,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工动静脉内瘘形成把浅静脉动脉化,使穿刺变得容易,能长期使用,护理方便。1999年7月—2010年7月,本院共实施人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56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芦荟外敷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反复穿刺和使用或穿刺后按压不当等都会造成皮下组织淤血、血肿、硬结,不同程度地损伤血管。严重的血肿还可导致血管硬化,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同时也给下次透析穿刺增加了难度。2002年7月起,笔者采用芦荟外敷内瘘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8例,年龄32~72岁,平均52岁。透析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5a。将患者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2组性别、年龄、淤青面积及血肿、硬结大小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  相似文献   

11.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透析时血流量的大小影响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频繁的内瘘穿刺极易造成内瘘并发症(感染、出血、血栓、闭塞、狭窄)的发生~[1]。我科室从2015年以来采用TDP照射联合喜辽妥软膏外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由于安全、有效、使用期长、感染少、血栓率低等优点,已经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透析中及透析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通路周围皮下血肿,及内瘘血管损伤、硬化、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血管通路的寿命。尽快消除血肿,有利于改善或避免内瘘血管硬化、流量不佳、静脉压高、狭窄、闭塞等血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笔者采用自制消肿止痛药膏外  相似文献   

14.
<正>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血肿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和身体健康。脑内血肿患者呈现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其中脑血管发病率中脑出血占40%[2],脑出血病死率为40%~60%,存活者中70%~80%有后遗症,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约有40%为重残[3]。本文重点研究其中外伤性和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高位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应用,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压迫止血方式及做好卫生宣教等有效的健康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疗效.方法 医院肾病科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一周中药塌渍+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首次使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时间、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血肿发生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血流丰富、使用寿命长,对患者生命影响小等优点。我院80%的透析患者选择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肾功能衰竭(肾衰)晚期患者维持多次重复血透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1]。由于内瘘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少的优点,在临床上被普遍采用。我科2001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晚期肾衰患者118例,现将其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治疗的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7例,女51例;年龄19~64岁,平均42.5岁。新瘘管术后开始使用时间为4~6周,平均4.5周,4周后使用者占90%以上。最初几次穿刺时,只穿动脉针,且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静脉端另选其他表浅静脉穿刺。成熟后的内瘘(即静脉增粗,管壁增厚)选择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黄散联合红光照射对动静脉内瘘感染初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感染初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三黄散外敷穿刺口周围皮肤并且辅以红光照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于内瘘感染部位。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内瘘管径均增宽,内瘘血流量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散联合红光照射可减轻内瘘感染初期患者疼痛,改善动静脉内瘘功能,有效防治内瘘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运用多功能艾灸仪行温和灸。开瘘后治疗组继续给予在非透析日进行多功能艾灸仪温和灸治疗至术后1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首次开瘘、第13个月检测患者于透析中内瘘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端压力,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内瘘成熟后第一次穿刺时局部血肿、皮下淤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两组患者首次开瘘时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动脉端压力及静脉端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且超声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多动能艾灸仪温和灸治疗能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动静脉内瘘远期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有益于维护内瘘通畅、改善内瘘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