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在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恢复期(即发病3周)患者62例,随机分为注射液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5 d;对照组予以胞磷胆碱0.7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5 d。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5、10、15 d采用CT扫描,计算水肿及血肿大小,并对两组患者进行Barthel Inclex评分,根据两组分值结果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治疗5、10、15 d治疗组水肿及血肿少于对照组(P<0.05),Barthel Inclex评分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明显优于现有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少辉 《北方药学》2017,14(12):48-49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基于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指标评分对比发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出血治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帕金森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UPDR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观察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为92.00%,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为40.00%,观察组无效率为8.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χ~2=18.967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对症处理等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在对症处理等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常规营养神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脑CT和NBNA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脑CT和总有效率,治疗后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李金花  刘恒 《中国药师》2013,(11):1749-1751
目的:考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考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不溶性微粒、pH、含量及有关物质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3)等变化情况。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 h,其含量均在98%以上,有关物质GD3、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不溶性微粒及pH均无明显变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8 h,其含量明显下降,有关物质GD3显著增加,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不溶性微粒及p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纳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宜采用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不宜与氟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武陟县人民医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新生儿HIE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3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9个月时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HIE治疗中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疗效显著,可对缺氧缺血所致脑水肿予以有效控制,大幅提高患儿脑受损神经修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帕金森病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18周,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各部分评分相对于基线(治疗前评分)的变化为指标评估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的各部分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且治疗18周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的各部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两组治疗7d后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均可提高患儿NBNA的评分(P<0.01),并且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HIE可以明显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红玉 《黑龙江医药》2011,24(5):725-726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试验,建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将单唾液酸四己耱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经50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因素.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来控制单唾液酸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住院急诊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14 d,检测NO和SOD水平,计算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SOD水平、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均得到改善,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7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水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体积迅速减少,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接受急性脑出血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出血情况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50~80 m L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周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减量,维持20~40 m L/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血疏口服液,10 m 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肿和脑水肿量减少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5%和92.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减少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血肿和脑水肿减少量比对照组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BI和ADL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有效减少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改良BI,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盐亭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注射液,8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脑水肿、脑血肿体积和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9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显著降低,MoCA、MMSE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4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MCP-1、水平均降低,但BDNF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可有效降低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有利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缩小患者脑部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有利于恢复患者脑部神经损伤,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水平,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商丘市中医院肺病科收治的128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羧甲司坦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和1年随访期间第一次急性症状发作时间、发作病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氧分压(p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6分钟步行距离(6MWT)显著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一次发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后,急性发作病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及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炎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GRQ量表关于症状、活动、疾病影响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羧甲司坦可明显改善老年AECOPD患者的氧合能力、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延长急性发作间期,下调炎症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血康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澄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10 m L稀释于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血康胶囊,1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联合缩宫素治疗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高龄产妇3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8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向切口上方的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注射液20 U,然后将20 U缩宫素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以后每天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向切口上方的子宫肌壁注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1 U,以后每天肌肉注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1 U,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底高度、D-二聚体、血红蛋白(H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7.13%、89.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底高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Hb、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D-二聚体、Hb、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毒血凝酶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出血率,缩短第三产程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和ADL评分以及血肿量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与血肿量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和ADL评分及血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血肿吸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L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内,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血流速度(Vs)水平、残余血肿量、水肿范围以及血清脑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4.6%(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Vm、V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Vm、Vs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范围、残余血肿量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肿范围、残余血肿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脑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Vm、Vs水平,降低水肿范围和残余血肿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袁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63-2367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